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离岸业务 促进保税区发展

时间:2022-08-22 10:29:46

开展离岸业务 促进保税区发展

一、保税区功能与定位

保税区是中国继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后,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新的经济区域。由于保税区按照国际惯例运作,实行比其他开放地区更为灵活优惠的政策,它已成为中国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桥头堡”。因此,保税区在发展建设伊始就成为国内外客商密切关注的焦点。保税区具有进出口加工、国际贸易、保税仓储商品展示等功能,享有“免证、免税、保税”政策,实行“境内关外”运作方式。是中国对外开放程度最高、运作机制最便捷、政策最优惠的经济区域之一。

二、我国的保税区在外汇管理方面享有的政策分析

对于国内外企业来说,金融服务是其在保税区投资经营的一个重要保障。与外汇交易有关的金融服务对外贸易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的资金管理、运作具有重大的影响。在国外自由贸易区,外汇可以自由兑换。资金出入与转移自由、资金经营自由。

到目前为止,保税区在外汇管理方面享有以下优惠政策:一是区内企业可开立外汇现汇账户,并可在境外开户;二是保税区内企业允许保留现汇,周转使用;三是区内企业不需办理出口收汇和进口付汇核销手续;四是区内与境内区外的所有经济交易,区内区外机构均不需办理国际收支统计申报手续;五是贸易项下外汇可根据项目运作需要自由汇往境外;六是企业年度税后利润外方所得部分经核准可自由汇往境外,其中人民币可换成外汇汇往境外;七是区内企业资本项目外汇专用账户可以在注册地开立,也可以在注册地以外地区开立;八是区内企业之间以及保税区之间的交易,可以以外币计价结算,也可以以人民币计价结算。

仔细分析这些外汇管理方面的优惠措施,不难发现,这些优惠政策,主要侧重放低了企业在境内、境外设立外汇账户的条件,简化了收汇、付汇手续的程序,并放宽了对企业已经取得外汇的使用方面的管制。

但在购汇方面的优惠只是集中在经保税区管委会和海关批准的区内货物分拨企业、产品部分内销的区内加工企业(区内加工企业购汇总额不得超过经批准的内销产品总额),普通企业在购汇方面依然有许多管制:1、区内企业经常项目项下向境外支付就有诸多限制。区内企业经常项目项下向境外支付时,应当凭《登记证》、进口付汇核销单(代申报单)和结汇、售汇及收付汇管理规定中规定的其他有效凭证和商业单据。从其外汇账户中支付;其中按规定需出示正本海关货物进口报关单的,而区内企业向海关备案进口而无法取得正本海关货物进口报关单的,需出示正本海关货物进境备案清单;除本办法另有规定外,不得购汇支付。2、区外企业以外币计价结算向区内销售货物的,区内企业应当凭合同或协议、发票、海关正本进口货物报关单、《登记证》,从其外汇账户中向区外支付,不得购汇。3、区内企业资本与金融项目对外支付,应当从其外汇账户中对外支付,除本办法明确规定外,不得购汇支付。4、区外企业为区内企业借用国内外汇贷款提供的担保,视同对外担保。

将区内企业的购汇限制和区内企业相关优惠政策结合,不难发现,政策导向“不取不给”,即放宽对企业自有外汇使用的管理.以鼓励区内企业用汇“自给自足”,实现对外汇管制的阶段性的放松。然而这种外汇政策安排对企业的限制也是明显的,由于这些条例。企业在购汇方面受到严格限制,这诸多限制,造成了企业外汇来源的单一。由于购汇方面的限制,为了满足企业的正常经营中使用外汇支付结算的需要,企业只有“自力更生”,在经营中必然要在企业外汇账户保留部分外汇备用,这无疑是一种“前金融状态”而不是“现代金融状态”。也没有做到服务保税区内企业正常经营。这必然给企业的合理用汇造成不便,增加了区内企业正常经营的成本,不利于区内企业的做大做强。

