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观课议课中成长

时间:2022-10-22 10:20:34

我在观课议课中成长

摘 要: 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新理念下的观课议课是一个学习和思考的过程。观课议课,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交流和扬长避短,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高的一种教研活动。观课议课是教师改善自己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在课堂评价的互动交流中不断地通过体验、反思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修正自身的教学行为、领悟教学的技艺、体味教学的乐趣和生成过程、感受自己生命意义的存在价值。

关键词: 观课议课 公开课 课程改革

美国著名的教育评价学者斯皮尔伯格说: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新理念下的观课议课是一个学习和思考的过程。观课议课,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交流和扬长避短,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高的一种教研活动。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程理念逐渐为广大教师所熟悉、接纳,并且对课堂中的教与学产生深刻影响。作为教师教研活动及学校常规教学管理方式之一的听课评课在新课程教育理念下悄然发生变化。听课、评课已经逐步转变为“观课议课”。

在参加工作以来的这些年里,校级、区、市、级评比课、汇报课、示范课,凡此种种,参加了数十次观课议课的教研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我的理论水平和专业实践水平均得到了长足提高,下面我就自身的体会谈谈体育与健康的观课议课。

一、观课前需“备好课”

经常在观课时听到有的老师问:这节课上什么?或者课已经开始很长时间以后,一些老师行色匆匆地赶来。

我认为作为一名观课者,为了了解授课者的课堂驾驭能力,学习授课者处理教材的独特方法,在观课前即应了解公开课的相关内容,包括所上教材、授课老师特点、学生的基本情况。其次针对授课内容仔细研读《课程标准》,找到理论依据和支撑。最后需要观课者提前到现场感受授课老师的准备工作,揣摩授课老师的设计思路等。

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在总结各地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经验和听取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出现的一些新问题,从体育课堂教学层面提出《对中小学体育课的基本要求》,其中有一条说体育课堂教学是否正确地贯彻了《课程标准》的精神,主要看三点。

一看体育课符不符合体育课程的学科性质。《课程标准》指出:“体育课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有一段时期,即使是现在仍存在体育课不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教学手段,不以运动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现象。例如,有的小学把围棋、象棋、吹肥皂泡等引入教材;有的用硬纸板制成预构件,让学生在体育课上去组装房子、汽车;有的把尿素袋开发成“时装”,让学生在上课时学走时装步等。这样的体育教学太注重形式,背离体育学科的性质。这些做法既学不到体育知识、技能,又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体育课堂应当抵制拒绝。

二看体育课是否遵循体育教学规律开展教学活动。体育教学必须遵循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身体锻炼的规律、学习心理的规律及教与学的规律。体育课只有认真遵循上述规律开展教学活动,学生才能真正学到应有的知识、技能,身心才能得到有效锻炼。体育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快速、高效地掌握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有效地进行身体锻炼,而主要不是让学生自己发现、探究与构建体育知识、技能,这是体育教学区别于体育科研的一个重要标志。

三看体育课是不是遵循“以生为本”,从实际出发开展教学活动。体育教学改革,应当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结合学校的场地器材、师资特点、学生水平等实际情况进行。对外来经验,必须从实际出发,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加以借鉴,不能生搬硬套,警惕“盲目追风”、做表面文章和搞形式主义的倾向。了解课标的教学规定,为观课提供理论基础。更重要的是课堂,体育老师心里有没有学生经过培训、学习之后,大家都会说“学生是课堂主体,教师要主导课堂”。但是实际情况不容乐观,在观课议课中常见授课者为了教学目标的实现,不顾学生实际,不管课堂变化,不讲课堂机智。赶进程、一言堂、秀个人风采比比皆是。所以如何做到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满足学生生理和心理需求的体育课堂,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树立依靠学生完成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以生为本”还需要全面宣传、介绍,路还很长。

二、带着求知的心态去观课评课

无论是哪种课型的公开课课,授课者必然都经过精心的准备,甚至是团队或集体的结晶,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亮点或是观课者平时没有想到、注意到的事。因此,抱着学习和鉴赏的心态观课议课,会更认真地关注授课者的课堂教学,才会有真正收获。

观课议课是教师改善自己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一线老师主体参与,也是观课议课的主要特点。教师不是作为一名旁观者和外部的观察者的角色进入对象,而是以一名参与者和研究者的角色与对象融为一体,在课堂评价的互动交流中不断地通过体验、反思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修正自身的教学行为、领悟教学的技艺、体味教学的乐趣和生成过程、感受自己生命意义的存在价值。

三、敢于面对问题,积极议课

现在看议课的价值常常大于观课的价值,而议课最困难的地方就是直接面对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授课者要敢于面对自己的不足,也不能害怕别人对自己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往往就在大家的讨论过程中,认识误区、教学设计水平、综合素质等各个方面很快提高。我校鼓励体育老师尝试跨栏、定向运动等全新教材,就是考虑让老师们敢于暴露自己的不足,不断挑战自己,最终缩短自己的成长周期。顾明远曾说:“教育的发展在于改革,教育的改革在于创新,教育的创新在于学习。”

我认为议课要注意以下几点: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议课者不应只盯细微处,而首先寻找课堂中出现的积极因素,推敲教学目标的制定合理与否、教学重难点的达成情况、一节课的框架构成、学生主体的体现、探究教学的尝试等。

“议课”不仅仅是为了对执教者上的一节课进行评判。而是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优点与不足,进行系统反思,探求体育教育方法与策略,达到举一反三逐步提高的目的。

观课者对授课者的方法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意见和建议,从而起到积累实践经验的作用。当然有些时候应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出发点,避免让人处于尴尬的处境。在观课议课的过程中,双方的平等对话是交流的前提。有些时候,我发现一些观课者在议课过程中语言犀利、挑刺,甚至有时只是因为主观原因导致没有理解授课者对教材的处理意图时,仍固执地挑授课者的错,以一种高傲的姿态面对授课者,我认为这都是非常不平等的态度,又回到以前“评课”的老路上,这本身就是议课人自身水平低下的表现,应该杜绝。

四、切实做到看、听、记、思有机结合

在观课过程中,观课者要时刻观察教师、学生的活动,仔细听教师的语言引导,记录课堂出现的问题,思考如果自己是授课教师,那么会怎么处理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或突发事件。

观课议课是一项能让观课议课者和授课教师共同受益的教研活动。通过观课议课活动,在发现别人优缺点的同时增长业务知识,学到授课教师的长处,拓宽视野,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在观课议课中不断成长。

上一篇:地理教学中的插图教学 下一篇:数学史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