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局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要点

时间:2022-08-23 01:29:44

司法局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要点

2017年全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总体要求是: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全国“两会”和省、市、区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培育全民法治信仰为宗旨,巩固工作基础,积极探索创新,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提质增效,为迎接党的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服务发展大局,不断提升法治宣传教育针对性

1.强化党内法规的宣传教育。全面落实党中央、省委、市委、区工委关于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有关精神,通过党员干部专题轮训、中心组学习、双月论坛、法治讲座等形式,深入宣传解读《》、两《准则》、两《条例》等各项党内法规,引导广大党员深刻领会全面从严治党对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重大意义,准确把握新形势下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法治建设的方向目标和任务举措,不断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维护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打好“两聚一高”主动仗奠定扎实的政治、思想、法治基础。

2.持续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宣传教育。深入宣传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广泛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规范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党内法规体系的理论基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基本构成,使全社会了解和掌握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进一步增强厉行法治的自觉性。突出宣传宪法确立的国体政体、根本任务、基本制度以及公民的权利义务等内容,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在全社会形成忠于、遵守、维护、运用宪法的良好氛围。组织开展“12•4”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宣传活动,不断深化“宪法进万家”主题教育。

3.加强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围绕 “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目标,大力宣传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产权保护等与经济发展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大力宣传劳动就业、收入分配、征地拆迁、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等与民生幸福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大力宣传推动农业现代化、城市规划管理、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等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大力宣传文化交流、文化娱乐、文化市场、文化产业等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大力宣传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相关的投资、贸易、金融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二、突出宣传重点,着力提升市民法治素养

4.加强领导干部、公务员学法用法工作。贯彻落实省《关于加强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工作的意见》,结合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创新学法形式,组织读书征文、知识竞赛、庭审旁听等系列活动,不断提升领导干部、公务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

5.打牢青少年法律素质基础。实施法律知识进课堂,充分利用青少年学法系列教材《未成年人法治教育读本》释法明理。创新青少年法治教育基础建设,完善“小小法学院”建设,在配齐学校法律顾问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他们在普法宣传中的作用;组织开展对法治课教师、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的普法业务培训。组织参与中小学生网上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不断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格局。

6.进一步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工学法用法。推动企业崇尚依法诚信、履行社会责任,组织“法律进非公有制企业、进工商联所属商会、进工商联机关”的“法律三进”活动,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诚信经营、防范风险的能力和水平。深入开展农民工学法用法春风行动、送法进企业等法治宣传活动,抓好在农民工集宿区、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各类法治宣传阵地、新市民学法俱乐部建设,有计划地开展各类学法活动,培养农民工遵纪守法、诚实劳动、爱岗敬业的作风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7.深化“法律六进”活动。强化“法律六进”的主体职责和义务,推动机关、乡村、社区、学校、企业、单位开展法治宣讲活动。探索建立“法律进家庭”的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德法同行”专项行动,使法治宣传融入渗透到家风、家教、家训,大力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推动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三、注重提质增效,构筑法治文化建设高地

8.扎实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扩大镇(街道)、村(社区)法治文化阵地覆盖面,着力建好树山法治栈道和村(社区)法治宣传栏,推进行业条线法治阵地建设。加强对已建各类阵地管理,注重提档升级、扩展内涵。创新宪法宣传教育机制,建设宪法宣传阵地;拓展有轨电车、公交站台、户外公共媒体、网络多媒体等宣传阵地。

9.创作推广法治文化作品。组织参与全市第三届法治微电影征集评比活动。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组织开展各类法治文化作品创作活动,拍摄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普法栏目剧。依托普法阵地、普法网站、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大力传播法治文化作品。

10.重视法治文化传播创新。进一步依托新闻媒体、互联网传播平台、公共视听设施传播法治理念和法律知识,使其更好地履行公益普法社会责任。加强新媒体普法的研究和日常管理、,不断提高宣传质效。

