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时间:2022-08-24 05:46:54

初中语文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主要是培养其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习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必须改革当前课堂结构,进行创新思维训练。那么,如何利用语文教学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下面,我就此问题谈一谈个人的见解:

一、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愉悦的氛围是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催化剂,能刺激学生大脑把贮藏在大脑中的知识闸门打开,使学生产生回忆、想象,使学生的思维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促进思维的发散,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教育实践证明,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使学生在教育过程中造就愉悦氛围和进行发散思维的激发器。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启迪学生的心灵,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民主、平等、信任、愉快才是创造之萌芽的温床,它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才能。语文课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必须建立起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尊重、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与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我在教学中,以此为原则,尊重学生主见,变讲堂为学堂,变讲授为启发,变一言为群言,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做到不唯书、不唯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积极探索和思考,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在广阔的蓝天中展翅翱翔,逐步形成一种以创新精神获取和应用知识的性格特征。

二、创设思维情境,推动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设思维的情境就必须倡导质疑。亚里斯多德曾经说过:“人的思维是从质疑开始的。”“质”是激发思维的地点;“疑”是推动思维发展的开始。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明代陈献章说:“前辈谓学贵质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诱发学生发现疑难,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有目的地设问,创造性地解疑,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例如:学习吴敬梓的《范进中举》、都德的《最后一课》,学生提出:二篇文章中,两个重点描写的人物,谁是主人公呢?课堂上我们通过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的侧面进行解决,并综合分析,自然得出正确的结论,达到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

三、通过让学生整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每一段教材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教师在讲解过程中,由于时间有限,只能分节授课,不能一一讲完。每讲一段课文之后,让学生对知识内容进行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在讲完每课之后,我总是先让学生整理知识,边整理边思索。学完一个单元后,要求学生整理一个单元的知识,根据单元文类的特点,将教师讲授的各知识点梳理出来。在整理知识时,鼓励学生创新,允许出差错,对其缺点要晓之以理,细心纠正,对其创新及时鼓励。

同时,我采取一题多变和多题归一的方式,对知识进行深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创新性。我认为,一题多变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灵活思维的有效方法,在一个知识点的基础上,改变问法、改变材料或改变因果关系,使之变为更多有价值、有新意的问题,可以使更多的知识得到应用,从而获得一题多解的效果。而多题归一则是培养学生聚合思维的有效方式。在许多问题和试题当中,进行分类分析,抓住问题的共同特征,掌握解答相同试题的规律,达到弄通一题则解答一片的效果,使学生的聚合思维得到良好的培养与训练。

四、通过提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语文教学中,通过提出问题,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发学生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由遇到要解决的问题而引发的,提出问题不是单向的,教师不仅要有目的地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而且如果问题能够让学生产生思维上的矛盾,往往会使学生得到超常发挥。例如:教《变色龙》一文时,我提问:“血淋淋的指头”的细节描写是否多余?有的学生认为,其描写是赫留金被狗咬伤的见证,也是要求狗主人赔偿的有力证据,并不多余。有的则认为,这样的描写会成为赫留金冒犯名狗的充分罪证,这是不该写的。通过对这种矛盾的争论,学生的思维被大大激活。我在此基础上给他们以肯定和赞许,并抓住这两者逆向思维的火花,激发更多学生的思维活动。通过争论,学生最后归于统一。这一细节的描写不仅反映出赫留金的不幸遭遇,更从反面衬托出奥楚蔑洛夫这种人的卑劣形象。如此提问,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激发,并且有深度,有灵活性,也增强了课堂活跃的气氛。

总之,知识经济时代需要有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人才,教师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在教育中多给学生以广阔的驰骋想象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养成创新的思维习惯,努力使学生成为开拓、创新、善于思考的新世纪人才,经常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上一篇: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下一篇:谈如何培养初中生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