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数学教学与学生的智能培养

时间:2022-08-24 07:28:48

高职数学教学与学生的智能培养

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也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高职院校对培养创新型实用型人才的要求。尤其是办好职业技术院校,通过高职数学教学可以使 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实用的基本技能,使造就创新型人才付诸实现。

1.智能的概念。智能包括智力和能力两个方面。智力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平常人们对“聪明”与“笨”的说法就是人的智力的一种评价。但从科学上理解,却是十分复杂的。大多数心理学研究者认为,智力是属于认识活动的范畴。它是保证人们有效地进行认识活动的那些稳定的心理特点的有机结合,它是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活动的核心。如理解力是一种智力,它的发展取决于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因素,在相同的感知材料的教学条件下,一个理解力强的学生,他的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都较强,能主动地从题目给定的条件里,最大限度地摘取出对解题有用的信息。

能力是顺利完成学习和其他活动任务的那些稳定心理特点的有机结合,它属于实际活动的范畴。它是由组织能力、计划能力、实际操作能力、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等因素所构成的。如数学中的解题能力,它不但包含着能力构成的因素,而且还与智力的基本因素有关,它是一个多因素的有机结合。要解题就得审题,审题的快慢是否正确,却直接与注意力是否集中和观察问题是否深入细微、以及思维能力的强弱有关。

2.数学能力。关于数学能力的研究,目前在世界上有多种多样的论述,有的认为数学能力是清楚地了解数学关系的内在联系和用数学概念精确地思考的能力;有的认为是建立数学材料之间有意义联系的能力,有的认为是在质量关系范围内的选择性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以及数、符号、几何图形范围内把一般原理用于特殊情况的能力;有的认为是一种包括智力、兴趣和意志等因素的结合属性等。

我们认为数学能力是顺利完成数学活动的那些稳定心理特点的有机结合,既含智力因素成份,又含能力因素成份,是认识活动和实际活动的那些稳定心理特点的有机结合。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在数学能力这样一种完整的智能结构中,分析出占有重要地位的那些成份的独特性、并加以研究,以利于高职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数学能力是一种结构复杂的心理形成物。它是多种心理特征的一种独特的综合,是包括多个心理方面的一种整体的心理素质,它是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生是否具有较强的数学能力,将直接影响他们创造性地、迅速并透彻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因此,高职数学教师务必重视数学能力的研究。

3.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如何发展智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它应以掌握知识为基础,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其智力是否得到发展,其能力是否得到提高,主要取决于教师是否明确有效地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并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

(1)正确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是认识的主体,只是认识的目的和对象略有不同罢了。教师为了教好数学,要根据教育方针和高职数学教学大纲提出的目的、要求,加深对教材、学生和数学教学规律的认识。

对教材教师应该通览和精读不仅要弄通教材内容,演算全部问题,还要掌握全部的系统,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的地位和作用。这样,才能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始终沿着主线、围绕重点去正确发挥。

对学生除了了解他们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和易犯的知识性错误外,重要的应该研究他们的学习心理,明确他们是学习的主体。教是外因,教学活动的重点必须从“教”移到“学”。教师的职责就是创造好外部条件,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借以提高教学质量,发挥学生的智力和能力,获得良好成绩。

学生为了学好数学课程,一方面要大量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信息,并通过内因进行强化,有关研究表明,当学生处在迫切要求之下学习时,知识强化会处于最佳状态,改善接受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能抓住时机唤起学生对学习的迫切心理。另一方面,还要亲自动脑、动手活动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使实践活动和智力活动协调、和谐地进行。

只有正确认识了这种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辨证关系,自觉遵循教学双方的各自规律,教师才能有效地控制和调节整个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阶段的发展,高质量、高效率地达到和完成数学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2)重视智力因素的挖掘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教材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素材。由于它大多数是采用直叙知识结论的方法,高职数学教材表面上看是一些精选了的数学知识,基本的练习和考察性作业,其实它是高职数学教育工作者花费了大量的心血才探索、研究、总结出来的。它蕴藏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宝贵资源。对待这些宝贵资源,我们应该把其智力因素挖掘出来,能否做到这些就要看我们的认识、态度和教学方法了。同一本数学教材,有的仅把它作为知识和工具,用照本宣科的方法传递给学生;有的则把它作为发展学生智力的教材,揭示它蕴含着新概念同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矛盾,让学生意识到要解决这种矛盾,须对要学习的数学教材展开分析综合活动,并将新概念化为自身的东西。

目前还有少数教师认为,教育的任务主要是进行讲解、灌输知识,虽然有时也使用教具,给学生以感性认识,但这种直观也仅仅让学生的感官接触一下新教材,没有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和进行探索活动,由学生自己去掌握知识。比如一个人想学游泳,他只是站在旁边看别人游而自己不下水一样。这样的教师讲得很多,但学生并不能领会,教师有许多的劳动是无效的,也不利于学生的智能发展。

数学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发现法”、“研讨法”、“问题教学法”、“结构教学法”、“自学辅导法”等均较好地阐明了教师如何按学生的认识规律,通过学生主客观的相互作用,由学生自己掌握知识的过程,均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能,我们可参考试用。

(3)精心设计适合高职特点的练习和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精心设计课堂练习,但这种练习必须是认识性的。有助于对教材的理解、掌握和融会贯通;和问题性的且有助于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发展和知识的拓广、延伸。在课堂上适当的安排一些必要的智能方式,是为了更好帮助学生体验情境,能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如讲解定积分概念时,可提出问题:九江长江大桥桥墩围囹抽水作功的问题。最后归纳出口决:要我做的我不会做,不要我做的我会做;用不要我做的我会做的代替我不会做的要我做的。充分体现了微积分的原理,以直代曲、以近似代替精确,使学生在趣味中增强了能力。在课堂上安排一些智能练习,不能就事论事,而应该用改变方式提出新问题,使学生可以学会如何引申所学知识。

(作者单位:九江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高校考试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构建特色英语课程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