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人力资本促进经济发展

时间:2022-08-23 11:50:55

提升人力资本促进经济发展

摘要: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各种资本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工业社会里是物质资本密集型,战略资源是物质资本;信息社会里是智力密集型,战略资源是人力资本。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本的现实与矛盾,对提升人力资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人力资本;增长困境;结构矛盾;制度根源

一、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人力资本是指人们投资在人力保健、教育、培训等方面的所形成的资本。它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主体性。这种资本是体现、凝结、和贮存在特定的人身上,其它任何个人、组织或政府对人力资本的生产、形成、支配和使用并从中获得收益,都必须通过本人;第二,收益性。这种投资在将来是能够获得收益的。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人力资本投资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现实的经济增长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所有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都可以最终归结为三个最基本的资本要素:物质资本、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通过对我国1978年~1996年人力资本投资与物质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来看:当年增加1亿元的物质资本投资仅能带来第二年2亿元的GDP增加额,而当年每增加1亿元的人力资本投资可带来第二年GDP6亿元的增加额。

2.人力资本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决定因素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工业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进一步高级化。高技术产业特别是信息产业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随着劳动者智能、技能和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人们可以通过减少要素投入增加产出的方式,使物质资本得到有效利用,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这样,在第一、二产业就业人数减少而产值增加的情况下,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物力、财力、人力等资源,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第一产业的比重已不到3%,第二产业的比重在不断下降,而第三产业的比重一般都在60%以上。从整个世界来看,随着知识经济和知识产业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兴起,这些国家在世界经济和国际分工格局中变成“头脑国家”,主导和支配着尚未进入知识经济而主要从事常规物质生产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即所谓的“躯干国家”。

3.人力资本积累是落后国家和地区赶超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最重要的途径

日本是一个人口众多而且资源匮乏的国家,但是,日本却能在二战后迅速发展起来,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这里最重要的因素是与日本自明治维新开始就已经实施的“教育立国”、“技术立国”战略是分不开的。二战之后,日本化巨资聘请世界一流的专家培养本国的优秀教师队伍。这些政策和战略的实施为日本积累了大量的人力资本存量。日本用3%的费用消化了世界科技研发100%的费用所取得的成果,日本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1960年为477美元,只相当于当时美国的1/6,而在2 000年已超过美国的34.796美元,达到37578美元。同样,新加坡1965年就已普及了初等教育,公共教育支出一直在政府财政支出中仅次于国防,并以每年30%左右的速度递增,这为新加坡的经济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4.发展人力资本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关键

经济学家吴敬琏分析“增量资本产出率”(Ic0R=投资增加量/GDP增加量)时指出:东南亚金融危机之所以爆发,经济学界公认的一个原因就是东南亚经济投资效率非常低,东南亚在发生危机之前,从马来西亚一直到新加坡,ICOR都达到了5倍,就是说,要增长1块钱的GDP,需要投资资本增加5块钱。而发达的国家经济效益比较好的国家ICOR只有1到2。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投资效率很低,ICOR在5以上。改革开放以后有所改善,到了1992年降到最低水平,是2。1996年以后持续上升,最近几年的水平是5~7。较高的增长率是用大量的投资来维持的。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资源紧缺的国家,更不能长期支撑这样一个低效率的增长。换个角度来说,中国粗放增长的活力已经释放殆尽。

人力资本的发展意味着劳动者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对生产过程及其要素的认识更加深刻,对机器设备的运用更加有效,这将导致生产过程中的有效劳动的增加和物质资本利用率的提高。也就是说,人力资本的发展,一方面直接提高劳动边际生产率;另一方面通过人力资本要素更有效的组合和应用,减弱和抵消物质资本收益递减规律的不良影响。

