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和声音构造

时间:2022-08-22 03:05:17

电影和声音构造

6-4歌舞片收音问题

如果电影里要表现歌舞的场景,例如《一步之遥》,那么拍摄过程会非常麻烦。录音师要对电影声音的最终效果负责,于是他们就发明了“假唱录音”,英文为“Play Back”。这是把事先录好的声音在现场播放,让演员按照节拍边唱边拍的制作方法,后期再把歌舞声音填充到影像里面构成有声电影。

录音师事先录制声音的这项工作也称“Pre-scoring”。例如,众所周知的北京奥运会《歌唱祖国》,这首歌就是事先录制了天籁之音,现场让另外一个长得漂亮的小朋友假唱并播放。这种方法对电影拍摄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为什么需要这种拍摄方法呢?

图中那样热烈的表演气氛,在现场是无法同期收音的,这时一般是用“假唱”方法拍摄。即使演员能唱,由于需要景别变化,演员的唱歌也会被迫中断。采用分镜头拍摄时,断断续续的歌声能否连接成没有声音瑕疵的场景,也是一个大问题。

一般的情况下,我们在拍摄台词戏的时候,为了追求镜头角度变化,理所当然应该让演员逐个镜头断断续续的说话,后期剪辑时,将演员呼吸的间隙剪接起来,这样声音就是连续的。但如果让演员逐个镜头唱歌剪接起来,那断断续续的痕迹就会非常明显,无法用剪辑手段给予修补。当然,如果导演把演员的哼歌作为台词形式看待,那就无所谓“音乐性”,断断续续的哼歌镜头剪接起来效果还不错。

接下来我们看―下断断续续的歌声无法进行剪接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总之剪接的物理性是硬切,无缝连接是不可能的,只有在静音空隙的地方才能切换。基于上述ABC原因,歌舞场面制作一般都需要假唱方式进行拍摄。

但是也有一种极端的情况,对于特殊的影片要求,我们处理音乐场面也是有办法进行同步拍摄的。从理论上说,我们可以采用多机拍摄,这就像春节联欢晚会那样,不同摄影机负责不同景别。如果只有一台摄影机,那么只能用一镜到底的方法拍摄,然后中间可以切换空镜头,这样也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音乐场景。

接下来我们再看一看假唱的必要性。

凡是有唱歌元素的镜头,制片人通常会征求录音师的意见:“这场戏到底是同期收音呢?还是Play Back拍摄7”你的正确回答是“Pre-scoring!”

1[假唱录音器材]

如果决定用放音方式拍摄,那么器材使用方面与同期方式拍摄是不一样的。

首先我们应该考虑在剪接时候,作为基准参考作用的“拍板”的代用品是必要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摄影现场不需要收音,当然也不需要话筒,因此拍板声音“啪”是一个无用之物。但是,对于画面剪接来说,还是需要去寻找声音的同步点,那么录音师就要在先期录音的声带前面放入拍板声音信号,到了正式拍摄的时候放音,拍板声音信号通过某种方法记录在胶片上,那样剪接师就可以找到声音和画面的同步点。

胶片时代,也有许多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比较典型的方法是利用声音感应原理,在磁带上贴好一小块锡纸,以此激活个闪光灯泡,这样在胶片上就会留下同步点。

现在用手机代替更加方便,具体方法是把事先录制好的声音,或者CD复制成手机MP3视音频文件,在歌声之前做好一个同步点,用红色比较容易辨认,一般是插入3帧色块、然后在这个色块画面加入报时音1KHz(125毫秒)。然后把手机音频信号连接到扬声器上进行播放,当然也可以用蓝牙信号传声,这样就完成放音准备。

在实拍的时候,导演说“预备”,就像拍板那样把手机屏幕放到镜头前面,摄影机开始启动之后,手机视频也启动,54321等到手机上的同步点和报时音同步出现,“滴!”的一声,手机退出画面场,演员热演,就这样一段段地拍摄。

由于音频“滴!”的声音和视频的“闪红”之间处于绝对位置的关系,剪接师很容易找出相应的画面和声音的同步点,不管有多少镜头都能做到分秒不差。

2[假唱注意事项]

假唱拍摄的方式是录音在前,并且在没有画面参考的情况下开展工作。以电影《一步之遥》为例,事先录制时应该考虑音乐要满足画面需求,要好听且有临场感。对于影像表现应该考虑声音丰富性,为此要与导演充分讨论分镜头情况,对于歌唱需要计算时间和节拍,分段分节的规划好。

搞清影片风格之后,接着我们进行音乐准备的工作。提示声音也要添加到音乐里面,也就是倒计时,10、9、8、7、6、5、4、3、2、1、0开始!在音乐舞蹈拍摄领域(例如《白毛女》拍摄),经常会用到节拍和空隙的提示,这就像音乐指挥“1、2、1、2、3、4”,可以用敲击声“哒、哒、哒、哒、哒、哒!”

