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不同层面的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获得成功

时间:2022-08-23 03:44:10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不同层面的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获得成功

在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下,“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立足点,从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出发,分层递进,鼓励和引导不同层面的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学会知识、学会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主观能动性,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创造条件,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探求新知的活动

课堂教学中运用数学知识具有明显的系统性和延展性,创造条件、激发兴趣,让各层面的学生愉快地、自主地参与探求新知的活动,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就会使这些不同层面的学生产生继续学习的愿望。如,在教学两步计算54+22-43时,考虑到学生已掌握连加、连减的笔算方法而会出现的错误,于是先出示4+6-2,让学生说说计算方法,先算加再算减。此时,原来有困难的学生已受到启发,也轻而易举地写出笔算方法。这样设计进行教学给各层面的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使他们的学习欲望得到满足,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习兴趣,产生了可持续学习的愿望和动力。

二、适时点拨,启迪思维,让各层面的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抓住关键,适时引导点拨,使不同层面的学生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如,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首先创设订牛奶的情境,使学生列出算式28×12,再点拨,一份牛奶全月28元,订一份牛奶一年要花多少钱?同学们能不能用以前学的方法计算28×12呢?……在展示算法时学习好的学生说,先算10个月的钱数,再算2个月的钱数,再合起来就是一年的钱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说:28×4×3结果是336,这样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解决了问题,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教师丝毫没有强加固定的算法,使各层面的学生都获得了成功,变苦学为乐学,并能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三、善于组织讨论、交流,让各层面的学生在各抒己见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从新课堂学习方式的角度讲,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与学生的相互作用和交流合作才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学生在新知生成产生问题时,就要抓住时机交流、讨论,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针对教学的疑点和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组织合作交流,让各层面的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共同提高。优生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也使知识更有条理,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学困生在同学的相互启发中有了一定的提高。这样久而久之,就有利于不同层面的学生受到群体教育的影响而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分层递进,让不同层面的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在探索中获取成功,是实施新教学理念的基本立足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以全体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各层面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精神,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使各层面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和动力,在每一节课堂教学中,使各层面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我们的课堂教学就达到了最高境界。

上一篇: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表现自我 下一篇:浅谈低年级学生认真审题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