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性眩晕的临床诊断及保健体会

时间:2022-06-27 01:29:03

颈椎病性眩晕的临床诊断及保健体会

颈椎病性眩晕是指因颈椎病所致椎动脉血循环障碍,并由此引起延髓和前庭系统缺血而发生的眩晕,也称“颈性眩晕”。

2006~2009年作者接诊颈性眩晕36例,男28例,女8例,年龄45~65岁。均经颈椎X线拍片证实为颈椎病,均做颅脑CT扫描未发现异常。其中10例曾分别误诊为前庭神经炎或美尼尔病。

颈椎病性眩晕并非罕见,其临床特征如下:①多见于中年以上,以50~60岁者为多(本组30例);②颈椎拍片有颈椎病变(曲度变直、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韧带钙化),且以第四、五、六颈椎改变为多见(本组34例);③眩晕具有旋转、摇晃感等真性眩晕的特点,且于颈部活动时诱发(本组36例),但持续时间短暂(多为数分钟);④常伴有颈椎或肩臂部麻痛(本组20例)以及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等植物神经症状(本组26例);⑤部分病例伴有耳鸣(本组4例)、眼球震颤(本组6例)、一过性面部感觉障碍和霍纳征(本组各1例)。

颈椎病性眩晕可反复发作,除眩晕外,少有脑干、小脑受累的体征,需与下列疾病鉴别:①前庭神经炎:该病多有近期上呼吸道感染史,不伴有耳鸣,病程10天至2周左右,不复发。②美尼尔病:多起病于青、中年,女性多见,均有耳鸣,反复发作,有听力减损。③延髓背外侧梗塞:有交叉性感觉障碍、共济失调、霍纳征及舌咽迷走神经麻痹症状等,症状持续存在时间长。④小脑病变:眩晕相对较轻而共济运动障碍明显,眼球震颤多见,症状持续时间长,如为占位性病变,则较早出现颅内压增高征。

需指出的是,本组36例中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老年患者8例,提示其与本病的眩晕有密切关系。动脉硬化可使椎-基底动脉慢性缺血,颈椎病又可通过骨赘直接激压椎动脉或激惹经交感神经丛,使椎动脉狭窄、痉挛,转动颈部时更易使其缺血。所以颈椎病合并高血压、动脉硬化更易发生眩晕,并为椎-基底动脉系统梗塞的危险因素。

关于颈椎病的保健方面,笔者认为颈椎病关键在于预防。办公室工作人员首先在坐姿上尽有可能保持自然的端坐位,头部略向前倾,保持头、颈、胸的正常生理曲线,尚可升高或降低桌面与椅子的高度比例,以避免头颈部过度后倾或过度前屈,此外,订制与桌面呈10°~30°的斜坡工作板,更有利于坐姿的调整。

对于长期伏案工作者,应在1~2小时有目的地让头颈部向左右转动数次,转动时应轻柔、缓慢以达到该方向的最大运动范围为准。或多个夹肩运动,两肩缓慢紧缩3~5秒钟,尔后双肩向上坚持3~5秒钟,重复6~8次。也可利用两张办公桌,两手撑于桌面,两足腾空,头往后仰,坚持5秒钟。

当长时间近距离看物,尤其是处于低头状态者,既影响颈椎,又易引起视力疲劳,甚至诱发屈光不正。因此,每当伏案过久后,应抬头向远方眺望半分钟左右。这样既可以消除疲劳感,又有利于颈椎的保健。

上一篇:胰岛素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 下一篇:高血压病人的门诊干预及干预后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