二、从人力资本角度看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与矛盾

1.增长困境:人力资源丰富与人力资本稀缺

我们国家的人口多是个不争的事实,到现在为止大约13亿。人口多应该是优势,因为人口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成为比较优势。但是,据测算,我国工人的劳动效率仅仅是德国的1/20,美国的1/25,日本的1/26,单位产品的劳动力成本高于韩国。美国的平均工资是中国的47馏倍,但是考虑到生产率的因素,创造同样多的制造业增加值,美国的劳动力成本是中国的1.3倍。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的劳动力成本并没有绝对优势。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国的高端人才极其稀缺,据统计,我国每万人中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数量仅仅是11.2人,而日本是65人,美国是56人。就是在这种前提下,美日的人才缺口仍然很大。据2000年美国全国科学基金会统计,化学、生物、物理等学科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当年的缺口为45万,预计到2006年这一数字将扩大为67万,而其本国培养能力只能满足总需求的1/3。

2.结构矛盾:人力资本的非均衡性

人力资本的非均衡性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矛盾一致,表现为二元非均衡性。一方面是比较完备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另一方面是传统落后的小农经济;一方面是星点分布的现代都市,另一方面是大量广阔的传统农村;一方面是沿海经济比较发达的开放地区,另一方面是不发达的广大内陆地区和相当数量的贫困地区;一方面是少数实现了自动化、现代化的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另一方面是大量存在的从事手工劳动或半机械化生产的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这些结构矛盾尽管可以从许多地方找到理由,但是,归根结底是由于人力资本分布的不均衡导致的。落后的地区和行业之所以落后是由于缺乏高素质或高水平人力资本的劳动力,而且由于贫困不仅限制了人力资本投资,还面临人才流失的问题。发达地区之所以发达是由于人力资本的开发和吸纳方面都有优势。

3.制度根源:人力资本产权的制度决定性

从制度根源来看,以往的制度是否认人力资本产权的。在典型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下,人力资本的所有者从属于非人力资本所有者,即所谓的“资本雇佣劳动”。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前,“一大二公”的典型公有制形式下,社会成员个人所拥有的人力资本由于从投资到形成往往是一种公共经济行为,因而其所有权基本上归属“全民”或“集体”。实际中,就连社会成员个人的“人身自由”在相当程度上也被剥夺,形成一种“公有性的人身依附关系”。

当前,所有制形式逐渐多样化,各种产权关系逐渐明晰。从产权特征来考察,人力资本产权的特殊规定性就表现在其所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的行使都必须经由它的自然归属体个人的意志和行为才能最终实现,只有充分考虑和适应人力资本的产权特性和激励性使用特点,才能达到“充分调动人们生产、工作的积极性”。

三、提升人力资本的现实选择

1.大力发展教育和培训:增强人力资本

(1)加大教育投入

改革开放始至80年代中期,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这个比例基本上一直是上升趋势,到1986年达到最高点,随后突然下降;1988~1992年是徘徊阶段,随后至今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原来预计到2000年达到4%。实际上,到2002年底才达到3,41%。我们都知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尽管我们把教育提高到一个战略的高度,但是,在当前的体制下,由于教育的效益难以直接显现,或者难以从近期显现,导致政府行为的短视性。

(2)加大在职培训力度

在职培训是提升人力资本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措施。日本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一般职工的建议能使企业产品的成本降低5%;经过培训的工人的建议能使企业产品成本降低10~15%;而受过良好教育的工人的建议能使企业产品的成本降低30%以上。

2.完善人力资本的使用机制,实现人力资本的市场配置

从一般意义上讲,完善人力资本的使用机制主要是改革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用人机制。这种机制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忽视人力资本的商品性,忽视优化人才环境,忽视人才价值的实现,使人才的培养、使用、开发、配置和管理脱离经济规律。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用人机制,必须大力推进人力资本使用机制的改革,为人才创造一个好的工作环境、人际环境、成长环境,形成各类人才择优使用、各安其位,各得其所、各展其能的整体秩序。

上一篇:我国对外投资的条件分析 下一篇:试论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