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设计学习任务 有效开展略读教学

时间:2022-10-04 07:22:30

合理设计学习任务 有效开展略读教学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从小学第五册开始,在保持一定量选读课文的基础上,将课文分为精读和略读两种类型;并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步增加略读课文的分量,精读课文相对减少;至第九册,略读课文所占的比重与精读课文已是平分秋色了。请看下面两份数据统计。

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略读课文所占比例非常大。同时,我们还发现,略读课文不仅仅是出现在每个单元的末尾;而且出现在单元中,与精读课文交叉安排,一篇精读课文到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密切联系,是我们教学的一块主要内容。

该如何正确定位我们教师的主导角色,合理设计学习任务,有效开展略读课文教学呢?

就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语文新课标指出: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吴忠豪教授也指出:略读课文教学,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半独立地阅读课文,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特级教师徐秀春老师在《略读课文怎么教》的讲座中指出:略读课文,它介于精读与自读之间,有其特殊的桥梁作用,既要在精读模式下做“减法”:减少师生交互活动,减少小组合作学习;又要在自读模式下做“加法”:正确定位,学生在教师适度指导下的独立学习,而不是完全的自读、自练、自我思考;教师指导方面,包括下达学习任务、提示学习方法、组织交流评价等。

略读课文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半独立地阅读课文。因此,笔者摆正自己的主导角色,尝试通过在不同时段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以促进略读课文的有效教学,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读书卡引路,有效开展课前独立预习

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的开端,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过:如果我不得不将所有的教育心理学原理还原成一句话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可见,了解学情、掌握学情,以学定教的重要性。

同时,语文新课标也有这么一个鲜明的教学理念:以学定教。这告诉我们教师:每一个教学过程都是从学生的自学开始的,教师要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施教,有学才有教,不学则不教。这样,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可见,预习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推动学生不断进取的前奏曲。另外,课前预习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它能明显地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是教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

遵循着这样的理念,笔者在课前以读书卡引路,以有效促进课前预习效果的提高。

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的《慈母情深》前,可以设计这样一张读书卡,让学生进行课前自学。

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秦兵马俑》前,可以设计这样一张读书卡,让学生自习课文。

教学时,检查学生的读书卡,我发现其内容丰富:词语积累、读书收获、课外资料等非常具有个性;个别喜爱画画的学生,在读书卡上还配上了色彩亮丽的插图、花边,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学生预习的态度和收获。

如此,我们就可以借助读书卡,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充分掌握学情,以学定教。

读书卡的运用,既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又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更直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学有方向。长此以往,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必将大大提高。

二、提出问题,有效开展课内自主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加聪明。”确实,问题是读书学习的指南针,具有针对性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地诱发学生思维,培养和发展学生智能,它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又优化课堂教学,使课内学生的自主阅读更加有效。

在教学四年级上册《乌塔》时,我们可以在整体感知内容这个板块时,设计这么几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聚焦“震惊”。

1.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找一找,读一读:课文中哪些地方特别让你震惊。

在教学六年级上册《我的舞台》时,可以先提出这样的问题,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舞台对“我”有着这么神奇的吸引力,那“我”的舞台到底在哪里呢?

在学生理清脉络,明白“我”的舞台居然在娘胎里、在小床上、在院子里等有意思的地方后,再以一个统帅全文的问题来展开对课文重点句段的学习:你从哪些词句里感受到了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呢?

带着学习任务,有目的地进行针对性阅读,可以让学生明确阅读的方向,提高阅读的效率。

三、推荐阅读,有效指引课后拓展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十分强调学生的课外阅读,对学生的阅读量做了明确的规定:第一学段(1~2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3~4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5~6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小学阶段总阅读量高达145万字以上。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数字。叶圣陶老先生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课本内数量有限的文章只能举其一,只有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才能反其三,才能在应用中转化为方法、能力,使阅读水平越来越高。

但是,在现实课外阅读中,往往会出现家长不知道该给孩子提供哪些书籍,学生也不知道该去阅读哪些课外书籍的尴尬局面,或学生难以坚持阅读的困境。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及时有效地指引,并推荐课外读物,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学生的阅读习惯。

在学习了《我的舞台》后,可以设计这样的课后作业,指引学生拓展课外阅读。

1. 请课外继续阅读吴霜的《别问我的父母是谁》、《吴霜看人》等作品,写写自己的阅读感受。

2.请阅读自己喜欢的艺术家艰辛的成长故事,看看作者是怎样写的。

在学习了四年级《乌塔》后,可以提供学生以下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展。

1.阅读课外读物——《夏令营的较量》。

2.朗读诗歌——《妈妈,请放开你春天一样的温暖的手》。

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良好途径,有利于语文课程形成开放性的学习领域,使学生的思维向课外延伸,能力和视野向课外发展,拓展学生理解和运用文学语言的机会和实践领域。

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说过:让学生学永远是最好的教学方法。只有让学生自己学,他们才能会学,才能学会。略读课文教学肩负着教师指导、学生半独立地阅读课文的重担。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个不同时段的学习任务的恰当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略读课文的有效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责编 韦 雄)

上一篇: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怎样对待学生的表现欲 下一篇:初中物理课堂学习兴趣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