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继续“烧钱”

时间:2022-08-21 08:59:51

中国移动继续“烧钱”

这家全球排名第二“有钱”的公司,在资本市场上,进行着一连串无厘头的动作。这已经是他们6年来的第12次了

账面坐拥4000亿元现金的中国移动(0941.HK),又有新动作了。8月24日,创业板上市公司科大讯飞确认,中国移动将向其注资13.6亿元,获15%股份,成为第二大股东。如果算上已成定局但尚未定案的入股中广传播,这已是中国移动自2006年以来第12次有案可查的资本运作。

在这些案例中,中国移动先后付出约1500亿元,但一般不谋求控股,不套现,不借机商业开发,分红杯水车薪,更多的是急人所难,“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布局互联网?

此番入股科大讯飞,被一些行业分析人士看作“中国移动对互联网再下赌注”。

科大讯飞最初只是一家不起眼的中国科技大学校办企业,他们从针对残障人士的语音输入法做起,上半年营收达到了3.04亿元,然而自创业板上市以后,其前两大股东上海广信和君联资本一直在不断减持,在市场上,也开始面临微软、谷歌、Nuance(苹果siri技术提供商)等多方竞争,急需引进新资金进行更大规模的研发和市场推广。

与此同时,中国移动正在酝酿成立专门的互联网公司,据移动内部人士表示,互联网公司可能不止一家,不排除收购和入股其他企业。另据《新商务周刊》记者了解,互联网公司管理者可能会面向社会招聘,并将拥有独立的董事会,可谓“既放权,又给钱”。

就在此时,对科大讯飞的入股浮出水面,据公报,双方将在智能语音门户、基础电信业务及行业信息化等领域建立战略合作,中国移动人士表示,最看重科大迅飞的语音输入专利。

然而,从投资历史上看,这却可能是中国移动又一次政治价值大于经济收益的投资。此前,中国移动于互联网领域曾先后入股搜索和人民网,这三次投资颇有可相对照之处,分别致力于打造属于中国自己的搜索引擎、新闻网站和语音服务,都不求控股,而且短期内都很难有收益可言。

在通信业内,已经并通的前中国网通也曾有一个与人合资的互联网公司—网通在线,由于此类投资有出无入且不好掌控,2006年被时任网通董事长剥离。

不符商业逻辑的投资

从历史案例看,很难发现中国移动投资的商业逻辑。

2006年,中国移动超越沃达丰,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运营商,其资本运作行为也大致在这一阶段起步。

在这些行为中,有4次针对电信运营商的投资,其中3次并购(铁通、华润万众和巴基斯坦Paktel),一次入股(远传电信),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多是当地市场叨陪末座的运营商,中国移动注资时,他们多已陷入困境,此后也没有投资收益。

收购Paktel之后,中国移动仅2007到2009三年间的投入就达20亿美元,但由于巴基斯坦每用户月均消费仅10元人民币且局势动荡,到2011年,CMPak仅能维持日常运营的收支平衡。在收购华润万众时,曾有对手担心,香港所有对手的主要漫游收入都来自中国移动用户,若中国移动将漫游业务全部交给华润万众,将会形成巨大竞争优势。但此事并未发生。

对铁通的投资更是如此。业界多认为中国移动会从这次重组中得到一直想要的固网牌照。但据记者了解,今年初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曾就此事与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司局沟通,得到的答复是:“铁通虽有牌照,但它属于中国移动集团公司下属子公司,与中国移动上市公司无关;而且国家对中国移动的主要期待是将自主知识产权3G网络做好,不建议投入过多精力在固网上。”有趣的是,相关政策恰是在奚国华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期间出台。

中国移动还有三次跨行业的注资,分别针对凤凰卫视、浦发银行和尚未定案的中广传播。前两者在公布注资时都表示要合作进行新业务开发,此后皆无下文。2011年,中国移动从浦发银行获得了43亿人民币分红,虽然不到自身5280亿元营收的1%,但几乎已是这些年来投资的全部收益。

在所有投资中,也许只有2011年3月以2.37亿元收购中移鼎讯全部股权的行动,算是中国移动“真正为自己花了一回钱”。同时,也只有这一次投资,是经过上市公司批准的。

“灵活”的体制

研究中国移动的投资行为,离不开其集团公司与上市公司、母公司与子公司、总公司与地方公司间的复杂关系。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是上市公司—中国移动股份有限公司的母公司,国资委作为大股东,对其投资行为具有关键性影响。实际上,无论是兼并华润万众、铁通,还是以网间结算费帮助中电信收购联通C网,背后都有国资委战略调整的影子。2010年,中国移动集团公司的利润为972.7亿元,而上市公司的利润为1196亿元,考虑到上市公司的利润全部合并到集团公司统计中,中国移动集团包括各子公司在内的未上市业务应该是巨亏200多亿元。

中国移动的法人体制也与其他运营商不同,地方公司拥有更大的经营权和财权,这不但成为重庆、四川等各地分公司高层腐败案多发的原因之一,也为投资上的“灵活”操作提供了空间。比如注资浦发银行案例,就是由广东公司掏出398亿元,不但不用事先经过上市公司同意,也不与国资委关于“央企投资非主业性质的房地产、金融业等,须及时报告并接受监管”的精神相抵触。

实际上,由于中国移动各地方公司的投资行为并不属上市公司的信息公开范畴,中国移动还有天文数字的投资处在世人的视线之外。

上一篇:大学理事会:企业的机会? 下一篇:拍场速递 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