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教学“数一数”

时间:2022-08-24 10:25:30

怎样教学“数一数”

“数一数”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目的是通过数数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加强学生的数感。并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开展“我的学校”交流会,使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数学。新的一年级学生对学校有较强的新鲜感,课前可带领学生到校园走一走,转一转,提醒学生留心观察校园的景色,然后在课堂上开展“我的学校”交流会,让学生具体介绍对学校的了解。如我们的校园里有什么?我最喜欢学校的什么等等。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交流所知道的物体的个数,初步感知数在生活中的作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热爱学校的情感,又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学数学的作用,激发学数学的兴趣。

二、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自主构建数学知识。在学生通过对学校事物观察交流,初步感知10以内各数后,再充分利用教材设计的“美丽的校园”情景,让学生仔细观察富裕的乡村中心小学,校园内、校园外各有什么。然后把观察到的物体数量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因为学生刚上一年级,教师要注重教给学生交流的方法,培养学生有意识的听别人的讲话的习惯。因此,可以先从同位交流开始。在让学生充分观察、数数、交流之后,再全班交流。交流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数,肯定学生的不同数法,让学生学会“点着数”鼓励学生将不同发现畅所欲言,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强化数感,同时注重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培养。此环节可以从以下几个层次展开:(1)、独立观察、同位交流,让学生认真观察图中的物体,说出图中都有什么,各有多少,然后把观察到的信息和同位交流,让学生初次交流中感知100内的数(2)、教师引导,全班交流。在学生独立观察,同位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在交流的同时,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数数,可以按从近到远的顺序,也可以按数量的多少数数,先数出数目小的,再数数量大的。这样,让学生逐一数出数量是1――10的人或物。如一面国旗,一位教师,并告诉学生:它们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同时在黑板上出示数“1”。学生读后,继续观察图中还有哪些东西的数量是1。如一栋教学楼。其他数量的事物,仿照“1”进行。数和数量是3以上的人或物时,可以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知道其数量的,从而教给学生“点着数数”的方法。(3)认读1――10各数。在学会“点着娄数数的方法之后,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1――10数字,让学生读一读,进一步体会各个数字的含义。并结合课本第4、5页的物体图,让学生数数圈里的人或物,然后说一说用哪个数来表示,再用各个数说一句话,以加深对各数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说出每个数字像什么,如1像粉笔,2像小鸭……以加深学生对各数的印象。

三、充分利用身边的素材,丰富练习。小学生刚进小学,自制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教学时可以密切联系学生身边感兴趣的直观事物,进行数数练习。如教室内有几个窗户,一个小组有几个人,你的笔盒有几支笔等。先让学生独立观察,数一数,然后再用“点着数”的方法教给同位听。这样以学生生活中的物体为素材进行数数活动,既能让学生直观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进一步培养了数感,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上一篇:浅谈如何有效管理班级 下一篇:浅谈高中英语“互动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