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助学金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08-21 10:55:18

高校助学金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高校收费制度的实行以及大规模扩招,使得贫困大学生数量连年上升,国家为了体现教育公平原则,出台了助学金政策。本文主要针对高校助学金管理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措施,主要包括:完善和制定相应法规;细化资助审查工作步骤;建立完整的具有人文关怀的贫困生资助跟踪反馈机制;加强助学金的教育意义。最后进行总结,指出学校在资助贫困生的同时,更要进行思想教育:接受资助的大学生有责任通过努力学习,改变家庭贫困状况,来回报社会。

【关键词】助学金 评定 监督管理 感恩教育

1 引言。伴随高校收费制度的实行,以及高校大规模扩招,家庭贫困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多。他们主要来自于贫困农村、城市低收入、父母离异、单亲、家庭成员有重病、突遇天灾人祸等家庭。贫网大学生能否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作为国家高等教育公平原则的体现,2007年5月13日,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13号文件)。对构建我国高校家庭困难的大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作了全面的部署和规定。

国家奖助学金政策实质是通过这项制度,一方面,是逐步缩小高校大学生之间经济差别。化解大学生之间经济矛盾纠纷,构建和谐校园,实现高校又好又快地发展,体现的是教育公平、教育权利平等、教育机会均等,是国家通过奖优济困的经济手段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公平健康发展的一项具体措施: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具有教育功能,是通过国家奖、助学金的发放勉励学生为中华崛起而勤奋读书,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集体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如何做好国家奖助学金发放工作,将资助资金真正发给那些符合条件的犬学生是高校工作者,特别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工作重点内容之一。一般高校助学金的发放基本上都是“申请一教师和同学评议一学校认定”这个模式。一般申请成为贫困生要具备几个条件:民政部门出具怕证明、家庭收入情况调查表、同学评议结果等。这种模式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

2 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评定过程中的问题。贫困生的标准和评定细则的制定是做好发放工作的关键。贫困生基础资料不充分,认定标准不具体,评定程序不规范,工作不细致,极易出现“吃大锅饭”,平均主义,学生以小组、寝室为单位瓜分国家奖助学金;或伪造家庭困难证明,骗占国家奖助学金;或出现帮分学生集多项资助于一身,形成高校校园内的“困难贵族”。

对申领助学金的学生资格审查不严、不深入了解学生家庭真实情况等现象大量存在:现今的贫困认定大都是要学生所在的乡政府以上的民政部门开具贫困证明即可,这样的证明比较容易获得,加上国家助学金额度加大,这就使很多非贫困学生弄虚作假;另外那些需要救助、家庭真正困难的学生可能碍于面子或怕受到周边同学歧视的原因不进行助学金申请,而面临辍学的危险。

2.2 后期监督管理中的问题。少数贫困生不珍惜机会,将助学金用来大吃大喝,大手大脚花钱,不将钱用到真正需要的方面,而与普通同学攀比。有些受助学生一拿到助学金就大手大脚花钱,追求名牌,购买一些不是非常有必要、与学习不相关的用品,把助学金在几天内就花完,在同学中影响非常不好;甚至部分学生产生依赖国家资助、“等、靠、要”国家的无偿资助等怪现象,毫无心存感激之情,不努力学习,认为助学金是自己应得的,是国家给自己的福利。

3 应对政策。针对以上这些现象,结合几年来对学生工作的调查和间接了解。笔者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应引起重视:

3.1 要完善和制定相应法规。及时完善助学金方面的法律或行政法规,提高助学金制度的立法层次;各个学校应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

3.2 要细化资助审查工作步骤。以政策公开、金额公开、资助对象公开为原则,严把审核关口。科学设计针对不同学生的资助方案,避免出现资助强度偏大或偏小等情况。对受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跟踪管理,保证资助资金用于学习,避免学生拿了国家助学金而没有用在教育上。

3.3 要加强助学金的教育意义。育人是大学重要的目的,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当然是我们重要的工作。助学金不仅仅是一笔资助,更重要的它是社会关心大学生的体现。要把助学金的发放与德育教育相结合,使每个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国家对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寄予的希望,激发全体学生报国热情,激励同学发奋学习。通过颁发国家奖、助学金,公开部分同学家庭收入情况,既体现了公正公平的原则。又有利于驱散贫困生心理上的经济阴霾,有利于同班同学之间在经济上更多的了解和帮助,更有利于贫困生心理上的和谐和班级管理上的和谐,使贫困生进一步树立自信、自尊和自强的人生观,促使贫困生心理脱贫。通过颁发国家奖、助学金对那些违纪、学业马虎、生活铺张的学生是一次有益教育,从思想精神上、经济上教育大学生要有坚强的信念,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努力促进学校的和谐建设,使国家奖助学制度产生最大的边际效应。

应通过宣传教育让学生懂得国家奖、助学金政策体现的是国家意志,是国家通过教育方式减缓贫富差距的最好手段之一,不是大学生的福利,任何形式的“吃大锅饭”、平均主义和瓜分国家奖、助学金都有悖于国家奖、助学金发放原则和目的,制造假贫困侵占国家奖、助学金是违法行为。

3.4 要建立完整的具有人文关怀的贫困生资助跟踪反馈机制。学校对贫困生资助除在认定时要做到公平、公正严格标准之外,还要有一整套跟踪反馈措施,除了对受助者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外,还要通过同班同学座谈、班主任了解情况、校园卡消费统计等措施做好贫困生的跟踪服务,堵截贫困生用资助经费高消费现象。

通过学校相关部门的追踪服务反馈,及时了解贫困生脱贫情况,同时也对个别隐瞒家庭收入、申请材料做假、校内外高消费、荒废学业的学生能及时发现,并采取停发或追回所发放的国家奖、助学金等措施,维护国家奖、助学金发放政策,最大限度地实现国家奖、助学金发放的目的和作用。

4 结论。对高校助学金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做到发放的公正、公平和公开,使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获得资助,完成他们的学业;另外,更要进行后期的监督、反馈和教育,使助学金真正充分发挥它的作用,让受助学生懂得:家庭经济贫困,不是他本人的过错,但作为大学生的他接受资助,有责任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改变家庭贫困状况,回报社会。

学校通过助学金方式对贫困生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给予物质上的资助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思想教育,在精神上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支持。特别是帮助他们摆脱自卑心理,树立积极向上、自信自强的人生观。引导他们通过自身努力克服困难,一方面煅炼贫困生社会实践能力,提高自信心;另一方面,通过劳动所得可以适当解决学习生活费用问题。同时贫困生在接受国家奖、助学金的同时,加强大学生奉献精神教育、感恩教育,激发其学习动力,使其产生强烈的回馈社会愿望,使国家奖、助学金真正发挥其物质和精神双重功能。

上一篇:落实科学发展观 发展以人为本的成人高等教育 下一篇:浅谈当前高校教学体制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