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文教学成为学生心中的一缕阳光

时间:2022-08-21 08:47:14

让作文教学成为学生心中的一缕阳光

摘 要: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尤为重要。本文作者列举了五个案例,分别从学习与生活、生活与作文、作文与成长等方面来体验、研究和干预学生的心理,并有机地结合到作文教学中去,让作文教学成为学生心中的一缕阳光,引领他们走向鲜艳明媚的人生境地。

关键词: 初中作文教学 心理干预 心理健康

一、作文教学前的现状分析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可在当前的初中作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还停留在写作方法的指导与解析上,常常忽略了写作与心灵的沟通、写作与心理的疏导、写作与人文的关怀等重要环节。这样不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语文教师可以利用作文教学的交流功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作文教学中的心理干预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怎样才能对中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成功的干预呢?下面我从利用作文教学实施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干预的角度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以求抛砖引玉。

案例1:阳光在孩子的心里闪烁。

在一次以“成长的烦恼”为话题的作文中,一个初一女孩的作文引起了我的高度紧张和关注,因为她在文章中真实地袒露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她厌倦了现实的生活并想到了自杀,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父母的无休止的吵架,她的父母常常说出“要不是为了小孩子早就离婚了”的话语。家里凌乱不堪,生活无规律,更没有温馨的踪影。她的记忆里这样的吵架场面太多,她感到恐惧、自卑,始终担心哪天自己长大了,爸妈就离婚了,就不要自己了。所以,十三岁的她想以放弃自己生命的方式来解脱自己。

面对这样一个家庭,面对这样一个心灵受伤的孩子,我该怎么办?孩子如此真实地坦言心声,或许就是希望老师能帮她一把呢。于是,我在作文评语中这样写道:

“父母永远是爱你的,无论他们怎么争吵,怎么生活,你永远是他们心中唯一的女儿,是他们这一生中最亲最重的宝贝。他们吵架只是一时之气,相信他们会很快改变的。”

写了评语后,我找来孩子的父亲,把作文给他看,连同评语在内。这位父亲看过以后,红着脸,皱着眉,沉思了许久都没有说话,最后只说:“应该让他妈也来看一看孩子的作文。”这和我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我又找来孩子的母亲,她很自责并表示一定要关注孩子的感受和成长。

接下来,我就常与这个孩子保持联系,开导她,鼓励她。渐渐地,她的脸上有了笑容,心中有了阳光,因为她的日记里已经写下了《我的温暖的一家》。

案例2:良知在孩子的心里找到。

班里有个男生,上课总是不听讲,又爱做小动作,而且平时花钱如流水。在一次作文中,他流露出对其他家庭不太富裕的同学很是瞧不起的思想情绪。针对此情形,我了解到他的家庭条件的确不错,父母做大排档生意,生意很火。因为忙于生意,父母几乎无时间过问孩子的学习和精神生活,而在用钱方面又不约束孩子,造成孩子如此的放纵。为此,我同那个学生谈心交流,让他认识到父母的不易和自己的不足。但这只是间接地认识而已,没有确实而切身的体会是不行的,于是,我又引导该生每天观察父母的劳动过程并记录父母一周的生活情景,有计划地要求他完成如下日记:《妈妈的一天》―《爸爸的一天》―《妈妈的一周生活》―《爸爸的一周生活》―《我的一天》。经过一个多月的反复引导和写作交流后,我又要求该生写一篇文章来谈谈自己对所观察的情景的认识与感想。几天后,他把他的一篇作文《我该醒了》交给我。文中写道:

“经过老师的教育与引导,我醒了,我终于醒了!――我觉得我大手大脚花钱而不努力学习是多么啊!既对不起父母的辛劳,又对不起老师的关怀,更对不起自己。父母太辛苦了!他们起早贪黑,一日三餐总是很迟;而我却……我得改邪归正了!”

之后的日子里,他确实表现不错了,成绩也在慢慢进步,我很欣慰。

案例3:仇视在孩子的心理消失。

有一次,在以“母爱”或“父爱”为主题的作文中,一名女生写了题为《我没有这样的父母》的文章。文中讲述了父母在她刚出生时因其是女孩而准备弃之,后因奶奶的收留抚养才有今天,所以她一直在心里记恨着亲生父母,从不叫他们“爸爸”“妈妈”,连与他们见面说话都极不愿意,有时她甚至幻想自己是一个孤儿就好了。

读完她的作文,我心里酸酸的,父母的思想固然落后,但毕竟是生身父母啊。孩子的文章揭开了她平时自闭的根源――她平时就不敢看着别人的脸说话或听话,她的目光总是游离不定的。她说话总是低着头,声音又极低,走路总是选路边的地方走。

