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很复杂,你要发现“简单”

时间:2022-08-22 08:52:49

写作很复杂,你要发现“简单”

各位,先跟大家打个招呼吧。

李思奇:大家好!我叫李思奇,不戴眼镜,没有刘海,浓眉小眼浅酒窝,喜欢读书、写作,也爱周游四海,很开心能够在这里和大家相识。

王黎冰:我是四川大学的学生王黎冰,我是中国大学生文学联合会副理事长。我喜欢并擅长绘画、书法、摄影、摄像、策划设计、导演等,总之我的爱好和特长不少,很愿意跟《新作文》的星星们交流。

孙畅:大家好,我是孙畅,眼下在山东大学读大二,写作三年,和《新作文》结识三年,受益匪浅。生活中我是草根一个,偶尔文艺,大多数情况下以的姿态嘻嘻哈哈,对电影等高端文艺体验大多无感,娱乐仅限游戏。而我相信这才是生活,与理想无关。

牛强:名字的组合是犟,但我一点都不犟。我是一个单纯的小孩,我是一个容易满足的小孩,我是一个喜欢看别人笑脸,也喜欢对别人笑,更喜欢听别人故事的小孩。我想我永远都是小孩。

吴天飞:本人真实姓名呢是吴天飞,很多人都说这个名字比较中性,和我混的熟的朋友们也会亲昵地称呼我吴小灰、天天之类的。近期一直使用的笔名是黎也,没什么讲究。在大多数人眼里,我是外表看上去蛮淑女、蛮高挑的女生,而和我相处久了就会发现其实我在日常与人相处中是很神经大条、有时略显幼稚乖张的典型的天蝎座。

你认为“放胆作文”是什么?

李思奇:我认为放胆作文就是放开自己的胆子,去写一些无拘无束的文字。现在很多作文都在无形中被架上了条条框框,但是放胆作文让我眼前一亮!去写出内心的声音吧!跟随心的脚步……

王黎冰:我觉得时下的中学生作文大多存在审题偏颇、模式生硬(初中生的记叙文大多停留在“三段”式的套路上:开头+中间+结尾),缺乏想象力与发散思维,缺少生活体验、生活感受,表现小情调小志趣等问题,而“放胆作文”比赛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消除禁锢在学生思维上的这一道道枷锁,让学生在没有任何局限的情况下进行真正的原生态创作,从而产生纯净、真挚、绿色的原创文稿,以达到《新作文》杂志社要求的“培养创新写作人才”的目的。

孙畅:通俗来讲,“放胆作文”是一个平台,可我得承认,这些年来,没有任何一个其他的“平台”给我归属感,就个人来说,“放胆作文”更像一个约定,我们这些五湖四海的老朋友,在每年的此时相聚,编辑们在死命奋斗,作者们忐忑不安猜测结果。对于这个约定,我要承认不知道自己可以坚持多久,可我大概可以肯定,总有一天,这个约定会给我们所有人一个满意的回报。

牛强:“放胆作文”就是把你心中所想的东西写出来――表达心声,不拘泥于考场规则,不同于课堂作文。

吴天飞:第一次接触到“放胆作文”是在高三备考期间,在学校图书馆翻阅杂志时偶然留心到有“放胆作文”比赛。关于“放胆”作文本身,我想顾名思义,便是大胆与自由吧,不受形式拘束,不受一切循规蹈矩的思维拘束,脱离教条,脱离形式,全然开放、自由,正如“放胆”所凝练出来的那句话:“注重作文本身!”个人觉得它同普通的作文比赛相比,更富有创造性,更注重想象力,更鼓励作者展现出思维的深度。

一般而言,是什么引发了你写作的欲望?

李思奇:每当我内心有了自己的想法时,便有一种想要写作的冲动。我像一个讲故事的人,将这些事情娓娓道来,用笔墨描绘出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比如当我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伴着夕阳慢慢走去时,我会想到许多年以后的自己。都说爱文字的孩子心是敏感的,我想也是。文学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我笔下的文章很多都来自生活,即使是我自己杜撰的,你也能发现它在生活中的影子。

王黎冰:窃以为,一个90后作者,不能没有道德信仰和社会责任感。正是有了这样的观念,让我在做人、著文时要求自己应该做到:具备说真话的气魄,要有睿智的头脑,要有强烈的爱心和真情!

孙畅:关于写作欲望,在我而言,应该来源于长期独自生活的孤独感,对周遭的不满,以及对这个世界的好奇。这世上有太多问题的答案莫衷一是,而大多世人习惯泯然众人,这让我怀疑人这个群体是否可以活得更体面。我想做的,只是不自量力把关于我的答案搞清楚,至少活得更清醒。即便我知道,很多理解,即便心怀善意,也可能是偏见。可我依然认为,这些“偏见”对我而言至关重要。

牛强:做梦梦到的东西,看到或听到的一些人和事等等,很多。生活中发生的所有东西都可能引发写作的欲望,当然,还有自己脑中臆想出的奇怪东东。

吴天飞:作为一名闲时动笔的大一学生,由于本身所学专业也并非汉语言方面,因此创作时间有时也会受到限制。谈到写作的欲望,或许更多是作为一种心灵的慰藉。平时与生活中的日常琐事周旋,往往精疲力竭,于是写作往往成为一种情绪的出口――内心波涛汹涌时,便会采用写作作为一种发泄方式。更多时候,文章中设定的人物会将我内心深处未曾表达的情感释放出来。

未来有什么写作规划吗?写作在你生活中的地位如何?

