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形势下如何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时间:2022-08-24 01:16:32

课改形势下如何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摘 要: 新课改形势下,不仅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学生也要转变学习方式。本文对如何发挥学生积极性进行探讨,以适应在新课改形势下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变,达到最佳教学成效。

关键词: 新课改 积极性 评价机制 教师风格

新课改的实施为推进素质教育发展提供了平台,教师是课改的主力军,学生是课改的受益者。那么新课改形势下如何发挥学生积极性呢?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建设高效课堂是新课改的目标,让学生乐于学习并且学有所成是每一个教师的愿望。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的引路人,帮助学生跨越学习障碍,陪伴学生成长,让学生学会学习,用优质高效的课堂引领学生积极参与。

1.摒弃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传统的教学观认为,学生的大脑犹如一个空的匣子,教师只需要用生硬的知识把这个匣子填满。学生“死记硬背”的后果是让原本妙趣横生的知识变成一堆无用的材料。因此,当看见某某学校的高三学生在高考结束后,课本、作业本在教室里漫天飞舞来发泄心中对学习厌恶的相关报道时,作为教师,我们不禁要问,教育怎么了,为什么学生会如此痛恨学习?

新课改理论中构建主义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人的大脑不是一件承载知识的容器,对于外界所填塞的知识毫无反应。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长远的目标是启迪智慧。课堂中的学生既是知识的接收者,又是知识的运用者。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抹杀了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的智力活动,而且直接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2.借给学生一双手,为学生建构知识体系。“一个寓意深刻的教学比喻说,为了来学校学习新知识,学生需要路过一些障碍(比如说,一条街)才能来到老师的身边(学校)”。如何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作为教师,让学生不掉队的方法是随时知道学生所站的位置。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对于知识的感受,以为讲授的知识学生能全盘接收,教学内容的讲解以教师为中心,学不会的学生就理所当然地归类为“笨学生”。这种观念让教师与学生、教与学渐行渐远。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跨越一条街,或者直接走到学生身边,看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究竟遇到了什么样的难题,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找到学习兴趣的支点。

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刘润清教授在《论一堂课的五个境界》中提到教师需要为零散的知识建构一个框架,这样知识就成为一个体系。他拿英语这门学科举例,教师仿佛除了教授单词、语法外,就没有其他教学内容。其实不然,站在比教学内容更高的平台上,他指出如果外语教师能懂一些外语教学和二语习得理论,则不仅对教学本身有帮助,而且能让学生更加佩服。知识犹如天空中的繁星,看似杂乱无章,每一颗星星都有自己的归属星系。

3.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三位一体的思维过程。课改形式下提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的学习最本质的首先是自主学习,离开了这一前提,学习即为被动。当学生有自我学习的意识时,学习就不会有压迫感,而是积极求知的快乐。相互合作能促使学生对于知识产生共鸣,喜悦与智慧碰撞产生新启发。因此,在合作中探究,在探究中成长,是学生开启智慧的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看似分离,却联系紧密。每一步的环节都需要学生积极配合并参与其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意识,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这样的模式才不会流于形式。

二、多种评价机制与学生的自我期许相结合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获。教师要用一颗敏感的心感知学生的进步并培养其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1.被鼓励与被信任是最好的评价方式之一。传统评价学生学得好与不好以学生的成绩好坏为准则。但是新课改形势下,成绩只是众多评价方式之一,并不是唯一因素。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学习过程同样重要。“我就知道你不会做”,“为什么你就不能做好”,“为什么你总是没有进步”等负能量的语言脱口而出之后割断的是学生对于教师的认同感,更重要的是会锐减学生的学习热情。每一个学生都需要被鼓励与信任,哪怕是最不爱学习的学生。他希望老师能多关注他的闪光点,而不是揪着缺点不放。相信学生就是赋予学生力量。调动学生积极性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当成绩的失落感侵袭时,老师一句鼓励的话语会让学生重拾信心;当学习遭遇瓶颈时,老师一个理解的目光会化解烦恼;当鼓励与信任包围学生时,教学的魅力就会彰显。

2.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与愿望。如何避免学生痛恨考试,厌倦学习。新课改提倡的教学理念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与能力。科学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时代的发展要求每一个人都有终身学习理念。好习惯的培养必须从家庭、学校开启。学生学习的心灵旅程犹如攀登一座世界上的高峰。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会有挫折,在通往知识殿堂的道路上本就崎岖不平。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知识富于个人力量时,当探险路上不断有新奇事物吸引时,当学生成为知识的创造者时,自我期待与学习的魅力将会引向更远的地方,永不止境探索的脚步就会勇往直前。

三、教师独特的风格促进学生成长

教师独特的风格对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有至关重要的联系。什么是风格?教育家怀特海说风格是通往成功路上披荆斩棘的神器;风格是预见事物的未来;风格是力量,是专注,是醉心于自己的目标而忽视与此不相干的事。业余画家不叫风格,业余诗人也不叫风格。因此,当教师专注某项学术研究时,这就是风格;当知识被揉碎被翻转玩味时,这也是风格。教师的风格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学生。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教师厌教,学生厌学。教师对自身教学的认同对于学生对学习的认同同样重要。处于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与严谨专注的治学精神对学生的积极性发挥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与作用。

当大脑的智慧被开启时,就会结出一个个丰硕的果实。新理念对于教学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新时代学校肩负的使命。

参考文献:

[1]刘润清.论一堂课的五个境界[J].英语教师,2010(12),(3-6).

[2]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上海:文汇出版社,2012:9.

[3]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04.

上一篇:学前教育本科毕业生就业期望现状调查 下一篇:如何正确对待幼儿自发生成的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