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

时间:2022-08-22 11:41:23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而科学课就是要让学生通过活动来达到此目的。那么,自然(科学)教学应如何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心理特征,树立主体参与意识,科学地指点学生在动手中探究,乐中求进,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呢?教师又是怎样来体现综合实践这种理念的呢?结合自己的教学与听取的一些科学课,谈一些想法。

一、课前,动手中生疑,激发探究的热情

波利亚曾经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而现行的科学(自然)教材中,低年级大多数内容以图代文,高年级也是图文并茂。且有许多开发性的教学内容,形式生动活泼(特别是现有的三年级的《科学》),既贴近学生生活,又贴近大自然,既为学生提供了思维的空间,又注重引导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因此,课前教者应精心设计,巧妙引导学生想“看”、会“看”(看课题,看图片、看课文,看文字提示,看各种自然、实验现象,可独自看,也可小组看),鼓励学生看中动手做,做中疑,疑中查,借做、查悟疑,以做、查促思,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与创新的勇气。

如教学《磁铁》,课前教者可以为学生准备足够的“有结构的材料”。设问:如你是磁铁中的一员,你怎么向大家介绍你的家庭成员及其特性?启发学生分小组看、做、查。通过看,学生不仅自己能认识形式多样的磁铁,而且产生做的冲动。在动手的过程中,他们通过分析比较,发现磁铁不仅能吸引许多东西,而且能隔着物体吸,尽管磁铁吸引的东西各不相同但都是铁的。更可贵的是有些学生还能够做中生疑:磁铁为什么能吸引铁的东西,还能隔着物体吸?能不能吸引不是铁的东西?这一疑问深深地抓住了学生的心,促使学生急不可待地接着看、继续做,想方设法去查资料,请教别人,在做、查中努力自悟释疑。这样不仅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探究的热情,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成就感,还为上课“充了电”,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是“发现者”。

二、课中,动手中发展,迸发创新的火花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源泉,智慧从动作开始。因此,自然(科学)课的教学的过程,应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践为基础的师生共同探索的活动过程。“凡事预则立”,有了课前精心组织的“看”“做”“查”,课上师生就能“有备而来”。教师把“做”“讲”让给学生,指点学生通过实验、演示、制作相互讲解,讲自己实践的过程、看到的现象、产生的疑问以及自悟释疑的经历、感受,促使孩子们全面发展。教师则着眼于孩子的发展,仅在孩子实践疑难处、思维堵塞处、言不达意时相机点拨或课件演示、实验启发,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唯师、敢想、敢说、敢做,以讲促思、以思促做,促使学生实践探究不断深入,频频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如教学《磁铁》一课时,“磁铁能吸铁且能隔着物体吸”以及“磁铁的作用”都可让学生通过展示图片、实验演示、小组交流评议。教者仅在学生讲后启发学生联系实际讨论还有什么妙用,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展开。而在玩磁铁这一部分时,教者在学生用磁铁指挥玩具人走路时,抛出学生前面所疑:玩具人是铁做的吗?有什么办法使磁铁吸住不是铁的东西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通过“做”“看”“议”顿悟:可以在不是铁制的东西上固定一铁片或磁铁,借磁铁与磁铁相互吸引、磁铁吸引铁片达到吸住不是全是铁制的东西的目的,为学生创新性地玩磁铁打开了智慧之门。整个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做、讲、议的过程,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提高了实践能力。

三、课后,动手中创造,品尝成功的喜悦

学生的智慧在活动中形成,同时也只有在活动中才得以体现和发展。因此,教者还应围绕教材,精心创设开放有趣的自然课外活动,把“学和用”“学和写”“学和做”“学和玩”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大胆运用所学本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使孩子的智慧之花得以全然释放,使每个孩子都能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

如《磁铁》教学后,教者紧扣“比比谁最心灵手巧”,创设“智捞沉船”“巧取铁纱”“愿者上钩”等游戏,也可以鼓励学生从“我的自述”“磁铁的妙用”“我的发现”“有趣的游戏”“开心一刻”任选一题写一日记,题目也可以自拟,还可以指点学生以“磁铁故事多”“磁铁,我们的朋友”为主题编队报、板报。这样既丰富了班队活动,加强了自然教学和作文教学的横向联系,又能愉悦学生身心,激发学生学习创新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样真正体现了科学探究的内涵,可谓是一石三鸟。

“学生在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我们教师要敢于创新,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中,设计师生共同探究、乐中求进的活动,体现学科的综合性。通过活动,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形成创新的人格,使孩子们创新之花在“动手”中绽放,并长开不败,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

上一篇:人才培养视域下化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 下一篇:创设有效情境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