李思奇:未来的话,准备努力去写一本经典之作。写作已成为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我会用文字记录自己的生活,用文字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同时,我一直希望自己的文字可以带给别人温暖,为他人照明。

王黎冰:非常遗憾地说,写作对于我来说仅仅是特长和爱好。因为我是工科学生,现在最喜欢的是创意、策划、设计等工作。因为有阅读、文学创作和美术、书法的功底,让我在创意策划中如鱼得水,风生水起。但是,文学是我一生钟爱的朋友,我会钟爱一辈子,只要有暇我还是会不停地写下去的。

孙畅:因为长期随意的性子,我并没有任何写作规划。我相信该来的总会来,只要做好准备迎接每一次的灵感就好了。我没法说清写作在我生活中的地位,不过我可以肯定,我一直在努力,让写作成为我自己唯一的标签,没有其他。

牛强:未来首先会把几部长篇写完,它们在脑中待太久了,该释放出来了。写作对我而言,就是兴趣爱好,就像玩游戏、看电影一样,甚至和吃饭、喝水一样,必不可少。

吴天飞:正如我之前所说的,作为一名非专业的作者,创作只是兴趣所在。我从未定时定点逼迫自己一定要完成怎样的写作任务,毕竟灵感这个东西不是说有就有的。而日后的写作规划可能随机性和自由性更大一点,想写就写,写不出过会儿再写,这是我向往的自由创作状态。

写作过程中,不知如何下笔的时候多吗?如何克服的?

李思奇:很少有不知如何下笔的时候,一方面我是一个有自己思想的人,所以对待一些人总有自己的看法;另一方面,生活中的我是一个非常细心的人,可以从一些小事之中得到启发。

王黎冰:我一般情况下会不慌不忙,空闲时就得围绕主题反复构思,一直到想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体裁、题材和内容后,和文中的人物和事件一起融入情节,然后抽空在键盘上挥舞指尖,一气呵成。

孙畅:通常情况下我在写作之前,会仔细思考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因此写作的时候大多水到渠成。当然,也有写不下去觉得煎熬的时候,这个时候半斤白酒或者一次三千米的长跑足以解决问题。

牛强:不知如何下笔的时候还真不多,毕竟不管要写什么内容之前都会构思好结构、人物性格等等一大堆东西。万一出现了,我想我应该会看会儿电视或玩会儿游戏,或看看小说什么的,然后就能写下去了。这应该和做数学题是一个道理,不会做的时候就转移一下注意力,过会儿再次看它时就迎刃而解了。

吴天飞:当然写作的时候必然会梗住,比如我在创作《凡心》的时候,篇幅不算太长,却前前后后断断续续花费了总共大半年之久,是在高三那段昏天暗地的时间段完成的。每个休息的间隙,在课间、晚自习第二节课、熄灯之前、甚至吃饭的时候也会暗暗构思……写不下去的时候便停笔,不强迫,但舍不得弃笔。有时候灵感往往来自细小的事情,比如在阅读某篇文章或是小说的时候,会突然想到一些比较好的情节。

写作离不开阅读。你喜欢的作家是谁?对你有怎样的影响?

李思奇:我喜欢的作家有很多,其中对我影响比较深的一位是林清玄。写作离不开阅读,而阅读少不了自己的思考,林清玄的文字带给我很多思考。林清玄的文字流露着一种大智慧,读他的文字你会情不自禁地被吸引,会进行自我反思。呵呵,可能是因为他的文字大多都受“禅”智慧的影响吧!我不信教,但是也会感悟这世间的大智慧。推荐大家读他的《心美,一切皆美》。

王黎冰:我喜欢在课余的空闲时光躺在床上看书。每至夜深人静后,正是我的读书之时。躺在床上,全身舒展,心无烦忧,只有手中的书,书中阐释的道理和演绎的故事。我最喜欢的作家是曹雪芹,他的《红楼梦》给我最大的启发是:做一个写作者需要积累各种繁杂的知识,并能把各种知识运用自如。

孙畅:我应该没有最喜欢的作家,最近喜欢的作家是蒋韵,她的小说让我惊讶于一个女人对生活的敏感竟然可以那么惊人。她的作品让我一度要求自己做到严苛,一句话可以表达的意思绝不用一段。我想她对我的影响,一个词概括就是精准,不论是对于写作还是生活。

牛强:郭敬明(这个答案很意外吧!),他应该算得上教我怎么写的人。以前脑子里只是有故事,可要说写,那就难了。后来想着应该学习学习别人是怎么写的,于是就选择了郭敬明,看了很多他的书,学了不少东西。

