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学科建设论文

时间:2022-08-21 05:49:26

纺织学科建设论文

一、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我们高等教育单位不仅要切实履行好教育与科研的责任,使学校做到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增强活力、控制力、影响力,而且要认真履行好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全身心的投入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建设大潮中,在纺织学科建设上下功夫,在学校科研成果中贡献力量,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关心群众生活,解决群众困难,全心全意依靠群众,加强校园安全,构建和谐校园。按照建设高水平工业大学目标要求,努力提升天津工业大学整体发展水平。

二、新形势下实践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

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党的宗旨意识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为民、务实、清廉”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的精髓。“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其中的“一切为了群众”其实就是“为民”,目标一致,对象相同,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就要“务实”、“清廉”。“为民”,一方面要“务实”,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抓实干,能干事,干成事,办大事;一方面要“清廉”,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清正廉洁,办实事,办好事,不出事。既敢做“千里马”,又甘当“老黄牛”;既当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的“廉官”,又做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勤官”,做一名勤廉兼优、表里如一的“好官”、“清官”,用自己的身体力行,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真正起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领导的实际行动就是无声的命令”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民”,就要知道人民群众想什么,要求什么,就需要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深入基层,与广大群众打成一片,与群众同甘共苦,风雨同舟,同呼吸,共命运。新形势下实践党的群众路线,要不断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首先,要深入群众,听群众心声。“沉底方知民苦乐”,只有知民苦才能想民所想、急民所急、办民所需、解民所忧。要自觉地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动力,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幸福作为第一目标,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深怀感情地服务人民群众,在做好群众工作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因此,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在一线岗位上的党员干部工作必须更加细致。比如作为班主任,是否经常当学生中间去,下宿舍转转,找学生谈谈心,是否了解班上每位同学的家庭背景、生活疾苦、心理状况、学习兴趣、感情问题等;作为专业老师,我们是否在教学之余,在学生课外实践活动、就业等问题上是否给予指导和关心;作为党员干部,我们是否了解周围群众对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学校学院的政策措施以及对我们党员干部的想法和看法等,这些都必须深入走进群众,让他们从内心接受,继而才能真正做好群众工作。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每个党员要把脚牢牢地站在大地上,踏在泥土中,带着感情、带着责任走基层、转作风、接地气,做到倾听民情在一线、倾情服务在一线、倾力发展在一线。作为一线的基层党员干部,按照所讲,我们所从事的岗位应该是接地气的。但是,如果不提高警惕,转变工作作风,也可能存在身在基层但脱离基层的情况。当前,天津工业大学正处于攻克新技术各项工作任务艰巨、任重道远,这就要求我们党员干部,必须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率先垂范,进一步改进作风,深入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调查了解问题,凝聚群众的科研力量,激发群众的智慧潜能,助推天津工大又好又快发展。纺织学科是我校的优势特色学科,未来将在发展传统纺织技术的基础上,借助材料学、医学、生物学、电子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实现纺织新技术的开发和新领域的开拓,以彰显学校现代纺织的特色,实现具有特色的高水平工业大学的建设目标。根据学校和学科的发展目标,综合考虑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质量等,力争提高纺织学科研究生培养水平,培养适应行业发展需要、为我国纺织行业转型升级做出贡献的高科技纺织人才,为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做出贡献。

三、结语

随着整个国家经济体制的变革、社会结构的变动、利益格局的调整,人们在思想认识、生活方式、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多元化、差异化特征日益显著。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信息也越来越多元化。这使得我们更需要“洪亮”的“主旋律”,否则,“主旋律”会淹没在众多声音齐发的嘈杂声中,无法对群众产生影响力,尤其是深度影响力。如果社会上只有一种声音,这种声音迟早会因无竞争对手而失去“进化”的动力,最后走向衰竭。这一点已经被实践所证明。但信息社会仍然需要社会上始终存在一个坚定的“声音”,来对群众产生深度的影响。这个“声音”要与社会上其他的“声音”充分竞争,并有显著的优势。当然,这需要灌输,只不过这里的灌输,不再是强迫式的,而是选择式的,让群众在众多“声音”的竞争中,选择政府所倡导的得胜者,使之成为群众思考问题的主要方式。而主旋律如何通过生动丰富的艺术形式在潜移默化中走进人心,熏陶人心,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到群众中去。

作者:张静 单位: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院

上一篇: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建设论文 下一篇:评价学科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