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高中诗歌教学的反思

时间:2022-08-24 12:33:38

新课程下高中诗歌教学的反思

摘 要:正新课改条件下,高中语文教学已不再是以识记为重点,而是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为主。鉴文字,悟其理,感其情,赏其美。因而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亦随之转变为以下步骤:了解时代,明确背景,感知作者,鉴赏文本,融己于文。

关键词:唐代诗歌;高中语文教学;探究;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精彩;风光;时代;文本;作者;孟浩然

高中语文教学已不再是以识记为重点,而是鉴赏。鉴文字,悟其理,感其情,赏其美。因而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亦随之转变为以下步骤:了解时代,明确背景,感知作者,鉴赏文本,融己于文。高中语文进行修订的指导思想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暨教师在课堂中展现语文的魅力,感染学生,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自身的素质。下面我就自己教学的感受谈谈对诗歌教学思路浅见。

第一步:了解时代。任何一个时代的文学作品,它都有整个时代的特色,与整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人情风俗紧密相关。如唐诗,就是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产物。了解唐代的历史,就犹为重要。唐代从618年建制,到公元906年结束,是我国历史上存在较长的封建王朝之一,它经历了初盛中晚四个时期。唐初,政治上采用休养生息政策,经济上采用均田制,租庸调制,使人民负担减轻,阶级矛盾缓和。因而初唐诗歌平缓。沿袭齐、梁遗风的同时在进行着改革。诗歌从内容、形式、风格上嬗变。盛唐时期,经济繁荣,政治清明,诗歌发展达到辉煌顶峰。高亢、激昂、恬淡、自然。中唐,由于经历了安史之乱,政治经济已大不如从前。诗人们都希望梦回大唐盛世,但现实越来越黑暗,因而中唐诗风是宁静、孤寂。到了晚唐,朝廷内朋党争权,宦官专权;地方上藩镇割据,大唐已经是日薄西山。这时的诗人失落迷茫,诗风就表现为消极、凄冷。初唐的代表作家初唐四杰、陈子昂;盛唐的诗歌有边塞诗和山水田园诗,代表作家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只有了解唐代的时展,唐代诗歌的分析就有了一个大的背景。从而可以体现时代特色。

再如讲解宋词,就必须了解宋的统治特色及人民的生活状况,国力的疲软等。词就有了婉约、豪放、爱国主义等特色。

第二步:明确背景。这里的背景是指作者生活时代的特色。如讲杜甫,就讲杜甫生活的盛唐转衰的历史背景。从而了解杜诗的诗史特点,从而了解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国情的变化中透出了当时人的心态,从而了解作者的境遇。杜甫一生的经历就在这个时代转折中分成了五个时期。壮游时期,长安十年,安史之乱,草堂定居。晚年漂游,从而轻易的分析出诗作的写作心境及内涵,一首《望岳》写出了年轻的狂放;一首《兵车行》写出了长安十年的无奈;一首《北征》写出了逃亡之凄惨;一首《客至》写出了草堂的恬淡;一首《登高》写出了漂泊之无限凄凉。这就是背景下的作者。

第三步:鉴赏文本。把时代和作者经历都了解透彻之后,文本才可以显而易懂。也许就十几个字,才能透出其深沉的情感,浓厚的兴致,淡泊的心理等。李白的诗《将敬酒》《行路难》等就那么几十字,虽然逐字逐句分析也就是那几个字义,但在前面两步的铺垫与讲解中,才使一字千义,一字浓情。从而让文本有血有肉,丰满而富有魅力。

第四步:融己于文。这一步骤主要是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感悟。结合自己的经历,结合自己的学识,对文本在原有的情理上赋予新而精的体验。如讲解孟浩然的诗《过故人庄》时,学生们纷纷提出了诗中所描写的场景与人情,自己似乎经历过,自己的家在农村,绿树、青山平时不注意,到今天才感到亲切自然。自己也曾到农村姥姥家作客,感受到农村人的淳朴、善良,热情好客。在这样深入引导下,诗已不再是孟浩然的历和情感,而是在作者引导下的一种心灵体验,思绪的张扬。诗非读不能感,情非历而不真。到这一步,诗歌的透彻性,完整性才达到极点。有同学说,我要学习作者对生活的感悟,我也要写出自己的心志,这就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一首诗的鉴赏过程,就是一次诗人经历的重温,一次心灵历程的洗礼。这就是高中语文教学中诗歌的模式探究。真正是一路风光皆精彩,诗歌光华融我情。

上一篇:高职院校科研绩效评价体系的可行性研究 下一篇:浅析喻慧工笔花鸟画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