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于生命 达于精神

时间:2022-08-23 06:16:53

【摘 要】 传统的数学教育历来重视教师主导作用,在很长时间内单纯强调数学的严谨性和抽象性,注重形式演绎。这样的教学忽视了对学生情感、道德、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数学文化的熏陶和数学精神的塑造,扼杀了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本文就数学课堂如何实现由“智慧课堂”向“生命课堂”的转变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 智慧课堂;生命课堂;课堂荒漠化;人格教育;生态课堂

关注生命,是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人是以生命的方式存在的,教育从本质上讲是生命的教育,教育应该尊重生命、关爱生命、遵循生命规律。从生命教育观来看,数学课堂应当尊重人生命的生长性、自由性、探究性、完整性,充满对生命的关爱,学生的学习不仅是数学知识、技能掌握的过程,而且还是数学智慧的生成和人格的健全与发展的过程。数学课堂要实现由“智慧课堂”向“生命课堂”的转变,即实现数学教学向生命教育的回归。

一、数学课堂荒漠化的集中表现——漠视生命的存在

担负着育人使命的数学课堂教学,在“应试”这一价值取向的驱使下,正面临着荒漠化的挑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只关注自身信息的输出,不考虑学生吸纳,对学生的干预和控制超越了其自我组织、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能力。这种荒漠化的课堂上鲜见生命之亮色,学生厌学,教师心力交瘁,具体表现为:

1.系统结构无序。现行数学课堂中,教师受由“应试”压力形成的传递现成数学知识的价值取向的拖累,不堪重负;学生缺乏主动把握自己人生和命运的个体发展意识和能力,不堪其苦;数学教材缺乏鲜活的生命亮色和育人价值,也备受指责。三者之间不能形成一个合理的结构,有时更是杂乱无序,教师、学生、教材等孤立要素的功能不仅受到干扰、压抑,而且还被破坏,数学课堂生态灾难便不可避免。

2.信息交换失衡。传统的数学往往只重视书本上固化的真理——一堆缺乏“人气”的符号型知识结论,把数学课堂变成了与学生日常生活隔绝的专门领域,忽略充满生命色彩、富含人性的感受、困惑、好奇、期望、兴趣、体悟、意愿、反思、创造等内隐方面的信息,造成了大量有效信息的耗散,这进一步加深师生双方的不信任,使得课堂教学整体系统相关性受影响直至丧失,整个课堂系统便失去了生命。

二、实施人格教育,构建数学生态课堂

《全日制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要求教师将“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视为一个整体,在教学中进行有机整合。这样的教学,实质就是对学生人格的构建。在数学教学中进行人格教育,让学生在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的同时,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训练并形成学生坚强的学习意志,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健全学生的人格系统,促进学生社会化。

1.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彰显个性。传统学习方式是把学习过程建立在人的客观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销蚀,学生毫无个性可言。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课堂教学要关注生命、唤醒生命、激扬生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彰显,最终使学生的主体人格得以发展。因此,教学设计时我们把学生学习过程中发现、探索、研究等认知活动突显出来,使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更多地成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活动于其中的主体就会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

2.整合三维目标,让学生抉择发展。在新课程改革中,数学知识应该是新课程所呈现的与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紧密联系的数学知识,它是形成学生数学能力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因素。过程与方法目标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所关注的不光是学习的结果,而且应该同时关注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要求能使学生更加主动和有效的学习,并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重要的一维,没有它,将会使数学教学回到课程改革前的状态,仍然是人文的缺失。教学中,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其中,充分体现过程与方法。

3.注入教学精神,让学生升华人格。米山国藏指出:“多数学生进入社会后,几乎没有机会应用他们在学校学到的数学知识,因而这种作为知识的数学,通常在学生毕业后不到以两年就忘掉了。然而不管人们从事什么工作,那种铭刻于大脑的数学精神和数学思想方法却长期在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段话深刻揭示了“数学精神”教育的重要性。所谓数学精神是指人们在数学活动中形成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数学精神的内涵十分丰富,主要有数学理性精神、数学求真精神、数学创新精神等。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改革这种在“数学工具论”指导下的形式主义的数学教学,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在课堂教学中有机注入数学精神,对重建数学生态课堂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作为基础教育的数学教育,应该以人的生命发展为目的组织教学活动,不仅要关心学生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的知识、技能,而且还要关心可以经由教学而得以彰显、扩展和生成的人生的意义和智慧。这样的课堂,才是富有生命力的生态课堂。

【参考文献】

[1]范国睿:《教育生态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数学课程标准》,北

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叶澜:《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教育研究》2002年第5期。

[4]徐利治:《徐利治论数学方法学》,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上一篇:如何增强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意识 下一篇:中学生数学观察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