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院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的思考

时间:2022-08-23 03:37:04

对高职院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的思考

摘 要: 作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实施者,辅导员是高职院校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正确把握自身的角色定位,高职辅导员才能卓有成效地做好工作,同时在高强度的高职辅导员工作中成功实现自我价值。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职业教育 辅导员工作

作为一个新兴的高等教育类型,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人才的目标主要是满足生产、管理、服务等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一种操作型、技术型、应用型的高等教育。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职院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在高职院校的整个三年学习生涯中,与学生打交道最多的当属辅导员。辅导员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精神状况等方方面面都要过问和操心,辅导员队伍素质将直接关系到高职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因此,要做好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工作,必须具有强烈的角色意识,并正确掌握自身角色定位。

一、专业发展上的“严父”

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高职院校的教育很大一部分是对学生专业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工科类的实训操作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有着严格的要求,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练就过硬的动手操作本领。高职学生不同于普通本科学生,高职学生在学习上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是学习缺乏主动性、学习不够刻苦、自我学习意识较弱,等等。针对这些问题,辅导员有责任在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方面给予指导。辅导员平常的严格督促是至关重要的。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在爱的基础上严格要求,才能使学生从心底对辅导员产生敬畏,心悦诚服地接受辅导员的严格监督。高职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辅导员要担当起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者的角色,对学生的就业进行系统而有针对性的指导。特别是最后一年的顶岗实习,多与学生交流,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培养他们的就业意识,让学生理解专业和职业的联系与区别,将自己所学的专业应用于社会实践,最终谋求适合自身特点、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职业。

二、日常生活上的“慈母”

大学生活不同于家庭生活,是一种规范化、多元化的集体生活,是大学生开始社会生活前的适应期,大学校园是缩小了的社会。经历从家庭生活过渡到集体生活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吃苦少、安逸多,独立性差、依赖性大,难以融入集体生活,在日常的大学生活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辅导员应指导学生学会过集体生活,特别在寝室生活中,教导学生互相谦让、互相理解、互相体谅,培养自强自立、健康整洁的文明卫生习惯,提高独自生活的能力。辅导员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尊重学生个体,尽量站在学生的角度,多为学生着想,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们。母爱是伟大的,辅导员要用母亲般的爱感化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温暖,从而顺利地帮助他们融入大学集体生活。

三、思想、心理上的“良师”

辅导员的首要工作任务是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以过硬的政治素质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代大学生由于信息来源渠道丰富,和社会的交流越来越频繁,或多或少都会受到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和冲击,使得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这就需要高职院校辅导员遵循高职学生成人成才规律,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引导学生在各种思潮相互激荡中明辨是非、站稳立场。研究表明,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也是最叛逆的时期,学生的自我发展的意识强,个性化发展愿望强烈。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学生,高职学生的自卑、厌学、人际交往中的扭曲心理等问题更突出,所以,高职辅导员必须时刻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当前,辅导员应在尊重学生个人隐私的基础上,通过心理健康讲座、建立心理档案和个性化帮扶等形式,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需求,及时发现并排除学生的各种心理疾病与事故隐患,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学生塑造健康心理和高尚的人格,最大限度地减少心理危机感。

四、情感上的“益友”

辅导员要想做好学生工作,要善于和学生做朋友,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只有和学生心贴心,学生才能把辅导员当成自己人和知心朋友。在心事重重、迷茫徘徊时,才会向辅导员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说出心里话。辅导员的一番诚意沟通,能使学生迷途知返,重新回到正确的价值取向中,觉得辅导员平易近人。在平常跟学生相处的过程中,辅导员要做好学生的榜样,“身教重于言教”,用自己的言行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当代大学生在各种环境的影响下都会呈现出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情感问题及矛盾,无论对大学生本人还是对社会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通过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真诚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关心他们的学习、情感和身心健康,培养沟通的平等性和亲和力,这样才有利于让学生把辅导员当成知心朋友,有利于辅导员解决各种问题,为学生的成长排疑解惑,提供及时、方便的服务。

总之,学生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同时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要想通过生搬硬套的方式完成是不可能的。辅导高职员的工作是纷繁复杂的,要想做好辅导员工作,除了具有责任心和爱心之外,正确掌握自身角色定位和转换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有准确、完善的角色定位,才能充分认识到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和针对性,角色定位准确,工作才会卓有成效。因此,辅导员应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成功地塑造角色,定位角色,转换角色。在管理工作中应不断地转换身份,以便应对形式多变的学生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陈素权.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冲突及其调试[J],思想理论教育,2007(7).

[2]胡金波.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研究[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0:236.

[3]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

上一篇:基于高中英语教学问题评价的教学活动策略探讨 下一篇:重视学具操作,促进能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