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收入增长因素与GDP增长相关性分析

时间:2022-02-08 08:08:41

税收收入增长因素与GDP增长相关性分析

近几年来。我国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均超过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速度。这种格局是否合理,理论界争论不休。一些学者认为:财政收入增速远远高于GDP的速度是不正常的现象,说明当前税制不合理,宏观税负过重。他们担心,长此以往会加重企业负担。影响经济发展。另一些学者认为:在我国经济转轨时期,财政收入增速高于GDP的增速,具有必然性,是正常的。笔者赞同后一种观点。

一、财政收入组成与GDP对税收影响分析

财政收入包括各项税收、企业亏损补贴退库、教育费附加和非税收入四部分。各项税收的增幅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相关,财政补贴、教育费附加和非税收入与国民经济发展不相关。因而,各项税收作为财政收入的主体,其增长速度决定了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税收的增收因素主要有三:一是“制度性增税”,即提高税率、开辟新税种、扩大征税范围、或者税制的某些具体政策调整导致税收增加;二是“管理性增税”,指由于税收部门加大征管稽查力度而带来的税收增长;三是“自然性增税”,即在税制不变,管理方式和力度不变的情况下,经济增长导致的税收增加。显而易见,只有其中第三个因素与GDP增长存在最直接的关系。

2004年我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136875.9亿元,按照可比价格计算增长9.5%:财政收入26396.47亿元(财政收入中不包括国内外债务收入),(2003年财政收入21715.25亿元。)按照现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1.6%。

在26396.47亿元的财政收入中,各项税收收入为24165.68亿元,比上年增长20.72%,2003年为20017.31亿元。影响财政收入增幅19.10个百分点。以退库负数形式存在的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为一217.93亿元,比上年-226.38亿元降低了3.73%,影响财政收入增幅0.04个百分点;征收排污费和城市水资源费收入、教育费用附加和其他费用2004年总计2448.72亿元。2003年为1924.32亿元,比上年增长27.2%,但对财政收入影响的幅度为2.41个百分点。

可以看出,我国财政收入的增长主要受税收因素的影响,在财政收入21.6%的增幅中,19.1%受到税收的影响,影响率达到84.25%。

二、影响税收的其他特殊因素分析

在财政收入中,税收对其影响最大,而财政的增长主要依托GDP增长。那么是否可以说税收的增长只依托GDP增长呢?显然不能就此下结论。税收的增长除依托GDP增长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因素。

(一)统计口径上的差距

我国2004年税收收入增长20.72%,是按照现价计算的;而GDP增长9.5%是按照可比价格计算的,没有考虑价格的变化因素。根据2004年我国的各种物价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3.9,商品零售价格指数102.8,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6.1)计算,按现价计算的GDP增长率为16.6%(2003年我国GDP为117390.2亿元),这样各项税收与GDP两者幅度差距就小了很多。

(二)各税种与GDP相应产生的效果不同

我国2004年三大主体税种,入库的收入分别为9017.94亿元、3581.97亿元,3957.33亿元和1737.06亿元。这三项收入占全国税收总额24165.68亿元的75.7%。地方税收收入总和为9999.5亿元(包括2004年中央本级出口退税增加200亿元,增加地方财政本级收入中增值税200亿元),地方收入的三大税种,(增值税2404.43亿元,营业税3470.98亿元.企业和个人所得税分别为1596.00亿元和694.82亿元。)入库的收入占全部地方收入总额的81.6%,各税种收入增长与GDP增长的关系是:

1、增值税

从经济运行的整体看,增值税的总规模是由第二产业(包括工业和建筑业)的工业增加值和第三产业中的商业增加值来决定的,因而增值税的增长速度也是由这些部门的增加值增长速度决定的。2004年我国增值税完成9017.94亿元,比上年增长24.6%。其中工业增值税对应的税基是第二产业中的工业增加值,2005年工业增值税中免抵调库比上年多2-3个月,增收250亿元左右,扣除免抵调库不可比因素后增长16.7%,而当年第二产业工业增加值增长率恰好为16.7%。2004年第三产业中的商业(批发零售贸易业和餐饮业)增加值为19.57%。这两个指标的平均增幅为18.14%,远高于GDP增长率的9.5%,与增值税的增长幅度基本同步。

2、营业税

是对交通运输、金融保险、邮电通讯业、建筑业、文化体育业、娱乐业、服务业、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等第三产业取得的营业收入进行征税。2004年我国营业税完成3581.97亿元,比上年增长25.9%。营业税增量中的一半来自房地产业和建筑安装业,去年房地产业投资增长19.8%.来自房地产业和建筑安装业的营业税分别增长18.2%和21.5%,大体上与税基对应。这些产业的增加值的增长率要大大高于总的GDP增幅。所以营业税是按营业收入的固定比例征收的,与GDP增长9.5%没有同步关系。

3、所得税

企业的盈利状况决定着企业所得税的多少,个人收入的高低决定着个人所得税的高低。2004年我国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完成3957.33亿元,比上年2919.51亿元增长了35.5%,与之相关的企业效益指标也是情况良好的。其中,由于2004年企业利润增长38.1%,当年预缴所得税增长低于利润增长,使得2005年汇算清缴收入比较多,增幅达86%;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22.6%,当年预缴所得税增长了23%。

(三)我国目前一定程度的多环节重复课税与GDP的核算口径不一致

例如,生产型增值税已经实行多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对固定资产投资还不允许抵扣增值税。但近年来,一些部门和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是不低的,从而带动了这部分税收的相应地增长。又如。营业税也存在重复征税的现象,例如建筑安装购进材料已交了增值税,到总的建筑安装价值里又征收了营业税。再如,废品、下脚料的出售也同样存在重复征税,因为废品的过项税金已作进项税转出不予抵扣。销售自己使用过的游艇、摩托车、应征消费税的汽车,依照6%的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因为此三者一般作为固定资产在购进时进项税不予抵扣,而在销售时又要交税。明显重复征税。

三、对财政收入增长与GDP增长关系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认为:总的来说,当前财政收入的增长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当然,当分析我国财政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关系时,我们应该注意:

第一,不能简单地以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速判断财政收入增幅是否正常。如果比较,首先要统一比较的口径,即需要剔除制度性增收和管理性增收因素。同时,一定要注意统计口径,注意指标的内涵与外延。

第二,分析我国财政收入与国民生产总值(GDP)的关系,还要剔除非税收入和财政补贴退库的因素。国内生产总值GDP与财政收入中与产业结构有关的各项税收关系更为密切,GDP由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组成,税收主要来源于第二、第三产业。去年免抵调库增收与所得税汇算清缴增加这两个特殊因素增收近800亿元,使税收增幅提高了3个百分点,这是税收高于GDP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我们应该将税收结构与地方产业结构进行对应分析,同时可采用其他的国民经济指标进行辅助分析。

(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上一篇:靖宇县农村信用社开展城乡信贷市场调查 下一篇:开展离岸业务 促进保税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