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三个支点”

时间:2022-08-24 01:55:29

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三个支点”

【摘 要】对小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遵循小学生的心智发展规律,打牢想象力、观察力和实践力这三个支点,保持住小学生的好奇心,发展好想象力,提高动手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时代呼唤创新意识,发展需要创新能力,创新是时展的必然要求,而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营造浓厚的课堂氛围和环境,结合学生的心智发展规律,从小学时期就打下良好的基础。异想天开、好奇、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应遵循小学生的心智发展规律,打牢想象力、观察力和实践力这三个支点,保持住小学生的好奇心,发展好小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小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为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注重想象力的培养,放飞翱翔的心灵

想象能力是创新的翅膀,小学生自身想象力丰富,只要教师在教学中,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注重知识的情景创设,放飞他们想象的心灵,就能很好的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如学生在读有情景的课文时,教师要启发学生进行再造想象,边读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既能用画帮助理解内容,又能培养想象力。教学中的寓言故事、诗歌也可让学生用图画的形式来描绘故事、场景,并让学生自己陈述图画细节,教师及时表扬有创意的内容,鼓励、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展开想象有如放飞风筝,要能让想象的心灵在天空翱翔,又要能收放自如,关键是紧紧抓住风筝的线。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精力集中的时间短,教师教学过程中可借助现代教学手段,鼓励学生提出个人的奇思妙想,对于学生提出的看似荒诞的问题,教师不能不予理睬,也不能嘲笑制止,应正确应对回答的策略,对与教科书和个人观点不一致的意见时,要冷静对待,慎重回答,在不确定的情况下,最好延迟作出判断,而不要马上下定论。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在间隔相应的时间点上通过提问,解答、操作等手段及时调控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能够自主围绕教学目标,发挥个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散想象的纵横空间,放飞自由的翱翔的心灵。

二、注重观察力的培养,擦亮锐利的眼睛

观察能力是创新的眼睛,小学生感知正处在发展阶段,容易被周围新鲜的事物所吸引,因此要让小学生保持住好奇心,主动、自觉地观察就要激起他们发现事物、探索事物的兴趣。教师要充分运用多种教具,利用课外活动时机,精心考虑,周密设计,根据观察对象的不同特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知识水平的差异,明确观察目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更加能集中注意力,达成观察的目标。

由于小学生在感知的过程中,无意性、情绪性很明显,对事物的感知通常是笼统的、不精确的,往往只看到事物的表象,而不能看到事物的本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分析、比较、概括、综合等多种观察方法,有条理地进行观察,擦亮他们探索事物本质的锐利眼睛。如课文中讲到的稻子与小麦,可以运用实物、幻灯、挂图进行直观教学,有条件还可课外活动时间到田地中去观察,并结合生活的所接触和所看到的,有目的和重点区分两者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三、注重实践力的培养,练就灵巧的双手

实践能力是创新的源泉,学生通过实践能形象直观地了解过程、理解理论、掌握技能,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激起创新的浪花。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创新能力和右脑功能有着密切联系。然而,在学生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无论教育的内容上还是方法上,都重抽象思维,轻形象思维。而形象思维恰恰是创新能力的重要的因素,是右脑的重要功能。因此,创新能力培养要从学生的生理潜能出发,在持续发展左脑功能的同时,注重开发右脑的潜能,加大音乐、美术和体育等的教学比重,同时在人文课程、自然课程中,通过实验、制作、绘画等以动手能力培养为主的方法手段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学习规则图形时,教师可发给每一个学生一条细铁丝或细绳,学生动手分别围成长方形、图形、三角形等,在实践过程中形象直观地区分各种规则图形及量算周长等。也可让理论课走出“课堂”,把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如语文课与美术课相结合,数学课与体育课相结合,品德课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等。

创新是当今教育的主旋律,小学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期,应抓住小学生的心智特点,以想象力、观察力、实践力的培养为支点,充分调动和挖掘学生的创新精神,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为打开学生扬帆远航的灯塔。

上一篇:浅谈学生数学学习情感的培养策略 下一篇:对“转岗教师”问题的分析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