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能力

时间:2022-08-24 02:31:46

培养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能力

摘要:创新能力是人所有能力中最重要构成因素,这也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基础潜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已经进入多元化、个性化时代,教师有效整合教育理念、教材教法、教学训练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形成创新设计,并落实到各个教学执行环节,全面塑造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创新能力

作者简介:严俊( 1979 -) ,男,江苏如皋人,中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研究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今天我们在科学研究上要赶上并超过一些先进国家,如果没有独创精神,不去探索更新的道路,只是跟着别人的脚印走路,也总会落后别人一步;要想赶过别人,非有独创精神不可.”我们正处于创新的时代,创新教育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创新是一种教学意识,更是一种教育责任.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创新能力培养,关系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使命.教师对教育理念进行创新探索、对教材资源进行创新管理、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优化、对课堂教学训练进行创新整合,都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创新维度,为全面塑造学生数学素质奠基.

一、整合理念资源,凸显主体创新意识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首先是教师教学观念需要更新和转变.教师是课堂教学重要参与者、设计者、引导者和服务者,为学生学习主体提供更多学习研究便利条件.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对有效提升课堂教学创新维度有重要促进作用.教学的核心是催生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技能,学生不是储存数学知识的容器,教师要学会授之以渔,就需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1].在教学设计、教学执行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当成重要教学任务和目标来完成,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为创新能力塑造创造良好条件.新课改大背景下,课堂教学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成为普遍共识,教师要围绕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主题展开教学设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的介入,给课堂教学带来崭新变化.教师讲解少了,学生参与机会多了;教师操作少了,学生实践多了.教师和学生打成一片,自觉实现身份转型,由课堂教学主宰者向课堂教学引导者、服务者转型,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为课堂教学顺利展开创造前提条件.传统课堂教学呈现的“一言堂”“满堂灌”,现代教学要求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导演、导游、教练,为学生学习主体提供更个性化服务,学生创新能力自然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自觉行动.在学习“集合的基本运算”时,为让学生对集合的交集、并集和补集等概念有清晰认知,教师提出思考问题:我们知道两个实数可以比较大小,也能够进行加法运算,类比实数加法运算,这两个集合能不能进行加法运算呢?学生针对教师提出问题展开自主探讨.有学生列举集合实例展开并集操作实验,结果获得清晰认知,集合是可以进行加法运算的.由此进行类推,集合交集、补集操作也是可行的.教师提出自主探究问题,学生根据旧有认知展开自主探讨,获得了相关新认知,这其实就是标准的创新学习.

二、整合教材资源,创设多元创新情境

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整合教材资源,为学生创设适宜教学情境,能够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热情,形成重要学习动力.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师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心理,适时给出悬疑问题、提出生活数学问题、讲述数学故事、设计数学游戏等,都能够给予学生以情趣激发[2].特别是多媒体的适时应用,可以将更多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教学资源展示在学生面前,给学生以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冲击,由此形成的学习创造能力,也是令人期待的.教师要大力倡导研究性学习,摒弃死记硬背学习方式,对课堂教学学习素材进行科学整合,营造创新思维环境,让学生在想学、乐学中对数学问题展开探究学习,通过实践验证等多种手段,激活课堂学习氛围.特别是合作学习的顺利展开,也为创新能力培养提供重要操作平台.教师对合作学习方式进行整合优化,为学生创设多种合作学习形式,能够从不同维度展开创新研究学习,确保课堂教学创新成果的快速诞生.在学习“函数的单调性”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函数图像,让学生从图像观察中找到函数变化的规律.由于多媒体展示图像具有可变性,给学生带来重要诸多思维方向,学生经过深入探讨研究,最终掌握了相关变化规律.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函数图像,为学生创设直观教学情境,学生思维顺利启动,为问题推演形成重要助力,学习效果呈现显性状态.学生主动进行探究学习,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意识展示,给课堂教学带来重要激发力量.

