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之我见

时间:2022-08-21 01:10:45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之我见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于创新,创新是人类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的体现。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源自于教育。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根据学生身心的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之欲。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如何以生为本,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激发欲望,心理学告诫我们:目的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只有具有强烈的创新欲望,才能主动思考,主动创新,因此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第一步。可以从几个地方开展:向同学们讲清创新意识的含义;利用古今中外新精英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目的:设置趣味性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教师是把握课堂气氛的舵手,教师的情感是影响学生情绪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转变观念,真正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和学生进行多向互动的平等交流,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的利用好教材这个例子,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多思、多问。对学生发现的有深度的、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应首先给予热情的赞扬,再让学生分组讨论,如我在上《孙权劝学》时,一开始就提出:从吕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可见吕蒙不谦虚。在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吕蒙读书获得成就时的喜悦心情。对有争议的问题,可组织大家辩论,如《华南虎》一诗中,一开始就提出:华南虎无能,为什么让人类控制自己,应当逃笼而出,远离世俗,去寻找自己的生活……,然后让学生各抒己见,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对需要阐释的问题,可让同桌互述……还可以采用“抢答”或“开火车”等灵活多样的训练方式,使学生人人参与,个个活跃!在讨论或论辩的过程中,教师要满怀激情的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见仁见智,任其发挥,使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独创性。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不变的真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是语文教学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只有教师善于激发学生学习与创造的兴趣,并为之铺路搭桥,创造成功的条件,他们就一定会在愉悦的状态下自觉的学习,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与创造的乐趣。总之,教是为了不教,教学不仅仅是解决教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解决如何指导学生学的问题。教师不仅要研究大纲和教材,更重要的是要深入研究学生,只有联系学生实际,才不会唱出“曲高和寡”的独角戏!教师还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努力创设情景,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要多鼓励、多启发、多诱导,亲切和蔼,耐心热情。遇到学生有困难时,要及时给予帮助,极力创设温馨和谐的教学氛围,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唤起想象,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想象是在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构成新形象的过程,其特点是具有生动的再造性或独特的创造性。在语文教学中,再造想象是普遍存在的。比如说,在教学文艺性的课文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把文章中描写的情境、人物、情节一幅幅生动画面想象出来;在教学说明性的课文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把文章中说明的事物现象、性质结构、过程等形象、具体地想象出来;在教学议论性的课文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把想象与分析、推理结合起来。

想象是创新的源泉,没有想象,便没有创新。我在教学中总是凭借课文,引导学生大胆地展开想象的翅膀,让思维遨游宇宙,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青少年形象思维比较发达,又特别喜欢想象,他们对课文的读解,从课文语句的理解到全文思想,形象和意境的把握,都需要凭借想象的创造功能来完成。因此,我在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就是尽量避免学生完全受课文制约,亦步亦趋,只是从课文中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局面,而是努力引导学生带着被课文所唤起的激情和想象、理智及思考,以学生鲜明的个性色彩和主动精神去积极发现知识,甚至是一些隐藏在课文深处,连作者自己也未曾认识到的知识;引导学生通过大胆的想象,来补充课文情节上的空白,意念上的省略,或创新课文的内容,延续课文的情节,或对课文的某些观念进行提炼升华,从课文中引出新的见解等。在我的积极引导下,学生大都能凭借于想象的创造神力,生动地再现、灵活地填补、大胆地延伸课文内容,在头脑中展现出一幅幅崭新的现实画卷,从而使学生步入创新的境界,得到创新训练,以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三、大量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实践能力,要高度重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加强自主的合作交流,引导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探索未知。在形式上,我采用合作交流的教学形式进行,即以学生为主体,把个人独学、同桌互帮、小组讨论、组间协作等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变传统的师生单向交流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并组成组内互助合作,组间竞争夺优的学习氛围。如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作品《犟龟》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其中第二小组是这样交流的:

学生A:目标明确,理想树立后,要像小乌龟那样坚定信念,勇往直前,不论遇到什么困难与险阻,始终不屈不挠,永远朝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

学生B:做人要谦逊,不能像蜘蛛那样傲慢、轻视别人。

学生C:学习应勤奋努力,积极进取,不能像壁虎那样懒惰,不负责任。

学生D:办事应讲求效率.不能像蜗牛那样拖拖拉拉。

学生E:人生应乐观面对挫折,不能像乌鸦那样消极悲观。

学生F:人与人之间应和平共处,不能像狮王与老虎那样相互拼杀,惨不忍睹。

接着,这一小组把讨论的结果汇报给其他小组,并从其他组获得新成果,回原组汇报。最后各小组选择讨论出的最佳答案,在全班学生面前汇报。因此,学生们经过自主、合作、探究,知道课文故事的深刻寓意:要实现理想,应坚定信念,勇往直前,用百折不挠的精神排除万难,最终定能达到目标,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他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都会以“犟龟”精神激励自己,跟学习上的拦路虎作斗争。

培养创新实践能力,要反复训练学生的读与写。初中语文的创新教学,主要通过练笔即写来获得提高。课文是学生模仿写作的范文,教师在指导阅读中,应指导学生通过模仿,把范文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写作能力,实现“读是为了写,写需要读”的目的,把读写结合起来,提高教学效果。如教学《我的母亲》,如果按照读写结合的要求学习这篇课文,便不仅能弄懂作者如何写母亲及回忆母亲时特别的感情,还能弄清作者为什么要从对母亲个人的感情进一步升华,以及如何对母亲感恩之情。待解决完这些问题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也来写一写自己的母亲,看看自己的母亲有什么伟大之处,又该怎样报答母亲的恩情。这样,这篇课文的教学就成功了。

上一篇:邮政企业报刊欠费浅析 下一篇:关于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