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世界大学城空间的高职院校《实用口才训练》课程教学设计

时间:2022-08-24 02:26:47

基于世界大学城空间的高职院校《实用口才训练》课程教学设计

摘 要:《实用口才训练》是高职学生的一门公共基础技能训练课。本课程设计重在运用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延伸课堂,达成多维互动效果,教学做合一,从而突破性地实现教学效果。

关键词:实用口才训练;信息化教学;教学设计

《实用口才训练》课程是高职学院中的一门具有人文性、通用性、工具性、职业性的公共基础技能训练课程,是培养高职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社会交往沟通能力及职场口才的基础平台,课程以语言基础知识为底蕴,以思维、表达、沟通、从业等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做事”与“做人”的人文熏陶为目标,具备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教育优势,旨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主要通过口语交际、演讲等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掌握职场情境沟通风范与职业表达规范,具备较强的社会交往专业所需的口头表达能力,最终帮助学生解决在与人交往、合作时的沟通问题,提高学生人际交往、社会生活、职场工作、商务往来等场合中的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

二、课程内容

本课程结合高职学生的表达现状,对接专业要求,将课程内容分为基础表达、沟通训练和职场演练三大模块,17个学习任务,共36个学时。

三、学情分析

笔者在《高职院校“实用口才”课程教学方法探讨》(2013年)中提到,高职学生在学习上呈现学习意志力不强、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自主学习意识薄弱、人文素质不高等缺点,但是,他们身上也体现了活泼好动、思维灵活、喜欢展现自我的优点。他们在课堂上大多能积极主动地表达,配合教师进行情境演练、演讲等等,但由于他们的表达基础本身薄弱、理论学习的兴趣又不高,要从根本上提升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还需要从理论上做深入指导,需要教师用更广阔的平台与他们交流沟通。

四、教学策略

目前,高职院校口才教学已经彻底打破了一言堂,实施了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改革,课堂活跃了,学生也动起来了,但学生的学习效果却不甚明显,原因有二:首先,这门课程尽管是小班教学,但是四五十个学生的班级,有限的学时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久而久之,以讨论、游戏、情境演练为主要教学方式的课堂逐渐成了极少数学生展示口才的舞台,而另外的大多数,则成了兴趣盎然的看客甚至事不关己的“低头族”;第二,口才学习虽然以实践演练为主,但不可否认,适当的理论指导相当关键。既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演练,也要让学生有必要的理论学习,教师自然感觉时间上捉襟见肘了,从而造成顾此失彼的局面。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与认识主体内部心理相互作用的结果。知识不是通过老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教师或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在学习过程中,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认知的主体,教师由舞台上的主角变成幕后导演,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指导者。教师应组织协作学习,并对学习过程加以引导,使之朝着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在高职院校,针对当前学生的“手机控”、“低头族”特色,提升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就是信息化教学。通过信息化教学延伸课堂,把课前、课中、课后有机地结合起来,拓展师生、生生交流平台,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从而让学生反复地在教中学、学中做,有效提升学习效率。

(一)构建课程资源平台,让学生能随时随地学习

高职学校《实用口才训练》课程借助世界大学城平台,搭建课程资源平台,丰富课程教案、PPT、微课、理论库、案例库和训练题库等学习资源,让学生宏观了解教学内容、课程目标、教学计划等,并做到提前预习,课后复习。随时随轻松学习。如下图:

图1 《实用口才训练》资源导航图

(二)借用信息化手段,搭建师生、生生互动平台

教师借用世界大学城课程教学平台、QQ、微信等信息化手段,实现分配学习任务、交流学习心得、评价学生作品、反馈学习效果等交流,从而形成师生、生生之间多维互动局面。

五、教学流程

以口头描述训练为例,《实用口才训练》教学流程如下图:

图2 《实用口才训练》教学流程图

(一)课前――理论学习

设计中,《实用口才训练》课程学习包括理论学习和实践强化,而课前以理论学习为主,学生接收到教学任务以后,按照任务提示观看视频、课件,并进入理论库阅读相关理论,再进入作业系统完成强化作业,同时准备口头延伸练习。当然,学生还可以通过大学城平台或者QQ、微信反馈学习状态和问题,教师则对接学生需求,有效优化教学。

(二)课中――全方位学习

课中的全方位学习分为两大版块,其一为旧任务检测版块,即上次学习任务后分小组布置的口头测试(口头复述:讲成语故事),每组轮流派一位同学参加测试,要求受测试学生根据所给主题写稿、改稿、背稿并脱稿演讲,从而检测学生对上次学习任务的掌握程度;

另一版块则是新任务的学习演练,包括对学生课前学习的口头抽测、口头延伸作业的效果讨论以及情境任务演练等(根据教学内容有效调整教学环节),有效教学方法包括讨论法、情境演练法、任务驱动法以及游戏法等等。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时安排学生做相关的理论评价,教师再加以总结升华,从而达到通过实践演练深化理论认知的效果。

(三)课后――拓展强化

师生在课后分别完成以下任务:

1.学生。首先,学习反馈: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学生可以再次观看微课视频、辅助视频及案例分析进一步强化学习任务,在教师设置的“答疑专区”及时反馈自己的学习状况;其次,作品讨论:每周的口头测试,教师都会选取学生的代表作品以视频形式展示在“作品交流区”,学生可以在世界大学城教学平台上观看到其他班的优秀作品或者争议作品,也可以在上面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行交流学习;再次,准备测试:这个是在平台下完成的,每个小组的测试对象应全力以赴地准备口头测试,组长和其他组员应给予支持;最后,延伸学习:网络平台还有丰富的学习资源,比如辅助视频、图书资料等等,学生可以根据喜好阅览这些资源,增强学习效果;同样,训练题库里还有更多的延伸训练题,学生也可以自主选做,教师给予评价和加分。

2.教师。首先,在“答疑专区”及时回答学生学习困惑,并正面鼓励;其次,整理学生口头测试作品,展示优秀和争议作品,并给予点评;再次,根据反馈意见,反思、优化教学。

六、教学评价

(一)对教师的评价

本门课程应依据校内督导、校处专家、同行教师、学生反馈意见以及学生学习效果进行综合性评价。

(二)对学生的评价

本门课程对学生的评价为过程性评价,包括学生课堂表现和教学平台表现,课堂表现则根据考勤、课堂参与(是否主动上台展示、是否主动表达、是否担任小组长、课代表等等)和过程性口头测试效果给分,占科目成绩的60%,而教学平台表现则根据完成作业状况、网络参与(互动次数、互动质量等)给分,占科目成绩的40%。

七、创新之处

(一)创新了口才类教学方式

口才类课程重在表达实践,现有的实用口才教学研究几乎都着眼于提升传统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本设计重在结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现状,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探索新型的基于空间的信息化实用口才课程教学方式。

(二)丰富了空间教学途径

本设计构建的实用口才训练平台,将口才训练内容模块化、进程有序化、形式趣味化、效果互动化,并构建跨时空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平台,真正实现学生在口才方面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泛在学习、开放学习。

参考文献:

[1]贺军李喜梅.基于“世界大学城”空间平台的空间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报,2013(9):21-23.

[2]王淑敏.基于网络教学平台英语课程资源建设与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15):12-16.

[3]朱杨琼.立体化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以《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为例[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9):5-8.

[4]李卫萍,等.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0(18):32-35.

上一篇:辅导员如何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做好高职学生... 下一篇:如何提高高中语文阅读课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