虽然招商银行已开展离岸业务,但现有的业务对象是非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即指在境外(含港、澳、台地区)的自然人和法人、政府机构、国际组织及其他经济组织。包括中资机构在海外的分支机构,但不包括境内机构在境外的代表处和办事处,不包括区内企业。

为了减少企业运营成本,进一步搞活保税区经济,作为政策的制定者。必须释放保税区内企业经营用汇的合理需求。在不对当前外汇管制的大环境带来很大冲击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利用区内企业自有外汇,开展离岸金融业务,首先立足于在区内企业间调节企业的自有外汇需求,进而在国际市场上调节保税区企业的外汇供求。

三、相关的政策措施:

根据成熟的国际经验.要做好离岸金融业务,至少要“政策优惠,严抓风险”,具体的讲,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营造保税区开展离岸业务的宏观环境。

l、税收优惠政策。以税收促进离岸金融业务的发展是世界各国所采取的通行政策。虽然国际上离岸金融业务的运作模式有内外分离型,内外一体型及避税港型,但无论采用哪一种模式。都非常注重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来发展离岸金融业务。一些典型的离岸金融市场对离岸金融业务税收的规定如下表:

世界各国的离岸金融市场发展历程已充分证明,确定优惠的税率是离岸金融业务开展成败与否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在天津滨海新区开办离岸金融业务,一方面要保证“离岸”银行业务的税率低于“在岸”银行业务的税率;另一方面更要保证离岸银行业务的税负至少不高于周边国家和地区离岸金融市场的税负。这是发展离岸金融业务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应采取措施制定离岸银行业务税收的相关法规。确定更加优惠的税率。初步建议如下:

一是对中资、外资银行从事的离岸业务减征所得税,实行10%的优惠税率;二是对离岸金融业务免征营业税;三是对离岸金融业务的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四是对其发行的大额存单而支付的利息,免征预提所得税;五是对离岸账户持有人的利息收入免提利息预扣税。

2、宽松的离岸金融业务外汇管理政策。应从法规上进一步保障离岸金融机构与非居民从事离岸业务不受外汇管理控制,保障资金经营的自由度。如取消外汇管制,对非居民外汇交易没有限制。离岸资金可自由进出和汇兑,对外汇出股息、利息没有任何限制;除对资本充足率进行要求外,对从事离岸业务的银行没有流动性要求;放开利率限制,外币存贷款利率自由浮动;贷款不受规模限制;允许资本自由流动,对贸易、非贸易和资本收支不加限制。

3、规范的准备金政策。离岸金融业务也与在岸金融业务一样,要实行资产风险管理,这就涉及到各项准备金的计提问题,如坏账准备金、存款准备金等的计提必须有相关的法规依据。我国的《离岸银行业务管理办法》中规定了银行吸收离岸存款免交存款准备金,但对于坏账准备金的计提则没有统一的规定。我国已开展离岸业务的银行都是根据自己离岸业务开展情况,自主选择各类坏账准备金的计提比率。这种非统一的办法不符合离岸金融业务的国际惯例,对于离岸金融业务的发展壮大是不利的。因此,有必要制定统一的法规来专门规范离岸金融业务的坏账准备金计提问题。

4、对离岸业务风险的控制措施。对离岸业务风险的控制,关系到开办离岸业务银行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中国金融市场的整体稳定。因此,这从根本上也关系到离岸金融业务能否健康发展。

一是严把市场准入关。这是从源头上控制风险,可以借鉴新加坡的经验。新加坡除了让本国的银行在经营离岸业务上占主导地位外,批准三类外国银行分行在新加坡开展离岸业务:(1)全面性执照银行,可经营新加坡的各种银行业务,包括吸收当地存款;(2)限制性执照银行,不能吸收每笔在25万新加坡元以下的存款,不允许吸收当

上一篇:税收收入增长因素与GDP增长相关性分析 下一篇:银行承兑汇票应被纳入现金流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