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春小麦低产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时间:2022-08-24 02:02:43

常规春小麦低产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近年来,若羌县红枣套种春小麦面积有所扩大,但春小麦产量较低,主要因素及应对措施如下:

1 常规春小麦低产原因的分析

1.1春季气温回升快,不利于小麦春化阶段的发育

在气温5-20℃条件下,春小麦经过5-20天的时间可以完成春化阶段的发育。若羌县春季气温回升较快,平均温度大都高于20℃,小麦春化阶段发育时间不足,小麦分蘖数量相应减少,质量也差,而且不能正常成穗,次生根数量少,发育差,分布浅,吸收肥水能力差,容易受旱,后期易脱肥早衰,是小麦产量低的原因之一。

1.25-6月份气候特点影响小麦的正常发育

5-6月,若羌县的气候特点是高温、干燥、多风。在春小麦孕穗、灌浆、成熟期若羌县常出现干热风天气,干热风造成小麦植株早衰。高温使春小麦呼吸作用加强,消耗积累的物质,影响物质的吸收和转运,使小麦植株早衰、穗小、粒少、秕籽多,千粒重降低,造成春小麦减产。

1.3小麦施基肥及中后期追肥不足,不利于小麦中后期的生殖生长发育

在小麦的田间管理中,若羌县农民在小麦施肥方面普遍存在不施或少施农家肥,“一炮轰”的撒施化肥做基肥,在小麦生长发育中后期不再追肥的管理方式。由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低,肥力不足,肥效短,小麦中后期普遍存在脱肥现象,这是造成小麦早衰、穗小、产量低的重要原因。

1.4不能适期灌水,满足不了小麦生长发育的生理需要

春小麦是喜水作物,一般生育期需灌水5~6次,主要是抓住分蘖水、拔节水、孕穗水和灌浆水。若羌县水资源比较匮乏,在小麦需水关键时期大多数地块不能及时灌水,造成小麦缺水少肥,特别是第一水浇的晚,影响小麦正常的生长发育,常形成弱苗,造成穗小粒少,成穗率低,降低物质正常运转,达不到高产的目的。

1.5病虫害的危害

春小麦出苗后,麦蚜繁殖较快,到小麦孕穗灌浆期蚜虫数量急剧增加,危害严重,影响小麦的生殖生长,造成小麦品质和产量下降。

1.6日照时间长短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速度

若羌县红枣种植时间较长,种植模式属于矮化密植,枣树高度在3m左右,而小麦间种在枣树的行间,距枣树较近,通风透光不足。在光照不足、光合强度较低的情况下,光合产物大部分为其营养成长所消耗,输送到生殖器官中的较少,造成生殖器官发育时间长,生殖生长缓慢,从而影响小麦的产量。

2 常规春小麦低产原因应对的措施

针对以上几方面的原因,若要提高若羌县春小麦的产量,应通过综合配套措施,因地制宜、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春小麦的品质和产量。

2.1采用适当的播种技术

若羌县早春干旱,夏季高温,春季较短。为延长春小麦生育期,力争适期早播,因地制宜,采取顶凌播种技术,提高春小麦产量。

2.2注意喷施叶面肥

在春小麦中后期喷施绿风95、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能显著提高小麦抗旱、抗干热风和抗倒伏能力,加强增产作用。

2.3合理施用基肥和追肥

春小麦生育期短,生长速度快,应多施有机肥做基肥。施基肥应在冬前进行,使有机肥充分腐熟,提高早春肥效。合理追肥,应掌握“前期重、后期轻”或“前期重、后期补”的原则,防止后期脱肥早衰。

2.4加大水利设施建设

为满足小麦关键时期的需水要求,一般应采取早灌、勤灌、轻灌的原则。早灌头水即小麦2叶1心开始浇水,赶灌二水,增加灌水次数,适当减少灌水用量。

2.5抓好病虫害防治

为预防病虫害,应及时做好预测预报工作,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抓好生态防治措施。

(1)秋翻冬灌,清除田边地头杂草,破坏越冬场所。

(2)加强田间管理,保护天敌,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3)合理规划田园,优化作物布局,科学轮作倒茬。

(4)加大检疫力度,严禁通过种子传播病害。

(5)选用抗病、抗倒伏、产量高的品种。

(6)在红枣行间种植小麦,应留足隔离带,营造通风透光的良好环境,创造有利于小麦生长发育的条件,提高小麦产量。

上一篇: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栽培技术 下一篇:加工番茄膜下滴灌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