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组织志愿服务中的风险防控

时间:2022-08-24 05:27:10

公益组织志愿服务中的风险防控

【摘要】志愿服务作为一种新的组织化与社会化动员相结合的机制和方式,已经成为社会大众追求的生活时尚的方式,已成为各种社团组织吸引影响的重要手段,志愿者的数量增加,志愿者服务范围扩大,志愿服务功能增强,出现了志愿服务蓬勃开展的良好局面。在加强志愿管理的同时,出现了既缺乏法律约束,也缺少规章制度,也缺乏组织措施、风险防范和专业知识技能。因此,必须注重志愿服务中存在的风险,加以防制,保证志愿服务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公益 志愿者 防控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国际化交织的战略机遇期,社会管理任务更为艰巨和繁重,社会管理内容必将向强调公共服务转变。因此,公益组织志愿服务、参与社会管理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志愿者服务作为实现公益组织的宗旨和任务,做了巨大的贡献。可是,志愿服务同其他社会活动一样,存在着各种风险。当前在这方面,既缺乏法律约束,也缺少规章制度,同时,组织措施和风险防范的意识、知识都十分缺乏。公益组织志愿服务中的风险防控有一下几方面:

一、志愿服务的法律环境

志愿服务涉及领域不断扩大,但立法相对滞后,就连美国这样志愿服务发达的国家,也没有专门针对志愿者或志愿服务的法律、法规。纵观世界各国非营利组织法,《波兰公益活动及志愿制度法》起到了引领作用。该法用九项条款,将志愿服务组织条件、志愿者的权利和义务作出了详尽的规定。其中规定“开展志愿服务的组织要告知志愿者其所提供的服务对健康及安全构成的一切风险,以及防护这些风险的规则;欧洲青年志愿者组织规定“志愿者可以得到资助、食物以及他们基本费用的报销”;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专题报告《志愿精神在中国》[2]中提出“招募单位应向志愿者提供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大病医疗保险和住院附加保险”。

二、志愿服务的法律关系

志愿服务的法律关系,主要是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大多数组织志愿者的社团组织不是国家行政机关,与志愿者不是行政管理的上下级和雇佣关系,而是一种基于平等原则下的民事关系。志愿者参加则是一种要约和承诺。志愿者与服务对象的服务可以通过签订协议或合同书以示规范,这是符合普通民事行为的操作程序和构成要件的。

三、志愿服务风险的法律责任

志愿服务是公益组织依法开展的工作,志愿者是公益组织招募的义工,志愿服务的法律主体是公益组织。公益组织对志愿者负有法律和伦理责任。义工服务组织承担民事责任后,有权向故意或有重大过失的义工追偿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服务对象在接受义工服务过程中对义工造成的损害,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义工服务组织应当支持受损的义工向有关的服务对象追偿损失。”当服务对象不能赔付或不能及时赔付时,社团组织应先行垫付,再向损害人追偿。

四、志愿服务风险形式与内容

公益组织志愿服务的风险管理,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包括志愿服务组织及员工风险,志愿者风险、服务对象风险;还包括人身伤害风险、财产、建筑设备风险、合作伙伴风险、公众风险、声誉风险。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讲,可分为招聘风险、绩效风险、成本风险、培训风险和志愿者管理风险。从预防角度讲,还可分为已知风险、可预知风险、不可预知风险。

五、志愿服务的风险防范

(一)加快志愿服务的立法进程。我国目前缺少全国性的志愿服务法律法规,志愿服务的法律主体、法律责任和法律义务不明确,防范措施也缺少法律强制性。所以不能很好地起到规避志愿服务风险的作用。

(二)建立管理制度并付诸实施。任何法律都不可能涵盖志愿服务活动和志愿服务组织可能遇到的所有问题。特别是我国现阶段志愿服务仍处于发育阶段,此类法律可能还会不利于志愿服务的发展和延缓公民参与志愿服务,因而强调完善的制度和良好的管理是相当重要的。

(三)加强志愿服务风险防范的能力建设。首先,志愿服务组织要学会和掌握识别风险、预测风险,这样才能有组织、有计划、有措施地予以防范;其次,是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对志愿服务的每个环节、每个领域可能发生的风险做出评估,由专人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再次,是做好风险防范预案、在立足防范的基础上,把损失控制在最小的范围,防止损失的扩大和延续。

(四)在重点环节上加强防范。一是,在招聘时严格审查,不良记录者要限制其参加相关项目志愿服务,如有经济不良行为者,一般不能从事于筹资和涉及钱物的志愿服务。二是,必须注册,要理解和承认志愿服务的章程并履行手续。三是,必须进行培训,使其理解和掌握开展志愿服务的规定和技能,遵守安全规则,应对危机事态。四是,特殊事项要单独约定,比如对于风险较大的志愿服务,例如参加抗灾救灾活动等,一般不开展危险性较大的志愿服务和单独的志愿服务;五是,必须明确志愿服务的界定范围,在志愿服务组织的安排下,从事时间、地点、对象和内容已经规定了的志愿服务,才能认定为是该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六是,在志愿服务结束时,宣布志愿服务结束,对以后延发的一些问题,原则上不予负责。七是,平衡需求和分担风险,当遇有高风险的服务需求和拥有富于冒险精神的志愿者时,需要周密安排和谨慎行事。为分担志愿服务风险,可借鉴国外作法,为志愿者购买保险,建立风险预备金等。

总之,我国公益组织志愿服务历史悠久,但规范的规模活动还处于初创阶段,开展针对志愿服务风险防范的研究,对于志愿组织的健康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金锦萍.外国非营利组织法译汇[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2]丁元竹.志愿精神在中国[M].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9.

上一篇:浅议信息时代如何做好艺术档案管理工作 下一篇:医药企业销售渠道的创新与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