三、整合教法资源,挖掘教学创新因子

教无定法,教学有法.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拥有众多教法可供选择,教师要对教情和学情进行深入调研,才能正确选择教法,展开教学目标实施计划.首先是题组教学设计实施.数学虽然比较抽象,学习难度较大,但世界万物都有内在规律可循.这数学学习也是如此,教师要教会学生从各个关系关联中进行类比,产生多层次联系,形成感知体验.题组教学训练就是围绕某一教学内容,精心选择一组问题,引导学生思维从旧知过渡到新知,将基础训练方法融入教学之中,在学生开展讨论、分析、解读过程中,形成重要创新能力.其次是正确处理教与导的关系.数学课堂教学贵在引导,引导得法,事半功倍.教师要注意把握课堂问题枢纽,找到主要矛盾,形成科学引导策略.学生在教师设计中逐步走进问题核心,这样的引导就是成功的高效的.再就是发动学生展开质疑解疑活动.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发动学生展开质疑释疑活动,就是要让学生快速启动学习思维,对学习问题展开多层次探究,形成具体问题,通过质疑、释疑、归结等思维活动,逐渐建立创新意识和能力.在学习“幂函数”时,教师对课堂教学程序和教学环节进行创新设计:创设情境(问题引入)———组织探究(幂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尝试练习(幂函数性质的初步应用)———巩固反思(复述幂函数的图像规律和性质)———作业回馈(幂函数的初步应用)———课外活动(利用图形计算或计算机探索一般幂函数的图像规律).教师利用教法调整创新课堂教学程式,为数学教学提供重要拓展途径.实践证明,创新课堂教学设计,为课堂教学带来巨大正能量.

四、整合训练资源,历练学生创新能力

学无定法,贵在得法.在课堂训练设计时,教师要针对具体教学实际进行多元考量,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个性化训练内容,促进不同群体学生创新能力塑造.首先是注重提升学生自学能力.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自主学习成为首要目标,说明自主学习对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高中学生有一定自学能力,自主阅读文本,掌握基本理论概念,进行知识贯串横渡,都可以为创新能力培养提供重要基础条件.实践表明,多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其学习主动性得以强化,学习悟性得以历练,其学习技能也相应提高.其次是激发学生多向思维.数学带有逻辑性、抽象性,需要学生启动多向思维,对学习问题展开多元探索[3].教师在教学训练内容设计时,要针对不同学生群体思维特质,准备适合的训练任务,帮助学生尽快进入思维程序之中,对所探讨的训练问题展开多向思维追索,从问题的不同角度切入,形成重要创新突破口.在学习“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时,教师为学生设计一组课堂训练内容:①利用函数图像判断下面方程有没有根,有几个根:-x2+3x+5=0,2x(x-2)=-3,x2=4x=4,5x2+2x=3x2+5,②利用函数图像判断下列函数零点所在的大致区间:f(x)=-x2-3x+5,f(x)=2xln(x-2)-3,f(x)=ex-1+4x-4.学生利用函数图像展开自主探究分析,教师给出适当的点播,引导学生认识函数的单调性,让学生认识函数图像的基本性质.教师设计适宜课堂训练内容,给学生创造良好探究机会,学生通过解决训练任务,实现了学习思维的创新历练.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在教育界任事的人,如果想自立,想进步,就须胆量放大,将试验精神,向那未发现的新理贯射进去,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发现出来.”创新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和探索尝试,数学课堂教学也是如此.教师对课堂教学多种资源进行整合、筛选、优化、归结,自然形成重要创新教学契机,只要坚持不懈地进取,就一定能够获得丰硕的探索成果.

参考文献:

[1]高加华.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3(S2).

[2]孙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和方法研究[J].才智,2014(2).

[3]全华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8).

作者:严俊 单位:江苏省江安高级中学

上一篇:审美教育在舞蹈教学的作用 下一篇:新课程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