在情境中上好初中思想品德课

时间:2022-08-24 10:02:09

在情境中上好初中思想品德课

所谓情景教学,就是为了达到既定的教材目的,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引入或创设与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让学生置于特定的教学情景之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思维,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实效。

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现做如下几点尝试:

一、注重心理体验,创设实验情境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中,要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式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如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材,把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作为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沟通技巧。这就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心理常识,能够学会调适自己心理并能体会他人心理。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即通常所说的“换位思考”。

例如,《两代人的对话》(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这一课中,我利用课本上的情景设计了这样一个心理体验活动。原文中说:“初中生小冰,向爸爸提出晚饭后到同学家做作业,顺便看会儿录像。爸爸同意了,但要求她8点前回家。小冰想现在已经快7点了,那么快就回来不合理,一时冒了火。”这是生活中经常碰到的父子冲突。于是,我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组。一组体验小冰的心理,想办法得到父亲的允许。另一组站在小冰父亲的立场上,努力说服小冰早点回家,小组讨论后,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代表小冰一方的学生说:“不到同学家做作业,会对同学失信,回来太早了又看不到录像。”代表小冰家长的一方模仿大人的语气焦急地说:“你回家太晚了会让我很担心,一旦遇上坏人怎么办?学生嘛!就应该以学习为主。”很多同学都笑了,因为这正是家长经常说而他们最厌烦听的话。我适时加以引导:“现在你们能体会家长的苦心了,那么怎样找到一个让双方都满意的解决办法呢?”经过热烈的讨论后,同学们想出了很多办法。有的说:“让她做完作业后把录像带回家看,”有的说:“让家长陪她到同学家,看完录像后再陪她一起回家。”有的说:“玩完了可以打电话让家长去接她……”这种讨论、争辩,既是道德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体验的过程,既掌握与他人沟通的方法和艺术,又提高了教育实效,有重大作用。

二、巧留时空空白,创设悬念情境

思想品德新教材在内容的表达上留有适当的空白,为学生提供了自由想像、自主思考的空间,力求在启动学生思维的基础上,在鼓励他们尝试探究的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体现了教材的开放性、示范性、引领性。

如在学习《爱在屋檐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一课,为了让同学们更为深刻地体会到父爱和母爱的重要作用,我给同学们补充了一则材料—“一母亲在女儿高考落榜后鼓励她去教书,不到一个星期女儿因讲不清题而被学生赶下讲台。母亲又鼓励她去学裁剪,不到一个月女儿又因裁剪不合身的衣服而被老板辞退……”讲到这里,我设计了一个悬念:“同学们猜想一下这时母亲会说什么,又会对她今后的人生产生怎样的影响?”同学们普遍认为:“如果母亲继续鼓励她,她终将成功。如果母亲责备她,她可能会从此意志消沉。”这种设计悬念让学生探讨的方法比直接告诉学生答案效果要好得多。

三、运用多种媒体,创设视听情境

多媒体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生动性、形象性和直观性,而中学生的思维又以形象思维为主。针对学生的特点、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对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营造情境、浓厚课堂氛围创造了有利条件。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新奇感、惊讶感、新颖感,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带来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意识“点化”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要有意识“点化”学生已有知识,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过程是由已知引出未知,再到新知的认知过程。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给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是教学的最高技巧所在。”这里所说的最高技巧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点化”已有知识,启发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演绎、归纳、分析而获得新知识。讲课教师在政治课讲授过程中有意“点化”已有知识,有助于激发学生动脑思考,进行创造性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当教师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如利用寓言故事、成语、谚语、音乐、画面等等有意“点化”已有知识时,更能够很容易地就动员起学生各方面的感官,使学生乐于参与其中。讲授过程中有意“点化”的已有知识勾起了学生的回忆、思考,启动了他们的思维,使他们在课堂中不知不觉地进入参与角色。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五、角色互换,让学生走上讲台

在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鼓励、指导学生走上讲台自己给自己讲课,可以促进学生在学习政治课时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调动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促成学习实效,进一步激发听课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兴趣的有效手段。

作法:(1)确定定学生讲课的课题;(2)随机指定课题组组长(体现“为了一切学生”的最高教学理念);(3)将课题交给学生充分讨论;(4)教师给予各课题组原则上的指导;(5)课题组集体备课,集体制作授课课件,集体进行分工讲课演练;(6)抽出一定的教学课时请学生走上讲台讲课;(7)教师点评指导。

这个教学方法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一是相当多的学生讲课效果非常好,博得了学生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二是听课的学生特别认真,提问的水平很高;三是学生讲课的方式多种多样,有充满激情的演讲,有一问一答的互动,有生动的小品式的讲课;四是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极高。互动式教学模式的结果形成了政治课教学的良性循环,取得了政治课较佳的效果,“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我们教师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认真学习新课标,走进新课程,活用新教材,转变教学观念,使思想品德课堂真正成为“育人”的圣殿。

上一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 下一篇:联想记忆法在《导游基础》上的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