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对称设计方案初探

时间:2022-08-22 04:16:49

会计信息对称设计方案初探

信息管理是管理特别是工商管理追求的目标,而信息化管理具体形式一般是全面引入ERP系统。但引入ERP系统仍然不能解决假账不断的问题。这说明ERP不能自动带来信息对称。笔者对实现信息对称的一个创新性思考是通过对ERP进行机制控制,实现公司内部的信息对称。进而以此基础支撑对外披露的客观真实。

一、创造三个条件

一是公司领导重视实现信息对称研究,有志在实现信息化管理上领先一步。二是公司全面引入ERP系统,系统运转良好。三是全面预算科学,各种定额先进、内控制度有效。

二、开发九个机制

其一,实现现金信息对称的五个机制。

(1)现金频道制。即把现金(包括银行存款等)收支划分若干区段,只有经过授权才能获取现金流动信息,未经授权绝无获取现金信息的可能。

目的:现金是王,现金收支是公司最高的经营机密。通过现金频道、分区管理,在一定范围内公开现金信息,实现现金运行的阳光操作。用众人监控替代少数人监督,从而保证现金信息对称。

方案:把现金流动分为四个频道。大的公司可考虑凡50万元以上收支授权副总以上人员(包括国资委代表、财政驻厂代表、董事、监事、财务负责人、内审负责人和董秘)监控;20―50万元的收支授权副处以上人员(包括中级职称)监控;5万元以下授权全员监控。监控方式是网上查询。

关键:通过修改ERP的具体程序或程序延伸,建立现金频道,并予授权。  说明:授权监控只是授予权力,并不要求被授权人一定实施权力,不承担失责责任。但内审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和董秘必须随时上网查询。监控分析现金流动信息,一旦发现异常现象立即汇报。

(2)双重记录制。即现金账不仅记录实际发生数,而且记录预算数,以便逐笔对照。

目的:犯罪分子总是盯着现金。现金收支只要按照预算运行,双重记录,不仅可随时分析例外收支,控制不正常现象;而且使犯罪分子无机可乘。

方案:修改账页,增加预算栏和差额栏;严格现金预算,要求预算科学严谨,行之有效。  关键:对零星现金收支可考虑分类别、按期限进行核对。  说明:实际数与预算数差额的百分比,正负偏差范围多大为允许值,反映公司现金管理水平与内控成效,可考虑一般在4-5%之间。

(3)双重签字制。即对限额以上收支、预算外收支,由总经理、财务总监双重签字方可生效。

目的:加强对限额以上和预算外收支的监督,强化财务总监对现金控制的职能作用。

说明:财务总监不是总经理,双签只是对例外的现金运行进行监控。

(4)逐笔对账制。即现金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现金日记账与现金总账、现金日记账与库存现金逐笔或逐日核对。

目的:加强现金管理,做到记录客观、运行规范。

方案:鉴于银行普遍实行微机管理,公司应协助银行改进对账单以使企业自行录入、逐笔核对。同时现金总账的一月一|己录改为一日一记录。

关键:现金对账应是自动的,逐笔或逐日的。

说明:此机制涉及银行,应加强与银行的沟通。

(5)双重披露制。即现金信息的披露,对外报表仍按期初数、期末数报告余额,对内增加现金余额形成的顺序数。

目的:通过双重披露,保证现金信息的客观、对称。

方案:根据会计信息管制,现金信息只要求披露期初数,期末数,难以保证信息的客观真实。在公司内部,现金信息披露还应增加现金本期合计数和顺序数,披露J顷序数便于对现金收支进行核对。

说明:现金发生的顺序数就是现金日记账,双重披露制一方面是能按合计数核对,另一方面能方便地提取现金发生顺序数,以便进行分项、分类、分单位的逐一核对。

其二,实现收入信息对称的两个机制。

(1)钱物对应制。即收入必须有相应的物流与之对应。

目的:消除收入不记账,记账无收入的人为调节利润的行为。

方案:从一个期间看,凡有收入记账必有成品出库与之对应,凡成品出库必有产成品入库与之对应,凡材料入库必有材料(半成品)出库与之对应,凡材料出库必有材料(半成品)入库与之对应,凡材料入库必有银行结算与之对应。这样从银行对外结算、材料入库、加工制造、出库销售到银行收款人账,便客观地形成一个完整的“三流合一”的信息链。据此将销的物流,财务上的价值流与综合管理的信息流相互核对验证,即可保证收入信息的客观、真实。

