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昌桂源教学工地”为例,探索校企合作、引企入校的有效机制

时间:2022-08-22 03:30:11

以“昌桂源教学工地”为例,探索校企合作、引企入校的有效机制

摘 要: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与广西昌桂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等公司进行深度合作,在校内建设“昌桂源教学工地”,以 “教学工地”引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为。本文以“昌桂源教学工地为例”,探索校企合作、引企入校的有效机制 。

关键词:教学工地;引企入校;校企合作

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我校”)坚持深化改革创新,推动机制建设,探索出“以主体需求者共赢为目标”为核心内容的校企合作新模式。其内涵是建立一种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的互利共赢的深度校企合作机制,不断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满足“三方需求”,即学校需求、学生需求、企业需求,力求共赢。

一、引企入校合作模式内涵与构建

随着我校与广西昌桂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校企双方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逐年加深,在校内实训基地建“教学工地”,全面推行教学工地式实训室,将学生课程学习和技能实训融合于“教学工地”中,校企双方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逐年加深,特别是在建筑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学生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教师下工地实践锻炼、兼职教师授课、接收毕业生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果。

二、引企入校合作模式内容与运行

1.引企入校合作模式内容

我校在校企理事会领导下,围绕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型人才这一目标,按照校企双方共同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进行专业、课程和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学校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企业聘请学校教师为兼职工程师;教师定期进企业实践锻炼、轮训,企业员工定期到学校轮训;校企合作产品研发和技术推广;学校将企业作为毕业生就业与实习基地,选派学生到企业实习,企业择优吸纳学校优秀毕业生。

(1)校企双方实施“五共同”培养工作。校企双方共同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专业标准建设、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改革、教学组织管理及职业教育研究工作,互派教师和技术人员担任授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共同参与学生管理,共同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

(2)校企共同开发实验实训教学项目。通过组建校企共建共享的实验实训中心,依托企业一线工程项目部,利用学校资源设备、教育管理、师资等优势,开发实验实训项目,实施订单培养、岗前培训、在岗培训,为企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解决企业招工难题,提高在岗企业员工劳动者素质。

(3)校企共建教师挂职培训锻炼基地。合作企业根据学校要求,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工程项目进行生产性实习或参加实践锻炼,专业教师以项目经理助理的身份在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培训和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和执教能力。

(4)校企共建共赢。学校利用校内实训条件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撑,资源共享,承担企业部分生产任务,并根据实际组建课题研发团队,立项研究,共同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真正实现合作共建,互惠共赢。

2.引企入校合作模式运行

校企强强联手,建立“工地学校”。我校与广西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实力雄厚的建筑行业类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这与我校培养的中职建筑类的学生适应建筑企业的不同层次需求且学生素质较高有关。如广西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大型建筑安装企业,建筑类专业是学校重点建设的龙头专业。该专业一直以来注重校企合作,致力于高技能人才培养,建立“双线并行、寓学于工”人才培养模式。该专业与广西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强强联手”,共建“工地学校”,积极运行“工地学校”运行机制。

第一,“工地学校”基本思路。依托集团公司雄厚的实力和广阔的市场,本着互利共赢服务当地经济发展的原则,双方共同建立基于工程项目过程的校企合作,旨在把课堂搬到工地,以校企合作为载体,带动以之相适应的专业课程体系、校本教材、“双师型”师资队伍、教学方法及手段等一系列创新改革;企业也通过校企合作获得提升企业技术人员素质、培训从业人员等的机会。

第二,“工地学校”运行保障机制。尽快建立健全“工地学校”运行管理机构。

一是“工地学校”校企合作“领导小组”:由学校校长和企业法人代表担任组长,学校教师及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任小组成员,负责统筹、协调、监督 “工地学校”的正常运行。

二是“校长”和“分管副校长”:由学校专业系部负责人和企业领导分别担任校长和分管副校长,全面负责“工地学校”工作。

三是“办公室”:由学校教师、专业带头人与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分别担任正、副主任,负责日常行政事务工作。

四是“教学与实训部”:由学校骨干教师和企业工程师担任部长,负责制订教学任务和实施实训实操项目,企业技术人员和学校专业教师共同承担教学和实训指导任务,同时负责企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安全教育和工程项目培训等工作。

