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外投资的条件分析

时间:2022-07-21 09:17:59

我国对外投资的条件分析

摘要:世界的贸易和投资发展表明,先是贸易,贸易的发展积累了资本,向外投资也就成了必然的趋势。本文借鉴国际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实践,分析了当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因素,如贸易顺差、外汇储备等情况,论述了我国对外投资条件的日趋成熟。

关键词:国际贸易;对外投资;条件分析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所积淀的经济增长、社会发展、文化进步、国际地位的提高,均为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打下良好的基础,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条件日趋成熟。从各国贸易和投资的历史看,贸易先于投资。任何一国,贸易的充分发展势必会使其积累大量资本,国际竞争能力也会随之增强,向外国投资也就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借鉴国际经验,分析我国对外投资条件,有助于对外投资事业的发展。

一、经济增长、国际贸易地位上升及连年贸易顺差的有利条件

1978年至2010年,中国GDP年均增长9.67%,远高于世界同期的增长速度;中国的对外贸易总额列全球第二;1996年至2010年每年贸易额均为顺差,外汇储备24000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一。如果说人均GDP1000美元以上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条件,那么,我国外汇储备超2万亿美元,则成为对外投资的有利条件。资本在流动中增值,中国外汇需要寻找出路不仅仅是自身增值所必需,且央行持有过多外汇所兑换出的人民币流动性过大,以及由此引发的投资增势过猛、隐性通胀压力过大,都需为外币寻找出路。鼓励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消化外汇储备,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阶段的重要策略。

二、利用国际资源和输出劳动力的发展需要

人均资源少和劳动力富裕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但耕地只占9%,水资源只占6%,森林只占4%,石油只占1.8%,天然气只占0.7%,铁矿石只占9%。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要发展,资源必须有保障。中国13亿人口,利用两种资源:国际资源和国内资源,开拓两个市场: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发展中国经济,是中国实施对外开放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点,13亿多的人口,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是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面对每年以千万计的农村新增就业劳动力和以百万计的城镇新增就业劳动力,国外资源的利用和本国劳动力的输出,也是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所必需。

三、对外投资,有利拓展发展空间

我国对外投资的增长,与我国经济总量增长、特别是和对外贸易增长呈正相关系。1978年到1992年间兴办海外企业共148家,累计投资10.6亿美元。2001年以后,对外投资步伐加快,2004年之后更是上了快车道,2004、2005两年的对外投资之和占到累计总投资的31%,其中2005年当年达69亿美元,而2006年一年就达160亿美元。以上数据显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逐年增加,并呈加速度增长趋势。但与外资的“引进”相比较,则显示出不平衡态势。截止2006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共733.3亿美元。而我国自1993年起,连续14年成为吸引外商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2000以来每年利用外资都在500亿美元以上,2002年当年利用外资额占到世界第一。由此看出“引进”与“走出”极不平衡。二者比较,世界平均水平为1:0.84,其中,发达国家正常比例为1:1.15,我国2005年为1:0.11。以世界平均水平衡量,我国资本走出去的空间还是较大的。

四、中国企业积累了走出去的成功经验

改革开放近30多年来,中国企业不仅仅走过体制转轨之路,更走过上规模、上水平和技术变革之路。美国经济学家威尔斯提出的小规模技术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由于拥有小规模生产技术,生产民族产品和低价营销等特点,在对外直接投资中呈现比较优势。国际直接投资经验也表明,对外直接投姿的技术未必全部是尖端技术,能够成功的恰是那些被东道国消化吸收的实用技术。中国走出国门成功的不仅仅是投资于美国的远大集团、进入欧洲市场的海尔集团、并购德国“耐德”品牌的TCL等大企业,一些中小企业也以其比较优势予以立足并得到发展。

五、对外投资的配套政策不断完善

2000年,为了鼓励有条件的中小企业走出去到国外投资办厂,财政部和原外经贸部印发了《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2004年,商务部会同外交部制定下发了《对外投资国际产业导向目录》,列入了一些国家有投资潜力的领域,涉及农业、林业、交通、通讯、制造、矿山、能源等诸多行业。截止2005年底,中国与117个国家签有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和95个国家签订避免双重增税协定。2005年国家发改委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共同建立了境外投资重点项目风险保障机制,由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向国家鼓励的境外投资重点项目提供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投资保险等境外投资风险保障服务。

六、国际税收优惠吸引对外投资

进入21世纪以后,国与国之间在经济上的相互竞争日趋激烈,各国纷纷把促进本国经济增长作为税制改革的首要目标之一。由于投资是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所以加大对投资所得的税收优惠便成为国家税制改革的一个政策出发点。除了不断调低公司所得税的名义税率外,还包括降低个人投资所得和财产的税负,对小型企业实行特殊优惠政策,对企业的研发开支给予税收优惠。如从1982年到1999年,18个主要发达国家公司所得税的平均税率从48%降到了35%;近10年来,欧盟25个成员国有22个降低了公司所得税的最高税率,欧盟各国的平均税率已从1996年的35%降至2005年的26%。

目前,许多国家仍在酝酿继续下调公司所得税的税率,以争取在国际税收中的主动权。例如,根据2005年加拿大的预算案,联邦公司所得税税率在2008年以前将维持在21%的水平,到2008年则降至20.5%,2009年降至20%,2010年再降到19%。不久前法国财政部经济分析委员会也向总理递交了一份报告,建议对税制进行进一步的改革,报告认为目前法国的公司所得税税率仍然偏高,并建议将公司所得税税率从目前的33,33%削减为18%。

上一篇:国际营销与经济全球化研究 下一篇:试论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