11.广泛开展法治文化活动。结合地方文艺创作演出和“法律六进”,有计划地组织开展送法治小品、送戏、送电影下基层。积极开展“以案释法基层行”、法律知识竞赛、法治演讲比赛等活动,为广大群众提供便捷有效的学法路径。

四、强化精准普法,推进新一轮全覆盖工作体系建设

12.加快标准化建设。贯彻落实省《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标准》,按照“科学、精准、高效、集约”的原则,对普法队伍、普法阵地、法治创建、重点人员普法、社会普法等工作开展标准化建设,逐步形成“研判、供给、评估、管理”链条式、规范化运行模式。

13.加快信息化建设。优化法宣信息化管理平台,推动普法信息采集、需求研判、绩效考核智能一体化。重点把“苏普法”微信公众平台办好、办出特色,推进“区普法”微信公众平台融入“区”等群媒体,推广新媒体普法,持续扩大互动型普法受众面。

14.加快社会化发展。健全完善普法社会组织各项工作机制,探索在村居普遍设立“法律超市”,积极搭建政府部门、社会企业等与普法社会组织的合作平台,广泛吸纳社会资源和资金支持。培育1-2个先进典型和优秀项目,拥有3个以上规范运作、作用明显的普法社会组织。

五、深化法治实践,进一步夯实基层法治建设基础

15.加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动态管理。加强对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和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创建工作的指导,启动部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程,重点培育一批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对已创建的进行“回头看”, 巩固创建成果。开展“美好生活 法律相伴”,组织“法润区、美好西京湾”主题系列活动,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努力使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成为推动基层“四民主两公开”的示范,成为司法行政职能在基层有效落实的示范,成为深化法治社会建设的示范。

16.推动基层法治实践。把法治宣传与基层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将法治元素导入市民公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中,开展村规民约、社区公约修订完善专项治理,组织“乡规民约、自治章程承诺践行”活动。

六、强化联动融合,着力打牢法治宣传组织基础

17.加强部门协调。抓住各级党委加强法治型党组织建设的契机,与组织部门对接合作,推动将法治宣传与基层依法治理更多融入法治型党组织创建内容。扎实推进“谁执法谁普法”责任落实,建立普法责任清单,实施项目化运作,完善普法任务分解、工作报告备案、督察考核等机制;加强“以案释法”工作,推广交互式、参与式普法新模式,引导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开展以案说法。努力形成“齐抓共管、各负其责、整体推进”工作态势。

18.注重群众参与。持续开展与各级新闻媒体的合作,结合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开展“生活法律风险提示”,依托新媒体平台交互功能,加强与群众交流互动,不断提升广大群众对法治宣传教育全覆盖提质增效的满意度。

19.完善考评机制。结合实际尽早制定出台“七五”普法考核验收办法,科学合理分配考核项目权重比例,加强考评结果应用,强化考评导向作用。配合做好《法治社会建设指标体系(试行)》测试,以精准监测评估法治社会建设成果。

20.加强队伍建设。配齐配强法治宣传专职人员,抓好普法联络员、信息员等普法骨干队伍的遴选、培育、管理和推荐。抓好“七五”普法讲师团建设,推动法治副校长、法治副村长、企业法治指导员覆盖所有机关、学校、村和企业。加大“学法中心户”、“法律明白人”培训力度,明确大学生村官、人民调解员、村(社区)法律顾问法治宣传教育职责。强化普法志愿者队伍的组织管理,完善普法志愿服务制度,形成参与社会化、管理网络化、培训专业化、监督常态化的普法志愿服务运行体系。组建2-3支由法律专业大学生、退休法官、检察官和司法行政干部组成的“普法志愿综合服务队”,适时为小微企业、私营业主提供法律咨询、合同审查等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广泛开展优秀普法志愿者的宣传、评选和表彰,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普法志愿服务的积极性。

上一篇:发改委安全稳定隐患排查工作方案 下一篇:水工环地质勘察技术与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