如果没有这种提示,音乐突然开始,演员的口型和表演动作无法跟上节奏,需要提前让大家有个心理准备。

到底拍摄一部什么风格的电影?还要考虑到景别的要素。声音要随着远景、近景的变化而变化。在现场收录再来考虑这些问题是非常危险的,应该统一规划一下,做到心里有数。后期调整声音的时候,远景里面掺入一点大空间效果,近景里面声音明亮度高一些,这样声音和画面可以获得相互相乘的效果。

另外,在声音和画面进行互动处理时,若要对某种特定声音给予强调,用分轨录音机显得很有必要,对于需要强调的声音用独立的方式分开录音,然后在后期剪接时根据情况再粘贴到台词轨道上去。

6-5多机位摄影

多机拍摄的目的是为了有许多角度拍摄的素材,最根本的目的是能获得一个连贯的声音。

学校文艺汇报、婚礼祝词、演奏会等场合下,若是只使用一台摄影机拍摄,总觉得拍下的画面像银行里的监视录像,画面不丰富,还会漏掉许多精彩镜头。为此需要考虑多机拍摄,以构成画面变化,作品表现更丰富。

上面我介绍了以声音的连续性作为基准的方法,作为这种技术的运用,我们考虑把多机位拍摄的影像素材与声音同步做成一条影片。

下图是拍摄学校文艺汇报活动的案例,假定用五台摄影进行拍摄。

摄影机1负责拍摄舞台全体的画面,可以收集到“主场景”素材。

摄影机2:负责拍摄表演对象,可以收集到演员表情素材,属于“主镜头”,这会在后期剪辑中用得最多。

摄影机3:负责拍摄观众表情或舞台中零碎画面,可以收集到观众表情或舞台上的精彩小细节。一般这个机位是自由拍摄,追踪现场发生有趣的对象,俗称“游记”,例如突发性的趣事,或笑料。在剪辑的时候,这种小插曲是最难得的“补充镜头”,也是“起调料作用”的宝贵材料,当然非常重要。

如果有上述三台摄影机,从某种程度来说,可以有效地收集所需要的影片素材。三台摄影机的位置按其机能分工之后,为了扩大演员主镜头和调料镜头(#2、#3)的机能,如果我们还有其他同学帮忙,增加游记摄影,那么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景别来拍摄文艺汇报活动。这对于剪辑影片来说,增加了更多更丰富的有用素材。

一般,#1和#2摄影用三脚架稳定拍摄,#3摄影用手持摄影。其他摄影机按照自己画面的作用来决定拍摄位置和设定条件拍摄,应该能够收集到大堆完美的素材。

上述“多机拍摄素材剪辑成同步影片”,其方法要点是用时间码作为基准。如果感到还需要配音,例如,配置解说词,也应该以收录到的声音作为前提,根据情况来决定。

理论上非常简单,所有的素材在同一时间上,分配到时间码上,按照时间码剪辑,从而完成同步电影。当然,不仅是画面和声音同步,前后镜头连接也是在物理上的正确时间推演,按照“时间码”进行类推处理。

6-6多机摄影同期声剪接

除了上面的方法,还有其他“多机拍摄的同步剪辑”办法,要点是寻找“时间基准”。

正规的影像剪辑,首先应该做的事情是把各个不同的素材换成统一“时间码”,例如,设定为[00:00:00]分号前后各代表[分、秒、画格]。这样,各种素材就有了最初的“基准时间”,这是剪接时寻找“基准时间”的具体方法,例如,舞台开幕之前,报幕员说“现在表演开始”,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基准”。另外,舞台大幕拉开瞬间、剧场灯光变化、观众的照相闪光灯、开幕铃声、咳嗽声、某人坐下来等“动作点”都可以作为“基准时间”。这里以开幕动作为例,这好像拍板作用,把各种素材的开幕瞬间作为“基准点”,所有素材都有了一个通同的“动作点”,这样就可以按照这个“绝对位置”,实施多机拍摄的同步声音编辑了剪辑。

声画同期处理是剪接的第一步,在操纵上可以归纳要点如下:

1、不同时间拍摄的各种素材统一到绝对时间里(时间码),准备完毕之后才可以进行剪辑。如图,在正式剪辑前,先把各种素材1、2、3、4的时间码做“公有化”准备工作。电视系统可以设定通用时间;电影拍摄(例如歌舞片制作)使用音乐播放长度作为绝对时间。总之应该让各个素材的时间“公有化”和“绝对化”。

2、剪辑处理依据在绝对时间(时间码)上粘贴画面。剪辑就是“素材选择”,原则上必须按照时间码来进行。其意义在于机械性自动化作业,无论什么素材完全可以统一到“同期影像作品”上来。

画面剪辑完成,再做后期旁白之类的配音,以及各种混录,这时旁白声音会比较自然。如果是音乐性的场景,绝对需要画面和声音分离,比如用单独收音,以更好的音质取代摄影机内置收音那样劣质的参考声。

责编/刘娇艳

上一篇:异步教学法在足球必修课对参与动机影响的实验... 下一篇:全球话语体系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