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科研能力低下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10-23 08:43:03

研究生科研能力低下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研究生教育是整个教育链的最高端,是为社会不断培养、输送素质良好的各类创新性人才和科学研究的后备军。最近几年,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日益增大, 2004年全国在校研究生82万人,2005年有近100万人,研究生招生人数以每年25-30%的速度递增,研究生在校生的人数已相当于过去23年学位授予人数的总和。我国的研究生教育,旨在为社会培养有研究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如果说大学本科生教育主要是促使学生学习知识、开阔眼界、打好基础,那么研究生教育就要侧重培养和提高研究能力。但现今在研究生教育中研究风气淡薄,思考能力下降,研究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水平大不如以前,在很多专业上,缺乏能够真正有别于本科生的研究能力,这些已成为研究生教育的新问题。

一、我国研究生科研能力低下的原因分析

据有关部门调查发现,我国研究生科研能力及创新意识不容乐观,究其原因有五点:第一,从研究生生源质量来看,有相当部分属于考试型学生,他们为了躲避就业压力,一心考研,考研动机不纯,其考研目的就只是为了混一纸文凭,把研究生学历当做“敲门砖”找个好工作。一旦考上,就放任自流,其科研和创新能力较差;第二,现行研究生选拔制度存在缺陷,旨在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有没有科研潜力的复试,多数流于形式。除了少数几所高校外,大部分学校采取的是等额复试。因此,考研族知道复试不过是走走过场,一般接到复试通知单后心就踏实了;第三,现在研究生是高校科研活动的重要生力军,有些导师虽然从国家一些基金项目、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或企业争来有“含金量”的课题,但只让学生干琐事,没把学生引入课题研究内核;另外有些研究生忙于在校外兼职,牵扯了许多精力,很少有时间潜心学术、开展创新研究;第四,目前为研究生开设的课程多为知识性课程,而少有一些系统、深刻的理论性课程;多知识灌输和死记硬背,少研究技能培养和思维训练;第五,由于连年研究生扩招,造成导师和研究生师生比严重失衡,一名导师带二三十名研究生已成常事。每个导师的经费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所指导研究生的数量的增加,势必影响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而导师数量的缺少,又导致导师遴选标准下降,甚至出现了不具备导师资格的“导师”,这些导师本身的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及责任心就达不到基本要求,更谈不上带弟子了。

二、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对策

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是提高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不仅体现在知识的学习上,更重要的体现在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否提供高质量的科研成果,这是研究生教育不可忽视的内容。

(一)高校等研究生培养单位要加强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1.研究生阶段是从学习到创造的一个极重要的过渡阶段,除了必要的课程教学以外,研究生培养单位要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浓厚的学术氛围,应鼓励研究生多思考、多提出问题、多参与前沿的讨论活动,鼓励勇于探索和开拓创新精神。

2.加强制度建设。研究生培养单位应制定一系列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措施:从命题、考试、复试、录取等工作,到课程学习、中期考试、开题报告、论文写作、学位授予等工作的各个环节,都应建立科学、规范、灵活的动态管理机制。鼓励并要求研究生更多地参加各种学术活动、讲座及其他社会活动,以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开阔视野,增强动手能力。

3.要进一步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严格导师上岗资格。研究生导师要把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贯穿于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导师不仅向研究生传授知识,而且重点还在于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研究生导师要“严”字当头,这将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学习和工作作风,这是一个科技工作者首先必须具备的品格和素质。身教重于言教,导师首先要对自己严格要求,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二)研究生自身要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科研能力

1.提高文献查阅能力。文献查阅能力是研究生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它对于跟踪学科的前沿动态,掌握学科的主要发展脉络与趋势,培养研究生自我创新意识与能力,开拓性地完成高层次的科研课题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各高校研究生课程中大多开设了“文献检索”这一课程,研究生可以学习通过多种途径来查阅文献。现在各高校等研究生培养单位大多投入资金建立有数字图书馆或电子阅览室,研究生可以很方便地阅读和查找自己需求的文献,快捷地接受最前沿的知识。阅读文献可以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水平和层次,同时可以找到许多实验的技术和原理的原始资料,还可以迅速与国内外研究的前沿接轨,掌握最新的资料。研究生可以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术,了解别人已做了哪些研究,研究结果如何,了解别人正在研究什么和可能产生的结果,从这些信息中正确选择自己的科研方向,从而为学位论文选题和课题设计打下基础。研究生在阅读文献时,应学习他人的思路,借鉴他人的实验方法和结果;并在摄取众多的文献信息时,浓缩提炼,逐步形成和完善与自己研究相关的学术内容。因此研究生要通过文献查阅,激发创新,不断创新,把文献查阅的成果应用到科研工作中去,不断提高自身科研的质量与水平。

