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经济增长

时间:2022-08-21 10:55:44

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经济增长

一、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

2008年10月,始发于美国的金融危机,不断向世界蔓延。这场金融危机波及之广、影响之大、危害之深、情况之复杂超出了人们的预想,严重冲击了美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这使得中国经济发展的国际经济环境有所恶化,给中国实现今后的经济增长目标造成了很大压力。众所周知,以改革为动力促进发展,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基本经验之一。在总理的领导下,中国政府牢牢抓住稳定发展这个基本环节,积极推进了金融体制改革。在受到世界金融危机不利影响的情况下,中国政府从保持本国经济协调发展和稳定亚洲乃至世界经济形势的大局出发,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及时调整经济政策,增强预见性、针对性、灵活性来继续保持经济稳定、金融稳定、资本市场稳定。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保持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本身就是对世界经济的重要贡献。在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下,中国将继续本着负责任的态度,积极与各国政府以及国际社会的协调与配合,共同维护全球的金融和经济稳定。

这次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可低估,其滞后影响还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中国应对这场挑战需要国内的稳定和发展,也需要国际上的信任与支持。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进程显著加快,知识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交通、电讯、电子信息等技术的普及,使得国际间经济与科技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紧密,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不可能离开国际交往与合作。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和区域经济合作的不断发展,中国在广泛参与国际多边贸易过程中,在与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双边经贸交往中,承担了自己的责任和国际义务,也得到了相应的权益,发展了经济,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今年以来,尽管中国对外出口下降,尽管部分地区对华投资幅度下降,但由于中国政府采取的措施得力,中国有信心克服世界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的种种困难,保持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继续增长和整个经济的持续发展。

二、中国经济增长带来的问题

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大力推进工业化,国民经济得到了高速发展,但同时负面问题也层出不穷,特别是对资源与环境带来的危害特别巨大。随着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以及人们的错误发展观念,不良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导致了中国生态的恶化甚至崩溃,造成了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破坏。虽然我国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自然资源丰富,但是由于地形复杂、水土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且人口众多,因而问题很多。2002年,我国共有耕地18.89亿亩,人均耕地约1.47亩,为世界人均数的45%。人均水资源为世界人均数的1/4;全国600多个城市中,一半缺水;108个重要城市因缺水每年损失工业总产值约600亿元。全国属于干旱、半干旱及岩溶地区的面积占陆地总面积的43.5%。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38%,每年流失土壤量达50多亿吨;荒漠化土地面积267.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8%。石油问题更大,按最低需求量计算,到2010-2020年,国内的开发生产估计只能满足需求的50%左右。我国很多部门、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都较低,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能源、资源的消耗量大,利用效率低,污染排放严重,带来的社会、经济损失极大。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出口,海关公布的最新统计数字显示,截至7月底,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达14821.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26.4%。其中出口8029.1亿美元,增长22.6%;进口6792亿美元,增长31.1%。累计贸易顺差1237.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虽然下降9.6%,但依然保持净出口的高速增长,这种情况通常反映了国内需求的不振。事实上,在我国经济增长轨迹发生转折的年份,几乎无一例外地出现了净出口增长成为经济增长主要动力之一的现象,由此得出我国经济的增长过于依赖出口。

三、中国经济增长的目标

当前,中国遇到了过去5年没遇到过的世界经济局面,最重要的就是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世界金融危机。2007年世界经济总量为54.3万亿美元,美国的经济总量为13.8万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25.5%,因此,美国的经济问题会极大地影响世界。今年广交会美国客商的签约量下降了3.3%就能印证这一点。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对我国宏观经济冲击最大的就是出口。多年来,我国对美的出口增长率一直保持在两位数,今年首次降到8.9%。这主要是由于三个原因:第一,次贷危机导致美国需求减弱,这直接影响了中国出口;第二,次贷危机导致美元贬值,人民币被迫升值,虽然这也带来了一些好处,但直接削弱了我国的出口竞争力;第三,就是劳动力和原材料的涨价。