我不能看着她如此痛苦而无动于衷。于是,我借找她来面批作文的机会,小心地与她交流沟通。我知道她的心灵是块极易破碎的玻璃,不可鲁莽,只能小心翼翼、轻拿轻放。我告诉她,天下所有的母亲都要经过十月怀胎的艰难与分娩时的痛苦才能得到自己的孩子。我还把自己的遗憾讲给她听――我现在很想报答母亲的生养之恩,可母亲早就去世了,我因此常常很痛苦。我还告诉她:“尽管你从不叫一声爸爸妈妈,可爸爸妈妈他们却并不责怪你,其原因就是父母早已在为他们最初的错误而承受着心灵的惩罚。为了不再伤害你,他们只是在或远或近的地方默默地关注着你,爱着你。你回去好好观察与体会一下,看是否如此。”

没想到过了一个月左右,她怯生生地来找我――这是她人生十几年来第一次主动找老师说话。她递给我一本崭新的作文本,说是让我看看写得怎么样。我翻开一看,是一篇作文,题为《我有两对“父母”》。文中这样写道:

“这两对‘父母’分别是给我生命的生身父母――我的爸爸妈妈和抚养我长大又代行父爱母爱义务的‘特殊父母’――我的爷爷奶奶。现在,我对这两对‘父母’同样是感激不尽的,尽管我曾经那样恨过生身父母,但我会慢慢地改变自己的。我会努力张口叫出我曾经怨恨的那两个称呼――‘爸爸’‘妈妈’的。”

看到她如此大的变化,我很开心。她心中少了许多阴霾,多了几许阳光,她的眸子也充满了更多的精、气、神。再后来,她的日记告诉我,她那天叫“妈妈”时,妈妈眼里满是泪水,她自己也是泪流满面。现在,她甚至说她就是世界上最最幸福的人,因为她真正享受着两对“父母”的关爱。

案例4:自信在孩子的心里涌现。

在一次以“我的自传”为主题的作文中,一名平时活泼开朗的女孩在她的作文《没有人懂我》一文中这样叙述着自己:

“没有人真正地懂我,我自己有时甚至也不了解自己。说出来恐怕没人信,我的内心深处是很自卑的,尽管,凡是认识我的人都说我活泼得很。

所以,我在恐怖的大笑中,发泄我对于我那难听的声音的自卑;在骇人的打闹中,发泄我对于我那充满争吵的家庭的自卑;在无聊的玩笑中,发泄我对于我那内心的空虚感的自卑……

自卑的内在与张扬的外表使我太累了。我真想做一只与世无争的蜗牛,躲在壳里,看茫茫人海为了钱与权,戴着假面具,以快乐而谦逊的表情掩盖痛苦而自卑的内心,并不惜累煞身躯。”

读完文章,我有些震撼,因为我一直认为她是一个阳光女孩,一定不知少年愁滋味的。没想到她的内心世界是如此的自卑、痛苦――因对自己的不满意而自卑,因看懂成人世界里的钱权交易而痛苦。我不能看着这样一个表面阳光的孩子背负着自卑与痛苦。于是我找到了她,首先肯定了她的思想的深度性和洞察世事的敏锐性,并告诉她长大后自然就能理解成人世界里的事了。然后我列举了古今中外一些很有成就的伟人,如鲁迅、梵高、高尔基、贝多芬……他们无不是从小在心灵的撞击、痛苦的煎熬和超乎常人的磨炼后才发奋创作的。他们都扔掉了自己身上的自卑,不断地打造自己并最终成就自己的。最后我鼓励她说:“老师完全相信,你将来一定会用自己的作品来消除自卑与痛苦而成为了不起的人物的!到那时,这些自卑与痛苦就成了无价的财富。”

听我这么说,她很有认同感。后来,她的日记《我的百岁生日》一文用了浪漫的手法想象着自己的成功。我知道她的这些自卑与痛苦都将成为她前行路上不可或缺的动力源。

三、作文教学后的感悟与思考

以上是我利用作文教学对初中学生进行心理干预的一些典型实例,虽然微不足道,但对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在现代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做一个事业的有心人,经常去感受学生心灵的变化,对心理异常的学生,要在细微之处寻找焊点。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以说爱是教育的基础和源泉,关爱最能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走向健康的阳光之路,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努力吧,语文教师要努力做播散阳光的天使,让作文教学也成为学生心中的一缕阳光,引领他们走向鲜艳明媚的人生境地。

上一篇:礼仪修养对旅游专业学生素质的影响 下一篇:大学学院文化中精神文化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