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探究式学习活动要合情、合理

时间:2022-08-21 10:15:09

开展探究式学习活动要合情、合理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明确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但在目前的科学教学中,探究式学习活动还存在着不少误区,本文就如何合理开展这一活动提出以下思考。

一、科学探究学习的开展与课程内容的教授,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做到由扶到放,渐进培养

小学是儿童迈入正规化学习的初始阶段,在情感方面小学生的自居作用、模范趋向与自我意识已取得了较快发展,学习动机多倾向于兴趣型,但知识能力有限、意志较为薄弱、抗诱惑能力差,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不能过高,同时需要更多外控性的激发、辅助和教导。科学课程学习的能力目标是促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能力,而能力的形成又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知识、形成能力。笔者认为,小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强烈好奇心和积极探究欲,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知识与能力的提升,科学研究方法的掌握相较于单纯的知识体验就显得更为重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二、课程内容的性质决定着学习方式的选择,并非所有的科学课程都适用探究性学习

《科学课程标准》强调学习方式选择的多元化,认为科学教育应以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例如学习《地球的物质――水》一课,课程要求学生知道自然界水资源的分布、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意识到水与生物的密切关系等。笔者认为,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实地调研的方式相对课堂探究学习能够取得更佳的学习效果,科学课程的学习应是各种学习方式的有机融合。有效的探究性学习首先要求学生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而教师的任务就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心理,使其经常处于一种探究的冲动之中。值得注意的是,探究性问题的提供必须有适度的探索空间和探究价值,问题太难或太易都不适合探究;教师应注重小学生对周围世界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和需要,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提倡科学课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

三、探究过程中,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不可过分干预

在科学课程教学中,实践作为最重要的学习资源,探究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决定了探究学习必须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自主学习具有主动性、开放性和自控性等特点,注重学生的学情和兴趣,探究过程中才有利于学生获得持久的学习动力。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师只是“平等中的首席”,扮演着协调者、促进者、合作者、支持者以及资源顾问的角色。科学课中的自主学习是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凸显的过程,应让学生有多维互动的交流空间,给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布鲁纳认为,学生的主体参与教学,依靠其内在驱动力,知识的获取过程是积极主动的过程,使学生形成“自我推进”的能力,发挥主体作用。因此,科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全盘引导及过分严格遵守探究学习程序的做法是不可取的,适度、弹性的课堂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教师应当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

科学课程的设置与探究性学习的倡导应用其实质就是使学生在体验和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热爱科学的意识与习惯,启发学生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科学课程改革是科学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科学探究及科学学习方法的使用与掌握,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225002)

上一篇:品德课堂活动的引领策略 下一篇:解决儿童绘画“高原期”现象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