而出口增长速度减慢则意味着工业增长速度放缓。据统计,我国39个工业行业中,31个增长速度在减弱;31个省份里有23个省份工业增长速度放缓,如广东省今年的加工贸易就回落了33.3%。因此,在我国内部消费力不足而必须依靠出口保持经济增长的背景下,缓解出口压力最好的办法就是拉动内需,促进消费。虽然中国目前的经济形势出现越来越困难的现状,但这不是中国经济出现了问题,而是美国经济、世界经济出现了问题,中国经济的基本面还是好的,应该对其有充分的信心。今年上半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达到10.4%,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8%,经济结构也正朝着“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中国的外汇储量已达19056亿美元,居世界第1位,而且今年后半年中国政府采取的控制物价的政策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对提升国民信心,抵御国际金融风险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目前中国经济依然增长较快,结构趋优,效益优先,民生改善。

虽然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没有变,但复杂的世界经济形势下中国经济的困难也不可忽视,对经济下行现象不可掉以轻心。虽然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达到10.4%,其中第一季度10.6%,二季度10.1%,三季度9.9%,但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抵御金融危机扩大国内需求的话,四季度可能就要到8%。因此,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将会成为后半年的经济指导方针。

四、中国经济增长的具体措施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是中国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动力所在,也是抵御国际金融危机风险,保持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有效措施。金融危机一方面也是好事,因为它能促进我国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调整。只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才能通过降低能耗、减少污染,改善金融结构,扩大内需,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具体措施如下:

(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作为当今国际社会的发展趋势,是以产品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和废弃物高效回收为主要特征的生态经济体系。由于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程度,并

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从而大大降低了经济发展的社会成本。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涵盖工业、农业和消费等各类社会活动,需要各种新技术作为支持,更需要法律规章的保障。因此,催生我国再生资源产业,不仅需要政府扶持、企业自身努力,也需要全民树立循环经济的意识。

(二)建立绿色GDP指标体系

解决自然资源和环境价值的核算问题,是建立绿色GDP指标的关键。实行绿色GDP指标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国民核算新体系,不仅有利于保护资源和环境,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而且有利于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经济效益,进而增进社会福利。

(三)积极进行技术创新

从全球发展趋势看,技术创新日益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只有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治理技术为基础,才能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因此,中国必须把技术创新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各种经济资源的使用效率,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减轻经济增长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四)经济发展转向内需为主

经济大国应该以内需为主,这可以说是学术界的共识。因为,中国不能总指望国际市场来消化过剩的生产能力。最近几年,大量的投资和出口形成一个循环,投资主要为出口服务,投资最快的是沿海、外向型的地区,为消费服务的投资则相形见绌,这样一旦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对国内经济就会造成很大的冲击,而这次金融危机就验证了这一点

(五)降低外贸依存度

从国际经验比较看,我国经济增长当前有三个突出问题:一是外贸依存度高,现已高达70%,在此前的经济发展历史上,还没有出现过一个大国曾有如此高的外贸依存度;二是第二产业的比重高,我国第二产业的比重2004年高达52.9%,比日本顶峰时期还要高10个百分点;三是服务业在2003年后比重一直下降,这是不正常的现象。这三个问题都和出口过多过快有密切的联系。

(六)增加居民收入

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占GDP比重的同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解除老百姓消费的后顾之忧,解决中小型企业资金短缺问题。这不仅有利于经济长期稳定增长,也有利于社会福利的提高。

另外,政府还要转变观念,从围绕出口的基础设施建设,转变为提高内需的基础设施建设。政府要适应新形势,减少对出口的补贴,取消一些出口优惠政策,使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尽快并轨,进而实现我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

上一篇:浅谈我国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的经济法保护 下一篇:日本外食产业发展给中国快餐业带来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