2.提高学位论文选题及课题设计能力。论文选题是研究生进行科研的起点,也是决定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水平是否具有创新点的先决因素。论文选题非常重要,课题一旦确定,研究方向、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也就随之确定了。也可以说,选题是决定科研成败的关键。两次荣获诺贝尔奖的巴丁博士指出:“决定一个研究能否取得成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它的选题是否正确。”培养研究生课题选题及课题设计能力的重点在于创新。创新不是简单的重复性研究,而是具备新的思路,面向交叉领域的研究。任何一项新科研成果的取得都是叠加在前人工作基础之上的。但重复不是目的,重复只是一种手段,通过重复,你要提出自己的观点,设计出你自己的实验方案。目前高校研究生的科研课题由于培养经费限制等原因,大多选用导师已经设计完毕并且申请成功的课题或由该课题分离出来的分支课题,自己发挥的空间不大,但是,研究生在对课题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应多同导师进行课题探讨,认真学习和领会导师科研课题选题、设计思路,并在导师指导下确定课题研究的目标,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课题研究的方法,课题研究的步骤以及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课题研究的保证措施是否到位,比如时间是否允许,经费是否有保障,研究手段是否具备等等。力求用最经济的人力、物力和时间,选择最佳的方法,收到最好的效果。

3.提高实验操作及组织实施能力。当前许多研究生多为应届生或从基层单位考入高等院校的,他们中大多数人较少直接参加科研实践,因而缺乏科研实践经验和使用现代化的先进技术手段和大型设备仪器的能力。提高研究生实验操作技能有三个途径:一是由导师和有经验的技师指导;二是借鉴研究领域内其他研究生实践过的操作方法;三是结合文献,自己摸索可行的操作方法。无论什么方法,归根结底还是要实践操作。只有自己亲自操作,才能把整个操作过程熟记在胸,同时结合实践的结果对操作方法进行改进,起到推陈出新的效果。除了注意实验操作步骤的细节外,一般要对实验的进程有个总体的规划,并且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略微调整,确保实验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

4.提高论文撰写与发表能力。学位论文质量是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集中体现,研究生要重视学位论文的选题、开题报告、撰写、导师指导等各个环节,要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学位论文。现在许多高校大都要求研究生在三年学习期间,必须作为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发表一篇学术论文,这就为研究生论文撰写与发表能力提出了要求。研究生在撰写论文时应注意区分硕士学位论文与一般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的格式,虽然它们都是科学技术论文,在撰写时都应符合科学技术论文的一般规格和要求,但硕士学位论文撰写有两点不同:①篇幅一般不受太大限制,硕士学位论文应写得细致、具体一些。一般硕士学位论文的字数可控制在2万至4万字之间,插图可控制在50-60幅以内;②在论文中可以适当复述一些前人的工作。例如论文是应用已有的理论解决本门学科领域内有意义的问题时,就可在理论部分中适当复述前人的方法,以求得本论文的完整性,但也要简练。研究生选择的期刊最好能得到导师等知名专家教授的推荐,同时要选择那些与论文内容性质一致的期刊,要注意尽量往影响因子高的期刊上发表。在高水平期刊(比如SCI、EI)上的关键在于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写作方法,如果在写作时能做到以事实为根据,让数据说话,分清事实和观点,分清别人的工作和自己的工作,发表SCI、EI论文就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5.提高申报科研课题能力。科研课题的成功申报是科研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现在科研课题来源比较广,大的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九七三计划、各部委省级重点课题等,小的有高校和研究机构自己的科研项目。研究生在读阶段,可以独立申请的科研项目较少,但是可以和导师或者其他老师一起联合申请课题。研究生要多与导师沟通,首先要熟悉科研课题申报常识、申请审批课题程序、影响课题中标因素,要掌握填写申请书的技巧。一份好的申请书应做到题意新颖、效益明确、研究方向符合、完成可能性大、申请资金适度、手续完善,并应做到突出要点、前后一致、表述清楚。应全面了解课题的申请要求和整个课题的申请过程,申请不同的科研课题,申请书的撰写要有所不同,内容上有所侧重,同一项研究课题从不同的角度提出申请,就可能申请到不同的科研课题。在实践中培养课题获取能力,有利于将来自己独立申请课题。

(作者单位:泸州医学院)

上一篇:如何做好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 下一篇:浅析成人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