关键:现实中经常发生一笔收入对应着多批产品,一批产品对应着多批多种材料(半成品),笔笔对照难度很大。这里要求的是信息对称,即通过物流批次号、出库单、入库单、凭证号、对账单,账实余额的轧挤、验证、复核等方法进行核实,以保证收入记录的真实。

说明:这里要求账证实核对、期间核对、平衡轧挤核对。在设计上要求自动核对,尽量减少人工操作。

(2)双价对应制。即凡关联方交易,不但披露成交价,同时披露市场价或成本价。

目的:解决关联方交易中的人为操纵利润的行为。

方案:在关联方交易中。把成交价与市场价笔笔对照,对没有市场价的交易披露企业成本或行业平均成本。

关键:首先修改账页,增加市场价(成本水平)栏;其次还要披露关联方的最终控制人。

其三,实现成本信息对称的两个机制。

(1)实(际)额(定额)对应制。即凡成本发生既记录实际发生数,又记录定额控制数,通过实、额对照保证成本信息的真实。

目的:消除乱摊成本,人为操纵利润的行为。

方案:修改账页对成本项目的料、工、费,凡有定额规定的,既记录实际发生数,又记录物耗定额标准。

关键:把成本分为价差和量差,价差由公司负责,量差由生产单位承担。定额成本由计划价格与计划用量计算,责任成本由计划价格与实际用量计算。量差反映了生产单位的努力程度,剔除了价格这一不可控因素。

说明:对于成本按照实际数、定额数、差异数和差异百分比分别揭示。差异程度可考虑其偏差允许值确定在4~5%,以便抓住异常现象随时揭示、分析和解决。

(2)实(际)预(算)对照制。即凡费用发生,既记录实际发生数,又记录预算控制数,以便笔笔对照。

目的:消除乱摊费用,人为操纵利润的行为。

方案:这里的费用指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此三项费用的物耗很少,多通过费用预算控制。对费用发生,在账页上既记录实际发生数,又记录预算控制数。

关键:一是修改账页,增加预算栏;二是严格费用预算。把费用预算建立在科学、严谨、有用的基础上。

说明:许多费用发生非常零碎、细小,可考虑适当分类,隔日或三天核对。

三、改进内部审计

一是变事后审计为事中审计。前述九个机制中,多是自动核对、逐笔核对、逐日核对,这就变内部审计的事后审计为当天审、适时审、事中审,以随时发现问题。

二是变离散审计为连续审计。离散审计是指审计不能经常、随时进行,而是定期或间隔、间断式进行。根据前述九个机制,审计工作已变为连续不间断的审计。

三是变抽样审计为逐笔审计。现在的审计都是抽样审计,抽取样本的30%以判断母体。抽样审计在理论上存在着以偏盖全的缺陷,在实践中有可能发生重大隐患的遗漏。而前述九个机制可变抽样审计为逐笔、逐项、全面审计,使内审工作减少漏洞。

信息技术应与制造技术相适应,而目前加工制造的高新技术与会计核算的手工技术之间的巨大差异是信息不对称的直接原因之一。我国近年来不少单位已经引AERP系统,但引入ERP只是解决了运算速度、存储能量、传输方便和对外披露方式等问题,其设计思路仍是模拟手工,提供的信息在数量、速度上变化极大,但在质量上并无大的变化。因此ERP系统解决不了信息对称问题。笔者认为,为了,解决会汁信息的真实问题,提供对称的信息,一是全面引入ERP系统,二是通过对ERP进行机制控制。其目的在于首先实现会计信息的内部对称,以此为基础支撑对外披露的客观真实。

上一篇:民营企业环境业绩考核体系探讨 下一篇:会计信用道德建设问卷调查与对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