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图书管理员的业务学习和研究

时间:2022-08-24 09:49:05

乡镇图书管理员的业务学习和研究

摘要:人力资源也是乡镇图书室保障正常运营的重要因素,乡镇图书室管理员应根据农村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将图书管理工作贴近、融入到农民读者的生产生活中去,有针对性的开展业务学习和学术研究。

关键词:乡镇图书管理员 业务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4-7069(2011)-02-0071一01

一、了解农民需求信息,做好乡镇图书室文献资源采集工作

农民需要什么信息?我们结合当今农村、农民生活状况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保障“民生”方面。即民众生存与安全的最基本需要,它主要来自政府信息公开层面,如惠农政策法规、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安全保障、基本教育保障、突发性事件管理等信息。

2、健康与保健方面。基本医疗保险、健康保险等。

3、实用技术方面:科学种养知识、生产技能培训、农业专家咨询等。

4、便民服务方面:通知公告、本村动态、办事指南、热点内容等等。

5、市场供求方面:农村市场流通、农产品信息等。

6、生活消费方面:衣、食、住、行、休闲娱乐等。

乡镇图书管理员应切实了解农民读者的信息需求,以此作为图书室文献资源采集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以科学理性的引导方式与农民生活的感性认识相结合,切合当地农民的知识需求。

图书室文献采集工作包括“采”和“集”。采,指采购图书、报纸、期刊、声像资料等。集:指征集,搜集购买之外的各种图书、资料数字资源和少量的实物(如民俗生产生活器具等)。换句话说,文献资源的补充更新不仅仅依赖资金购买,更需要图书管理员的智慧去发现,更依仗图书管理员的辛勤采集。

文献资源采集渠道主要有:上级配送、图书室购买、社会援助、征集、数字资源下载、网络链接导航等方式。

二、乡镇图书管理员要成为“善于交流的知识经纪人”

“善于交流的知识经纪人”,用专业的话语来说,就是“牵线搭桥,为不确定的知识信息与不确定的读者建立起确定关系,替双方寻找机会促成‘交易’。意思是乡镇图书管理员不仅是照看图书室,而是要学会积累、整理、传递知识信息,在知识信息与其需求者之问构筑起一个便捷的通道。村民们可以到图书室来咨询交流,也可以通过电话、电子邮件、QQ等方式得到咨询帮助;善于利用通常读者向图书管理员咨询的机会咨询读者,长到老学到老,乡间的能人不能少,在乡镇图书室这样的公共知识空间里,管理员应该有能力吸引乡亲们到这里来交流,管理员必须学会倾听、交流、沟通、探讨、积累等技巧。

在日益重视“面向基层面向农村”服务的国家大环境中,大到农业部网站,小到各地各种涉农网站,都有大量的与当地村民切身利益相关的的知识信息资源可供参考利用,需要图书室管理员促成“交易”。向村民宣传介绍,知识信息,充当知识的“经纪人”。

三、文献流通及阅览服务环节的把握

文献流通是乡镇图书室最基本的服务方式,是图书室直接面向读者,传递知识信息,提高人们文化素养,践行公共知识信息服务的最前端工作之一。文献信息媒介多样化的当代,农家书屋文献流通不仅指传统的印刷型纸质文献,也包括数字资源流通。乡镇图书室文献流通工作主要包括外借、阅览(包括电子资源阅览)、复制、宣传、展览、还包括文献流通制度的建立等。文献流通制度则包括借书制度、阅览制度、文献复制制度。

乡镇图书阅览室为读者提供基本服务的又一主要方式,乡镇图书室阅览室和图书外借往往是一体的。图书管理员在为读者提供阅览服务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合理把握文献资源,明确不宜外借的书刊资料。

现代乡镇图书室多以开架方式提供借阅服务,读者犹如进入自选商场(超市),自由选择、浏览、借阅书刊。但这并不意味着图书室所有书刊资料都可以借回家在私人空间使用。不宜外借的书刊主要包括:

①市场上不流通的,具有地方史料价值的。如村情村史资料、家族谱牒和一些“不可再生的”、“单本的”手稿、照片、乡土文学小册子等资料。

②工具书。工具书是检索性的、供人质疑查考用的,不似一般图书按逻辑次序对某一主题进行系统的阐述,供人系统阅读。

③报纸。报纸时效性强,借回到私人空间就失去了乡亲们及时了解和共享新闻的价值。

2、建立合理阅览制度,遵循生产生活规律灵活安排开放时间。

乡镇图书室阅览登记制度包括传统的书面登记和电子上机登记。阅览登记制度是读者利用图书室的最基本的配合,是为了记录人流量、为图书室发展提供参考,也是衡量图书室读者服务工作的一种尺度。图书室管理员应做好宣传、说明工作,取得读者配合。

乡村地域性强,受众面较为集中,服务对象相对稳定。村民利用图书室有着明显的阶段性、季节性特征,有伴随传统节庆习俗,圩日贸易集市的积聚性特征,图书室开放要适应本镇生产生活规律。

参考文献:

[1]付立宏,袁琳《图书馆管理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7

[2]王子舟,吴汉华《图书馆职业的发展前景》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2)

上一篇:关于康体休闲度假产品开发的初探 下一篇:做好企业发展的护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