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与教育:短信语言中标点符号使用的差异性

时间:2022-08-21 03:16:50

语言与教育:短信语言中标点符号使用的差异性

摘 要: 短信语言是现代社会的一种重要社会语言形式,它体现出现代人们的独特思维和行为方式,是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内容之一。在对短信语言进行研究时发现,人们在短信语言中使用的标点符号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特别是这种差异性同人们的教育程度间具有相关关系,但这种相关关系不是正相关关系,而是负相关关系。因为随着教育层次的上升,教育的开放度和自由度逐渐增加,这种思维的自由化最终通过语言的自由化得到体现。

关键词: 手机短信语言 标点符号使用 教育程度 负相关关系

1.引言

1992年,世界上第一条手机短信在英国沃尔丰公司的GSM网络通过PC向移动电话发送成功后,从此,手机短信就作为移动通信的一项增值业务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在以后的日子里,手机短信以很快的速度发展着。统计数据显示,在2004年的时候,我国有3.3亿手机用户,一年发送2000多亿条短信。而到2006年,我国手机用户上升到4.6亿户,全年移动短信业务量超过了4296亿条。现在,手机用户和短信息发送量依然呈大幅上升趋势,2007年以来全国手机用户月均增加量在600万户左右。可以说,短信语言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语言。[1]

短信语言是一种既不同于书面语又不同于口语的特殊语言。手机短信传播需要把有声语言转化为文字进行传播,其接受的方式也是屏幕接收文字信息。其实质上是口语聊天的文字化表达,不是纯粹的书面语体,而是既具有口语语体特点又具有书面语体特点的“杂交”语体。由于手机短信语言既受到“书面语”的制约又受到口语的影响,因此手机短信语言形成了口语化的书面语体。[2]

现实中就短信的语言应用来说,我们会发现很多有趣的现象。比如一般说来,我们都会认为越是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对于语言的应用会越趋于规范。但这一点对短信语言的应用来说正好相反。越是受教育程度高的人短信语言越是自由,特别地表现在标点符号的使用上: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越较少地使用标点符号。如果排除掉其他的一些影响因素,只就受教育程度这一因素来看,这一趋势越发显著。我们面对这样的一个与人们日常思维相悖的现象,不禁要去探讨这一现象背后的缘由,以作出合理的解释。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而试图针对这一现象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进一步进行考察和探讨,以求解惑释疑。

2. 短信语言中标点符号使用的差异性及其原因

通过调查发现,人们在使用短信语言中的标点符号上,存在着明显差异。有的人极为规范地在短信中使用各种标点符号。他们的短信从头至尾的每个话语间都规范地使用了标点符号,完全等同于书面语;与此相反,有的人在短信中完全不使用任何标点符号,仅是每句话之间用空格断句;也有少部分人甚至连空格都完全不用;还有些人是属于“中间派”,不完全规范地使用标点符号,如有的是短信中只使用逗号或句号。总之,现实表明人们在短信语言中使用标点符号上存在不同,而且表现出群体性差异。

首先,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在短信语言中使用标点符号存在差异。一般来说,年轻人在短信中使用标点符号更不规范。据调查显示,约23 %的学生偶尔使用标点符号断句,约11 %的学生从不使用标点符号。在不使用标点符号的学生中,27 %的学生使用空格断句,约61 %的学生选择换行,还有较少的学生选择根本不断句。[3]其他年龄段的人群,在短信语言中使用标点符号则相对比较规范。

其次,不同性格的人群,在短信语言中使用标点符号也存在差异。一般来说,越是性格开朗外向的人,使用标点符号越随意,而越是性格比较拘谨内向的人,使用标点符号越趋于规范。

一些人们在短信语言中使用标点符号的规范性还受到一系列其他因素的影响如:短信收发双方之间的关系,收发双方之间的关系越是亲密,其标点符号的使用越趋于随意;手机标点符号使用的方便程度也对人们在短信语言中使用标点符号差异造成影响。

