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育人模式 提升教育品质

时间:2022-08-23 02:45:33

改革育人模式 提升教育品质

多年来,四川成都市锦江区教育局一直提倡并不断完善“学在锦江、品质教育”。这八个字,是锦江教育人为之奋斗的教育愿景,也是锦江区推进教育均衡化、现代化、国际化的总体目标。

如何才能有效提升教育品质?近年来,我们在实践中大胆摸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育人模式:“习惯养成优序列、减负增效优课堂、创新实践优载体、素质评价优方法。”实践证明,这套育人模式是锦江教育实现领先发展、科学发展的动力之源,让锦江教育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不久前,锦江区教育公众督导团到校调研,他们评价说:“锦江的每一所学校都充满活力,学生们都主动自信、积极发展,我们感受到了锦江良好的学校发展机制与育人模式。作为家长代表,我们很放心,也很满意!”

构建多维德育体系,养成良好习惯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目前,我们在区域内成功地构建起体验德育、自主德育、立体德育的多维德育体系,以确保德育工作有效开展,更好地服务于每位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此,我们着重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创设“品质课程”,打造“品位校园”。

2011年,锦江区教育局把“礼仪教育”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开发礼仪教材,将其作为助推学校全面发展的“抓手”。通过礼仪教材的推进,让学生在自觉参与中深化道德认识,践行道德规范,从而达到养成教育与实践活动的有机统一;让教师践行礼仪教育,以严谨的行为和良好的表率成为养成教育的实施者;让家长理解、认同礼仪教育,并身体力行地参与学校教育工作,形成有实效、可持续的教育合力。

为打造“品位校园”,我们要求各学校注重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着力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一方面,鼓励教师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蕴含的育人因素,将其转化成可操作、可检测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要求教师授课时应力求把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智力开发和思想教育融为一体,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的学识、智能、意志、情感、品质同步发展。

(二)开展形式丰富的家校活动,实现共同育人。

当下,独生子女普遍存在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理解和尊重父母,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缺乏社会责任感等现象。对此,锦江区组织各学校积极开展形式丰富的家校活动,走进家庭、走进社区。像东光实验小学的“阳光社会实践活动”、盐道街小学(东区)的“新三好家长”活动,使家校形成了“真诚合作、心灵相通、携手共进”的新型协作关系。

为发扬孝敬父母、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我们还从2007年开始,在全区46所中小学近48000名学生中开展了“万名学生讲孝德”活动,鼓励学生从自己的家庭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在平常小事中践行传统美德,从而涌现出了很多“拥有孝心,追求孝道,乐为孝事”的好孩子。

减负增效,营造充满活力的课堂

改革育人模式的关键在课堂。近年来,锦江区通过深入、系统的课例研究,提出要深化“三控制”与“三扩大”,即:控制上课的课时、控制学生作业量、控制学习资料量;扩大学生自主学习时间,扩大学生活动空间,扩大学生的信息量,以此全面提升课堂效率和质量。

在这个原则的指导下,锦江区各学校大胆探索,让课堂呈现出多元化色彩,其中颇具代表性的有成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主体学堂”、菱窠路小学的“户外活动课程”、龙王庙正街小学的“阅读大课堂”、四川师大附中的“自主优效”课堂、七中育才三圣分校的“表现性课堂”等。

成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是锦江区的一所百年名校。他们经过多年研究,探索出了“主体学堂”的课堂教学操作策略,即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促进和组织下,“学习主动、交流互动、多元活动、成长生动”。其中,学习主动是前提,交流互动是关键,多元活动是保障,成长生动是追求。

如今,走进成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我们看到教师真正将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也以自己认识世界的方式进行着自主探究和思考。同时,“主体学堂”采用“独立先学、小组互学、全班共学、教师导学”的基本建构模式,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真正得到了落实。

菱窠路小学为了扩大学生的学习空间,提出了“生活中学习、体验中成长”的理念,将学生学习延伸到校外:举办了亲近大自然、感受季节更替的系列体验活动;开展了“菱窠娃娃逛成都”的系列考察活动;还开设了露营、野炊、定向越野、攀岩等活动课程,让学生从小锻炼动手能力……这些由学校探索构建的“户外活动课程”,让孩子的头脑、双手得到解放,让他们在丰富的体验中茁壮成长。

七中育才三圣分校则把“表现性课堂”教学研究作为“减负”的重要课题,强调课堂上要努力实现“学、做、教”三者的有机统一,强调学习过程中的“主动作业(自主学习)”、“实践应用(问题解决)”和“创造个性”,通过“创设情境,设计核心问题”、“主动作业”、“解决问题”、“表现展示”和“评价反思”等课堂活动环节,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与表达的欲望,帮助学生体验成功,实现自我发展。

构建社会大课堂,让学生参与、体验

近年来,锦江区委、区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大力发展青少年宫和青少年活动中心,让其与学校教育充分衔接,开展丰富多彩、学生喜爱的活动,为学生搭建“展、演、赛”的平台,让更多学生参与实践,展示才华,体验成功。同时,教育局还倡导学校不断挖掘利用社会资源,构建“社会大课堂”,积极开展社区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社区,服务社会,在体验中强化公民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目前,我们锦江区的青少年宫实训基地占地面积67.4亩,绿化面积达80%以上。该实训基地自2004年投入使用以来,全区共有7.1万余名中小学生参与了实训的实践活动。