五是“专家工作室”:聘请职教专家、企业技术负责人及“能工巧匠”、学校专业带头人等组成专家指导团队,建立专家工作室,负责“工地学校”技术指导。

六是“安全监督部”:由学校班主任和企业安全负责人共同做好工地现场教学实训管理监督工作。

七是“学生管理部”:以班主任为主导,负责学生组织管理工作。

第三,精心组织,轮换教学。从集团公司管辖在建的众多工程项目中精心挑选7~8个工地,在每个工地设“项目课堂”,依据工程项目进程,按立项、基础工程、主体工程、屋顶工程、水电安装、装饰装修、工程验收等进程阶段设置相应“教学模块”,以班级为单位,以2~4个星期为一个学习周期,交叉轮换到各个工地“课堂”, 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和实训。“工地学校”以二年级学生为主要进驻对象,适时安排一年级学生的认知实习和三年级学生的顶岗实习。同时根据企业的劳动力需求状况、企业的工程进度和用工情况调整教学进程,安排学生顶岗实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用工紧张的状况。

第四,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工地学校”有效运行,要有完善的各项管理制度作为保障。为此,学校与集团公司签订了《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广西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校企合作协议》,并制订《关于学生到广西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地实习实训管理办法》《广西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地教学实施方案》《关于广西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地任课教师聘任管理办法》《关于广西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地任课教师工作量考核办法》《广西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地班主任工作职责》《关于学生到广西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地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办法》《广西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地实习实训安全预案》《关于广西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地学生实习实训出勤考核办法》等相应的“工地学校”管理制度,为今后“工地学校”在各企业的有序运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引企入校合作模式推广运用

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开办了广西理工汽修厂、广西理工汽车美容店、广西理工驾校等“教学工厂”,通过与企业合作,在学校设立“生产线”,将企业的“车间”引进学校,按企业模式设立前台接待、销售、配件、维修、行政等功能区并正常运作,对外提供汽车维修、美容等技术服务,同时企业负责生产和实训指导,教师既是管理者也是技术人员;企业车间同时也成为我校的教学基地,为实习生提供顶岗实习岗位。企业管理技术人员既是企业员工,也是我校兼职教师。学生既是学生也是学徒,有直接的生产实习锻炼机会。学校最大程度上与企业对接,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的目的。

1.“教学工厂”模式成效显著

通过“教学工厂”模式的实行,改革的成效已经初步凸显出来,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大大提高。技能比赛成绩明显进步,报读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汽车专业的学生人数显著上升。

2.“教学工厂”建设的具体措施

(1)与多家知名汽车服务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我校与二十多家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内知名汽车服务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有十家企业建立了“厂中校”。

(2)邀请企业、行业专家修改教学方案、课程体系。建筑类专业通过校企合作研讨,修改了2015级教学方案,使教学内容更适合企业的需求、社会的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到企业见习、“校中厂”系统训练、合作企业的“厂中校”实习,制订相应的教学方案及课程体系,编写相应的实训教材,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职业素养更高、专业技能更强、更适合企业需求的人才。

(3)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中厂、厂中校”,大力推行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找到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切入点,加强校企合作。目前,校企合作基本是校方一头热,找到校企合作的切入点尤为关键,企业是社会大环境中的买方市场(对口专业),如何让企业感受到能在合作中受益,找到学校与企业的共赢点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学校建设了广西理工汽修厂和广西理工汽车美容店两个“校中厂”,专业实训室也完全按照企业生产流程设置为相应的生产性实训车间。学校聘请企业专家为兼职教师,同时担任“校中厂”的技术顾问,定期或不定期到我校指导学生进行生产性实训,并参与我校的专业体系改革。

(4)建立校中校。为满足在校生和社会的需求,创建了驾驶培训学校。

(5)邀请行业企业专家、技术骨干等到我校上课。部分专业课由我校直接聘请的4S店的技术主管级别人员担任教师,此类技术人员长期从事汽车维修处理,代表着4S店维修技术的最高水平。该技术人员上课时,汽车专业的教师都可前往听课,这样可同时提高我校教师的技术水平。

为了解汽修行业的最新信息和高水平的汽修行业管理知识,我校还不定期邀请汽车行业知名人物、各4S店负责人、经理到校讲座,拓宽学生视野,同时提高我校教师专业水平。

参考文献:

[1]杨德武.商职学院“校企合作,实现共赢”新模式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15).

[2]刘菊香.广西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模式创新[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

上一篇: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五要 下一篇:借助古诗文教学传承传统文化的意义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