然而,如果排除了上述一些影响因素,我们就会发现人们在短信语言中使用标点符号的规范性同人们的教育程度存在着相关关系,但令人惊奇的是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不是正相关关系而是负相关关系。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因为这同我们一般的思维是不相符的。我们习惯倾向于认为,越是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对于标点符号的使用越规范,但在短信语言的应用中事实正相反。

3.教育程度对于短信语言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性的影响

调查发现,在排除了一些其它影响因素之后,教育对于人们在短信语言中使用标点符号的规范性影响十分明显,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在短信语言中使用标点符号越趋于随意。

调查显示,大专以下学历人群在短信语言中使用标点符号的频率和规范程度要比大专以上学历人群高;大专以下学历人群在短信语言中更多地使用感叹号和省略号。大专以上学历人群在短信语言中使用标点符号的随意性主要表现为:不使用任何标点符号,一个字挨着一个字,如“作业你写完了没老师要求什么时候交多少字手写还是打印今天我逃课了”;不使用标点符号,但使用空格断句,如“下午的体育课你去不 我有点事不去了 你帮我请个假吧 谢谢啦”;一逗到底,即在短信中从头至尾都只是使用一种标点――逗号,如“现在在宿舍不,我一会去你宿舍找你,字典借我用用,今天你不用吧”。

教育程度与短信语言应用中标点符号的规范性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的主要原因是:随着教育程度提高,教育的开放性和自由度都不断增加,从而使人们思想更加地开放和自由,思维的自由化最终通过语言的自由化体现出来。

从小学教育到中学教育再到大学教育,教育的开放性是不断增加的。从教育形式上来说,小学教育和中学教育更注重于课堂教育的形式,而大学教育却比较注重于课堂外的教育;从内容上来说,小学教育和中学教育更多的是比较规范的基础教育,大学教育则更多的是开放式的高等教育,更主张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结合,综合能力与专业能力的结合;从教育过程上来说,小学教育和中学教育更多的是被动的灌输式的教育过程,大学教育则更多的是主动的引导式的教育过程;从教育目的来看,小学教育和中学教育的目标更倾向于教授知识,而大学教育更倾向于培育能力。

从小学教育到中学教育再到大学教育,教育的自由程度也是不断增加的。大学教育摆脱了小学教育和中学教育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只是大学教育的一部分,学生更多的是借助于图书馆和网络资源等进行课外自主学习。学生能更自由地选择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方式,更多地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还能通过更加自由的生活和各种社会活动进行社会性学习。大学教育无论是从形式、内容还是过程上来看,都具有较大的自由度,更多的是一种综合平衡的个性化教育。

总之,小学教育和中学教育更多的是一种封闭的、规范式的教育,而大学教育则更多的是一种开放的、自由式的教育,前者在于以规范标准化的模式提供基础教育,后者在于以自由个性化的模式提供高等专业教育。这使不同受教育程度的人的思想开放性和自由程度的差异,反映到短信语言的使用上,就出现了短信语言应用中标点符号规范性的差异性。

4.结语

语言是人的思维的外在形式,反映着人的思维方式和内容。而人的思维是社会的产物,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教育的影响。教育的形式、内容、过程和目标在各层次教育程度的不同,也就最终引起了人们对于自我思想的表达形式的不同,即语言应用的不同。

短信语言作为现代社会中出现的一种重要人际交流方式,以其特殊的语言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从语言学上对其进行研究还只是一个开始,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关注。本文只是从标点符号使用的规范性方面,在很小的一个范围内进行的调查研究,存在着很多不足,有待于进一步地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http: / /www.省略

[2]孙宏吉,路金辉.手机短信语言特色的人际传播学解读[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9,(1).

[3]夏历.手机短信语言使用状况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09,(1).

(作者吴兰芳系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上一篇:对言语行为理论的研究 下一篇:论《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叙事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