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人的门诊干预及干预后评估

时间:2022-08-23 03:45:11

高血压病人的门诊干预及干预后评估

摘 要 目的:探讨门诊干预措施对高血压病人的防治作用。方法:将110例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指导用药等干预措施,比较观察干预前后服药治疗率、血压控制率、血糖、血脂、肥胖及生活方式的变化。结果:干预后服药治疗率、血压控制率明显增高(P<0.01),血糖、血脂异常及肥胖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良好的生活方式明显增多(P<0.01)。结论:通过门诊干预,提高了高血压病的防治效果,大大降低了高血压病对人们身体健康的危害性。

关键词 高血压病 门诊综合干预 疗效评估

高血压病多数原因未明,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最为主要的危险因素,是一种分布较为广泛的慢性疾病,已成为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据资料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全国有高血压患者约1.6亿[1],适当的综合干预、合理的自我管理对于有效控制血压,干预可逆性危险因素,防止并发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本文110例高血压患者,通过门诊干预,取得了满意的防治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7年6月~2008年6月在我院内科门诊诊治的原发性高血压病110例,男68例,女42例,年龄40~78岁,均为自愿接受干预者,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建立档案:110例患者入选后给以建档,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家庭住址、联系电话、吸烟、饮酒、饮食习惯、运动情况、既往史、血压、治疗情况及生活方式等。

监测方法:内容包括测血压、体重、血脂、空腹血糖、肾功能、心电图、尿常规等,入选时均测1次,血压每月测量1次,其它为每3月或1年监测1次,全部病例均随访1年,无中途退出者。1年干预结束后,填写与入选相同项目的档案作为对比。

影响因素及干预:

⑴遗传因素:遗传是高血压重要的影响因素。据催国静报道[3],1级亲属高血压遗传度为70.18%,2级亲属高血压遗传度为55.21%,说明高血压有一定的遗传基础,让患者对此有一定的认识,不要因此而产生心理压力而影响治疗。

⑵饮食:据报道[4],摄盐过多会导致血压升高,钾的摄入量与血压呈负相关,饮食低钙与高血压发生有关。减少盐的摄入量可以降低血压,世界卫生组织提倡每人每天平均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g,因此,高血压病人要有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营养搭配要合理。

⑶肥胖:肥胖和超重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体重的增加,高血压患病率增高。有研究显示[5]超出标准体重20%的肥胖者发生高血压是正常体重的10倍。因此,控制体重可降低血压,合理营养,膳食平衡,有利于保持理想体重。

⑷吸烟和饮酒:吸烟和饮酒与控制高血压不利,吸烟者24小时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不吸烟者尤其是白天血压明显增高[6]。过量饮酒可使血压增高,Marmot等[7]研究结果显示,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年青人还是年老人,重度饮酒(≥3~4次/日或≥300~500ml酒/周)与血压之间有显著关系。因此,戒烟限酒有利于血压的控制,持之以恒将终身受益。

⑸心理因素:精神紧张、焦虑、恐惧、抑郁、压力、烦恼、愤怒等负性情绪越多和持续的时间越长,心理健康就越差,越易促成和加重高血压[8]。因此,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培养良好的适应力和自控能力,对工作和生活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血压的稳定。

⑹运动及服药:不运动和不规律服药等因素亦是影响高血压控制的因素之一,适宜的健身运动,有利于增强体质,减轻体重,更有利于血压的调节,健身运动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规律服药是控制高血压的关键,对“无任何症状不服药,血压正常后自行停药,害怕药物副作用不坚持服药,不喜欢用药”的患者,要耐心细致的给以解释,科学的给以指导,不能让患者随意自作主张,因为高血压病是可能需要长期甚至终身药物治疗的疾病。

统计学处理:采用X2>/sup>检验,以P<0.01为有显著性差异。

结 果

干预后服药治疗率、血压控制率明显增高,血糖、血脂异常及肥胖发生率明显降低,良好的生活方式明显增多。具体见表1~3。

表1 110例高血压患者治疗率和

控制率变化比较[例(%)]

表3 110例高血压患者血脂、血糖、

肥胖变化比较[例(%)]

讨 论

高血压病不仅是内科系统常见病、多发病。也是社区卫生服务的慢病管理病种之一,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本文110例高血压患者通过综合干预取得良好的效果,干预后的服药治疗率,血压控制率明显增高(P<0.01);血糖、血脂异常及肥胖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良好的生活方式明显增高(P<0.01)。说明通过综合干预的措施对高血压病患者的防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门诊医生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使高血压患者充分了解高压病知识,不仅让其知其然而且让其知其所以然,使每一位就诊患者的血压都能得到良好控制。让高血压患者的致残致死率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科学技术部,国家统计局.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4,2(12):921.

2 张维忠.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现代概念.中华内科杂志,2004,43(10):721-722. 3 崔国静.盐城市6~13岁儿童原发性高血压患病情况及遗传因素分析.预防医学论坛,2006,12(6):657-659. 4 叶任高,陆再英,主编.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7-262. 5 王艳,黄久仪,曹奕丰,等.女性超重、肥胖对脑血管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及与相关疾病的关系.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5,13(12):51-53. 6 周超,雷燕,扬春霞,等.饮酒、吸烟和嗜盐等生活方式与高血压发病关系的Meta分析.现代预防医学,2006,33(4):488-492. 7 Marmot MG,Elliott P,Shipley M J.Alcohol and blood pressure;the INTERSAL T study.BMJ,1994,308(6939):1263-1267. 8 Druss BG,Bradford WD,Rosenheck RA,et al.Quality of medical care and excess mortality in older pati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s.Arch Gen Psychiatry,2001,58(6):566-572. 表2 110例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变化比较[例(%)]

上一篇:颈椎病性眩晕的临床诊断及保健体会 下一篇: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