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9-29 01:00:23

刍议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摘 要】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师难教、学生怕写。目前,小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着“空”、“呆”、“硬”的毛病:一是内容空洞无物。学生写作文时无话可说,空话、旧话、套话,甚至废话写了一大堆,却没有把自己想写的东西写出来,雷同现象十分突出。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了简单的表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能力 培养

传统的小学作文教学和作文训练的方式和方法,往往会造成学生思维的局限与困惑,从而使学生的写作欲望得不到发展。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告诉我,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作为合格的语文教师, 我们必须敢于摆脱一些指导方法的繁文缛节、规矩条款,从而使学生能够放下包袱,开动机器,让思绪飞扬,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这样才能够在不违背大方向的前提下标新立异,让学生们有所突破、有所收获。

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来谈一谈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一、课堂习作命题要不拘一格,形势多样

我们讲课都知道,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如果选择一个适合学生实际、贴近他们生活的作文题目,对于学生写好一篇文章则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是俗话说的"题好一半文"。一般来说,一篇文章的标题,许多时候都是由作者自己来确定。而我们的小学生作文教学则不同,大多数时候是命题作文,也就是说作文题目的规定和作文的完成并非同一人。写身边的人和事、或者有意义的事,这是我们常见的作文命题,真正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没有什么新意可谈。而学生对于这些命题早已经司空见惯、熟视无睹。自然无法调动学生的写作思维的积极性,兴致索然。为此,我们命题要做到多样化,并且要有较强的灵活性,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热情,让学生的创作思维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

我们应当知道,由于社会、家庭等多渠道、多形式对孩子的影响, 现在的孩子不论是想象力还是创造力都是非常之强,并且超乎我们的想象和意料。为此,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学生的这一优点,在命题上下足功夫、做足心思,进行多种形式的命题,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正确引导,使他们思如泉涌,下笔如有神。

比如, 我们经常要求学生在课后写的一些有创意的小文章。一般来说就是对于刚刚学完的课文,依据其内容进行顺延和续写,这里需要许多的假设、推测、补充等等,也有的直接就是,换成学生自己的思路,或者换人称、体裁等。如是这些训练,很大程度上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教材的理解和认识,使他们更加熟悉教材、并有一定新鲜感。这时,教师要是适时点拨、提醒,学生自然就会有所醒悟,并且会产生急于表达的创作欲望,从而使学生的写作兴致高涨,自然文章的创作也就水到渠成了。这样不但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而且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表达能力。再如,童话故事、儿歌等是学生喜闻乐见的题材。我在知道学生作文时,经常会让学生利用一些文具作为主角,来进行童话故事的创作或者儿歌。这样一来那些本来平时不苟言笑的学生也都兴致勃勃的参与到创作中来,而且他们编写的童话故事曲折、引人入胜,有一定的深度和内涵,他们编写的儿歌读起来也是朗朗上口。

当然在作为教学中,我们进行习作的训练方式也应该力求形式新颖而多样化。在我们的教学中到底选择哪种训练方式,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生活经历等等多方面因素来决定。我建议在教学中应该采取如下的训练方式:第一是看图作文,即根据图形、图画等直观画面,让学生进行想象、构思、创编故事、通话等;第二是学生自己根据亲身经历创设情境,写事记事;第三是结合某些艺术创作绘画、手工创作、音乐欣赏等等,来进行随想创作;第四是根据日常生活的经历,创写自己的理想和愿望等等。经过多年作文教学实践,我们可以感觉到,让孩子们去创作自己爱写乐写的内容、题材,他们就会体会到写作的快乐,完全消除学生对于作文的怕、厌情绪,增强了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取得了学生作文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二、教给孩子一尊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脱离了生活的创作就好比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迟早会干涸和枯竭。创作就必须充满个性,个性的来源就是生活环境的不同来造就。这里所说得生活环境,既包含社会环境,也包含家庭因素。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必须尊重他们,我们都应该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适合其成长的环境,让他们敢于表达对同一件事物的不同认识与看法,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文章中表达自己的见解,他们的文章才能有新意,才能有生命。好的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不能过于死板,必须引导学生去思考与创作,让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想。为此,教师给学生的作文评语就必须下功夫, 要充满鼓舞和希望,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希望。如:"孩子,让我们共同努力吧,相信明天会更美好。""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品格高尚的人,他们才是社会的主流呀。"等等。这样,可防止学生思想上的偏颇,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三、引导学生会观察,会挖掘

题材可写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或误会与矛盾,对存在于同学中的某些现象的分析与看法,进而写自己与老师家人之间的关心、支持或误会,再写自己与陌生人之间的帮助或矛盾,题材不断扩展,笔触从学校家庭延伸向社会的各个角落,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作文的源头问题。与此同时必须加强训练,从而让学生走出无话可说,无题材可写的误区,慢慢的他们就会形成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生活、感悟社会的能力,产生创的欲望。

四、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化语言

虽是小学生,可他们在平常的语言交往中,已显示出不同的禀性,有的快人快语,有的入木三分;有的喜欢揭短,有的善于赞美;有的知识面广,"妙语连珠",有的小小年纪已有些"油腔滑调"。不管哪一种,都显示了孩子不同的个性。我在语文教学中经常鼓励学生要善于使用自己的语言,养成善于使用语言的好习惯。对于平时偶尔听到的学生的精妙语言,我经常及时赞扬、鼓励。而在作文批改中,发现的精彩点滴,我会及时摘抄、记录,点评课上将这些好的语句与同学们一起分享,使他们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喜悦和成功。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正确引导孩子,让他们健康成长,采取多种教育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创作能力。

上一篇:中国第一啤酒品牌:领军中国影响世界 下一篇:中通国脉无核心专利 三成募资买地置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