基地的许多课程颇受学生欢迎,如陶艺、木工、电子科技制作、无线电测向、航空模型制作、定向越野等;基地精心组织的“希望的田野”远足+农耕体验+野炊、“科技馆之行”、“博物馆探究”、“户外生存体验”等一系列主题活动,也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实践活动带给学生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一次,在“高楼逃生”训练活动中,一个高个子的男孩,装备好安全带、准备上窗台进行训练时,却退缩不前,无论同学和老师怎么劝导,他就是不敢上,总是用自己有恐高症来搪塞。最后,老师单独对他做了十几分钟的辅导,在老师的引导下,他终于完成了训练。

事后,这个男孩对老师说:“其实没有那么难!我很高兴,我终于挑战了自我,如果以后再让我做类似的事,我一定不会像今天这样了。”

这样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更重要的是,这些有意义的、让孩子们感到快乐的东西一旦占领了他们的思想阵地,那些不利于孩子成长的东西就没有了立足之地。

高中在拓宽实践平台方面,则有自己的独特做法。像田家炳中学就积极与四川大学“博士达”研究中心合作,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高校,走进实验室。参加了这项活动的学生说,走进带有几分神秘色彩的实验室,让自己懂得了,要完成一个项目需要智慧、能力、坚韧以及团队通力的合作,自己收获的人生感悟,远比获得大奖更重要。

为了不断拓展学生发展空间,锦江区委、区政府还探索建设“锦江区学生发展支持中心”,包括建设6个用于满足全区残疾儿童个别化教育的特殊教育资源室,6个以历史文化、科创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为主题的学生个性发展素质教育基地,2~3个为学生科技创新提供平台的创新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发展平台。

采取科学的评价方式

我们提出,要完善以“综合素质评价”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模式,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体质健康、劳动技能、综合实践活动等方面的有效评价。坚持“评价常规化、评价多元化、评价促发展”的基本理念,构建激励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实现评价指标、评价主体、评价方法的多元化,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申报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科素养的监测研究”课题,从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技术和结果应用等多方面去探索学科教学的评价方法,并逐渐使之成为锦江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和课程不断优化的一大法宝。

在实践中,锦江区教师进修校通过“课堂观测看学生即时发展状态,飞行检测(随机即时检测)看学生实践能力水平,综合检测看学生知识掌握水平”的“三看”评估法监测学生课堂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效果,并纳入对全区小学教学质量评估,以期能够全面地、科学地反映学生学业水平的发展状态。

“课堂观测重点看学生即时发展状态”。强调在课堂视导中重点观察学生,确定了几个重点观察点:如学生学习动机、学生独立思考、学生学会聆听合作、学生有意义学习、学生主动探究等。同时,观察者以学生的即时发展状态反推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是否符合课程改革的思想,进而为教师提出教学改进建议。

“飞行检测重点看学生实践能力水平”加大了“飞行检测”的力度,“飞行检测”重点看学生实践运用的能力(比如随机抽查学生专项动手操作能力、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等),从学生的学力水平测试反馈课堂上教师教学的有效性。

“综合检测重点看学生知识掌握水平”。教育局将学科知识水平调研检测作为课改的重要诊断依据之一,每学期期末精心考虑检测点,注重全面性与针对性、发展性与终结性相结合,强化反馈与诊断,让每一次的整体调研均作为教师改进下一次教学的起点。

目前,锦江区教师进修校每学期两次向全区学校行政干部、教师作监测报告(包含区域学科学业水平测试及“飞行检测”专项报告、课堂观测反馈报告),以数据和案例对学生学科素养进行整体性的分析和专项描述。这一做法已形成常态,得到了学校和教师的肯定。同时,由于监测的数据具有真实性、全面性、样本的覆盖率大等特点,使其成为我区建立教育质量标准的重要依据。

为了给教育质量监测工作提供学术支撑,目前我们与北京师范大学共同开展实施了“建立教育质量评测体系,促进区域教育质量提升”项目,双方共同成立联合研究项目组,开展合作研究,以全面把握锦江区学生的学业发展、体质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性发展,了解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如师生关系、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心理健康、家庭背景、家庭教养方式等)与作用机制,为推进教与学方式变革提供科学依据,为培养具有“强健体魄、丰满人格、科学素养、民族精神、世界眼光”的现代化优秀人才的目标服务。

国家总督学顾问、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陶西平先生曾深入锦江,他对锦江区教育局通过“四优路径”改革育人模式、提升区域教育品质的做法给予肯定。他说:“基础教育的价值是育人不是选拔,锦江区抓住习惯养成、优效课堂、载体搭建、科学评价四个关键环节,促进学生全面而又有个性地发展,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思路清晰,举措有力,推进扎实。这样的一种思路,这样的一些做法,应该说给其他地区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借鉴。”

上一篇:点燃永恒的追求与梦想 下一篇:中考记叙文写作技巧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