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调整的多元视角

时间:2022-08-23 05:30:08

人民币汇率调整的多元视角

内容摘要: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衰退的主要根源是1985年日元汇率调整还是有其他因素。政府汇率政策的主要目标是有利于对外贸易还是维持内外宏观经济的稳定?人民币汇率的调整能不考虑美元利率变动的影响?本文将一一解疑。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 日元汇率 汇率陷阱 贸易飞地经济

对日本经济衰退根源的反思

有学者认为,1985年“广场协议”之后,日元汇率大幅升值,迫使日本制造业大量外迁,出现产业空洞化,并诱发泡沫经济,导致日本陷入长达十几年的经济停滞。但也有学者认为,不能把日本过去十年的萧条完全地归咎于日元升值,以及升值所造成的金融泡沫。试想,即使没有“广场协议”,日本经济的快速增长会不会内在地导致日元升值?既然日元升值是必然的,那日本应当推崇德国的缓慢升值的道路还是选择自己被迫突然大幅度升值的道路呢?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的破灭所导致的经济停滞不前的原因,作者认为至少还有以下几个方面:

日本长久的汇率压抑政策导致日本对内和对外部门发展的不平衡,使得日本经济踏入了汇率陷阱。一方面,日本外贸部门足以强大到一美元兑90日元的水平,但另一方面,日本的对内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却至多只能维持一美元兑140日元的水平。如果日本想维持一美元兑140日元甚至更多的水平,日本强大的外贸部门所带来的其他国家的激烈反应和国际投机资本的预期会让它无功而返,或者说它干预成本会很高。而如果日本想维持90日元的水平,日本对内部门将不堪重负。

日本这种两难的困境是日本“只出不进”的经济发展政策、封闭的制度倾向、错误的汇率政策所导致的对内部门和对外部门发展不平衡的二元经济结构的反映。这种汇率陷阱是日本在现有国际经济秩序中谋求单方面发展的必然结果。日本上世纪80年代后期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太快,当日本政府发现泡沫经济之后,采取的紧缩政策过于严厉和突然而没有一个比较长的缓冲期。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兴起所带来的劳动生产率的极大提高由此导致的全球通货紧缩,通货紧缩抑制了日本的私人投资与消费,形成了零利率流动性陷阱。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和日本比较保守的制度相互结合的产物;日本国内的保守势力对日本的经济改革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导致经济与政治之间的恶性循环。日本政府连续几次错误的经济政策。至少在90年代中期提高税收的政策是对刚刚复苏的日本经济雪上加霜。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

对汇率调整影响我国外贸的质疑

有学者认为:人民币升值之后,我国出口贸易顺差将会减少,甚至出现逆差;经济增长速度将会下降。事实果真如此吗?笔者认为至少存在以下反驳的理由:我国外贸的增长更多的得益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国际竞争力的增强。我国进出口商品具有低弹性属性。加工产业可能会由于人民币升值使得成本降低。汇率调整对外资企业的影响有限。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一个非常重要的新兴市场,开放度大,企业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导致外资争相投资。我国外贸增速与汇率水平的相关性不足以阻挡人民币汇率的调整。自从人民币汇率并轨以来,人民币随着美元的升值而升值,但我国的外贸平均增速也达到了10%以上。我国承接发达国家的大规模产业转移的地位不会改变。这种产业转移和贸易转移是紧密联系的。我国国民的储蓄率很高,随着投资乘数的作用,各领域的投资增长很快,这将会促进出口的升级和扩大。

人民币汇率调整的多元视角

日元汇率长期压抑到日元被迫大幅度升值再到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溃,充分暴露出日元长期压抑所导致的经济二元结构的弊端。如果我国经济的现状需要一个逐渐升值的人民币,那就不应当对人民币的币值实行长期的压抑,这样会导致大量以内销为主的企业纷纷转向出口贸易,而不是开拓和健全国内的市场。使得我国的经济就是为出口而出口,出口贸易和国内的相关产业的联系和结合越来越弱,甚至和国内相关产业争资源反而阻碍了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成为贸易飞地经济。

国家调控汇率水平不应当只从行业和利益集团的角度,而应当关注汇率变动对总体国民经济和金融安全的冲击。也不能无视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错失良机,拖延改革。如果现行汇率政策捆住了国内货币政策的手脚,其副作用也会愈来愈明显。人为的压抑只会带来内外经济的不均衡,损害经济长期增长的效率,给国民经济的长期运行带来隐患,最终还是要被迫升值。人为地设计和维持一个“适度汇率”,既抑制了国内外汇市场的有序发展,也会进一步加大汇率变化的不确定性和冲击的力度。因此,国家汇率政策的调整不能过多的考虑部门利益,哪里有畸形,哪里是不稳定的根源,哪里就该作出调整。

上一篇:论民营企业的无形资产管理 下一篇:谈企业电子商务人才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