吴天飞:本人也是十分喜欢阅读的,也阅读过许多不同类型的书。喜欢的作家风格各异,像文风比较钟爱余秋雨、余华、茨威格以及刚逝世的马尔克斯,文笔受台湾作家简的影响较大,青春叛逆期时也一度喜爱过安妮宝贝、七堇年等。

说说你最近喜欢读的书或者电影吧。

李思奇:我最近在读的书是《品中国文人》,这套书讲诉了中国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作者用诙谐且不失文采的语言向我们呈现了中国文人的世界。这本书颠覆了我对唐伯虎的看法,因为我一度认为唐伯虎是一个生性就浪漫的人,但其实不是,在他考取功名之前他还只是一个穷酸书生,但同时他也有着自己的大智慧,为了保命,不惜装疯卖傻。而且中国文人大多都是浪漫的,有个性的。

王黎冰:《红楼梦》《无所不能的人》《追风筝的人》《点与线》《决战朝鲜》《大国之魂》及金庸、古龙和梁羽生的小说等等。电影有《放牛班的春天》《金陵十三钗》《后窗》《花园里的萤火虫》《伊豆的》等等。

孙畅:最近在看的书是木心的《我纷纷的》,木心用随和的笔调将大道理展现在我面前,并告诉我,世上的事,看透了,根本不复杂。这本书并没有给我带来什么新的关于写作的感悟,只是让我知道,在生活中,举重若轻以及清醒的重要性。我最近看的一部电影是《万箭穿心》,颜丙燕用精湛的演技演绎的女人让我觉得非常心酸,当然仅限于心酸,毕竟说到底,心酸是生活的常态。

牛强:最近喜欢的书是辛夷坞的《原来你还在这里》。

吴天飞:最近刚阅读完七堇年的新作《平生欢》和木心先生的《木心回忆录》。七堇年的书基本每一本都有看过,她也是我比较喜爱的作家之一,她的每一部作品文风都有所改变。《平生欢》不比以往她的作品肆意书写青春的浓烈与乖张,转向平和与凝练,我想这和作者本身心境的变化有所关系吧。至于《木心回忆录》,个人觉得还不够资格赘述,仅仅只是瞻仰欣赏而已。

最向往怎样的生活方式呢?打算如何实现?

李思奇:最向往的生活,其实就是平平淡淡。可以拥有一种想走就走的自由,可以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可以在快节奏的时代中追寻属于自己的恬淡小生活。我是一个喜欢简单生活的人。

王黎冰:忙碌而不昏乱,有梦想也有挑战,精神世界饱满,永葆生活激情,与喜欢的人牵手一生,做自己最喜欢或是不喜欢(未来不一定一帆风顺)的事业。只要相信自己的实力,脚踏实地往前走,做好一点一滴,抓住机遇,实现价值,因为成功是赐予有准备的人的。还有就是帮助别人,这些年我为很多文友修改稿件、推荐发表、举荐免费出版书籍等,我觉得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生活方式很惬意。

孙畅:最向往的生活是有钱人的生活……我并不是贪财,只是希望未来的生活可以不为物质所愁,这样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只有好好学习,找到好工作了。十几年的学生生活,让我觉得这并不难。

牛强:最向往的生活是,在温暖的阳光下,我懒洋洋地躺在沙发上,翻着一本本小说,耳朵里听着舒缓的音乐,桌上的咖啡浓香四溢,整个房间都是那种醇香。实现它当然得多赚钱,保证资金充足,够爸妈生活,够自己买小说和咖啡!(现实是残酷的!)

吴天飞:向往自由的状态,可能骨子里还有些野性在隐隐作祟。希望尽量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最想对下一届“放胆”说的话是?

李思奇:放胆来吧!无论你的想法有多么地天马行空,我都愿意相信你!无论你的梦想有多么遥不可及,你都要坚信,一定会实现!

王黎冰:据我所知,在这些年里,“放胆作文”大赛保持着开放、热忱、包容和激越的态度,在大家的学习、生活、写作和事业中,我们的一切一切都需要这样一种激情,就像一阵和风,吹落头脑中倦怠的尘,露出我们内部的耀眼光芒吧!预祝“放胆作文”大赛越办越好,写作人才不断涌现!

孙畅:最想对下一届的“放胆”以及“放胆人”说的话是:除非我大学毕业,否则我每一年都会回来的。哈哈。

牛强:让你的文章被别人看到,让你的世界被别人发现,让你的小小心灵不再彷徨,让你感受“放胆”的力量。

吴天飞:下一届“放胆”希望自己仍能有心有力参与其中吧,也算是一种缘分。

结语:谢谢。感恩大家,让本届的放胆大赛如此精彩。感恩生活,给予我们每个人写作的泉源。

上一篇:中通国脉无核心专利 三成募资买地置房 下一篇:军旅油画家张子栋:有待收藏家发掘的“大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