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学效率,实现“轻负高质”

时间:2022-08-23 05:59:18

提高教学效率,实现“轻负高质”

日前,有兄弟学校数学组来我校进行教研活动,活动中交流的主题是:“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通过交流我们认为,如何实现“轻负高质”是数学教学中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教师是课堂里平等中的首席,所以教师对数学本质的把握、对教学尺度的均衡和课堂教学的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和学生学习的负担息息相关,下面就以上几点谈谈笔者的一些思考。

一、数学实质的把握

在平时的课堂中,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听,机械训练多,师生交流只是简单地回答是与否,没有思维的碰撞,很少触及到数学的实质。在教学《证明的再认识》一课时,教师举例教室中电视柜的支撑物为三角形状的铁架后,提问:你们认为是用到了三角形的什么特性呢?“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大家毫不犹豫地回答,这样的师生交流在数学课堂中很常见,也会让许多教师满意,但若有人提出:用三根木条做成的三角形架子,竖起后让A点居于最高处,如果在A处放一重物,大家想象一下会发生什么情况?“此三角架会散架”,同学也会较快回答,这并不需要太多的数学思考,若此时教师追问:“此时三角形有稳定性吗?”这下同学们全都被镇住了,学生的思维才可能开始活跃。

这里的实质是生活中人们对稳定性的理解和教材中对稳定性的规定有一定区别,即课本数学与生活数学之间的差异造成的。新课程倡导数学和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这个方向是正确的,但数学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后,课本中的数学与生活中的数学的区别作为教师还是应心中有数,否则在处理教学问题时会因为心中不清而道不明,不能让学生满意地得到答案。其关键之处还在于教师是否能把握住数学的实质,抛开现象抓住本质。教师若没有足够的数学思考,不了解这个问题中的数学实质,就不能回答出第二个问题,更不能调动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

二、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师的讲解学生能听懂,但课后学生独立做题却不会或者经常出错,教师还需要占用其他时间进行辅导、巩固。教学效率低下,其中很大的原因在于教师备课不充分,没有意识到通过大量的投入时间到备课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让学生在课堂内掌握,从而减轻学生负担。所以,教师要注重备课的质量进而提高上课的效率。

新授课:1.讲透核心知识点,关注全体学生;上课不用讲得很难,也不用讲得太花哨,但绝对应该讲得清楚、明了。

2.强调课课过关、单元过关、章节过关。备课时考虑到了作业,学生的完成情况会好许多,经认真批改后还有一些典型错误,或课堂讲解或个别辅导,争取每天过关。

复习课:变式拓展,适当提高。每个班级内总有一些数学优秀生,而每一个学生也都需要有一些机会在数学上进行提高,复习课是进行拓展提高的最佳时机。这时,基础知识已基本掌握,学生需要对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在这里变式拓展应该是最有效的方法。

【教学片段】利用函数图象巩固复习一次函数的知识。

教师:借助函数图象能使问题变得直观、形象,下面我们就利用函数图象巩固复习一次函数的知识。

已知:y=(m-1)x-2m+8是关于x的一次函数,试求出m的值。

变式1:已知:y=(m-1)x-2m+8是关于x的一次函数,其图象过一、三、四象限,求解析式中m的取值范围。

变式2:已知:y=(m-1)x-2m+8是关于x的一次函数,且1

变式3:已知:y=(m-1)x-2m+8是关于x的一次函数,且m

变式4:已知:y=(m-1)x-2m+8是关于x的一次函数,你能通过添加适当的条件,求出它的解析式吗?

本题从一次函数的定义出发,不断变式,从图象条件到文字条件、性质条件,再到开放条件。由易到难、逐步变化、层层推进。作为教者,不需要你讲解太多,更需要你穿针引线,就能有效地达到复习的最佳目的。

三、教学尺度的均衡

新课程理念的渗透和数学双基的落实。《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要让学生主动地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以上这些理念,从长远看其实是人的优秀素质,但需要时间来支撑,并不能在某一节课中得到许多的提高。而函数思想,数学建模等一些方法层面的东西也不能忽视,可这又是与人的心理成熟程度有紧密的关系,它是需要一个螺旋上升的掌握过程。

然而在现实的考试评价制度下,学生期望在考试中获得高分,于是课堂教学中常见的还是:高密度的边讲边练,小步、多练、快进的教学节奏。中国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一直都致力于用启发式改造讲授法,到20世纪90年代,用高密度的边讲边问取代教师一讲到底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与此同时,也兴起“小步、多练、快进”的教学节奏。新课改之后师生互动更多样化了,动手实践、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普遍展开,但提问作为“师生互动”的基本方式并没有遭到削弱。近几年听课、看课例,教师基本上都是“边讲边问”的,也基本都是“小步、多练、快进”的,这其实是一种均衡,需要老师去较好地把握。

总之,对数学实质的把握实际上就是教师对数学的理解,而课堂教学效率的好坏则取决于教师对教学的理解程度,那么教师教学尺度的把握可以说就是教师对学生程度的了解。所以,理解数学、理解教学、理解学生是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核心,其实也是课改的三大基石,希望教师能落实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在日常教学行为上,这样,学生的“轻负高质”才有可能逐步实现。

作者单位:浙江省奉化市锦屏中学

上一篇:新理念下如何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下一篇:活跃的思维 灵动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