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儿童绘画“高原期”现象的策略探究

时间:2022-07-17 04:53:25

解决儿童绘画“高原期”现象的策略探究

小学美术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低段学生特别喜欢涂鸦,画画大胆,无拘无束。但到了中高段,画画变得胆小,依赖性强,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不敢画,生怕画不好而丢人,有的就不再画画,使绘画技能就此停留在低级阶段。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小学生绘画“高原期”。如果我们不特别关注这一时期的现象,引导学生顺利度过,会对学生绘画的后续学习产生心理障碍。

美术课堂作业设计是一条“活化、优化、个性化”主渠道外的素质拓展渠道,不但可以克服美术课堂的局限,而且还能发挥学生美术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更能有效发展学生的动手创作能力,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有效度过小学生绘画“高原期”。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作出努力。

一、多元欣赏――认识美

通过欣赏可以使学生感受美、认识美,再通过分析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美,为什么美。从中找到自己的作品定位,即“我”的作品也符合美的范畴,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产生积极的绘画动机。为此,应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认识美的能力。如笔者在教学《难忘的一件事》一课时,运用了多媒体手段将学生作品进行逐一欣赏,起到了较好的效果。首先,从作品的构图分析,这些作品都突出了主体人物。让学生通过欣赏明白在创作中应该把自己想表达的主体突出来,这样就避免出现因为构图的原因而使画面效果不好。有些作品构图灵活、动感强,就如图1的安排有聚有散,疏密对比,既有 “”构图的稳定,又有疏密间的对比冲突。其次,从色彩的角度来分析。作品的色彩是相当重要的,有些男同学却对涂色很是“感冒”。而通过欣赏可以让学生认识不同材料的运用画面呈现的效果会截然不同。如图2,水彩笔与彩铅笔的结合突出了画面的远近与主次。多样的色彩结合形式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激起学生尝试的冲动。再次,从线条的魅力分析。线条画也能表达出特殊的效果。如图,用了短线相接,不流畅的线条表现出同学之间冲突的纠结之感,丰富了学生对线条情感性的认识。最后,从人物的动态分析。作品人物的动态各异,有造型精致的,有造型粗狂的……通过欣赏和分析,使得学生的眼界拓宽,理论知识增长,审美能力提高,对绘画也产生兴趣,开始跃跃欲试。

当然,欣赏的形式还有很多。如独自欣赏、集体欣赏、参观访问等,都能共同促进学生的鉴赏能力。明白美的形式多样性,认识自己画面的独特美,确立自信心。这样对学生敢画、能画、会画,克服绘画的“高原期”提供观念上的理论准备。

二、综合表现――体验美

1.临摹学习

模仿是学生的天性,作为学习方法的模仿其重要性不可低估。学生通过临摹可以掌握一定的美术技能、学习方法,为自己创作出独特的作品提供可能。

H・加登纳认为:“儿童常常选出那种按成人标准来说是处于下一个最高发展层次的绘画作品,与发展层次较高的作品多次接触后,对其发展会起到促进作用。儿童和青少年,当他们对艺术产生一定兴趣后,就要去临摹自己认为好的艺术作品进行模仿。当他们对艺术有所进一步接触,对更好艺术品和真正的优秀艺术家有了一定的认识以后,这种崇拜就会转移,认识水平也会产生飞跃。” 因此让儿童临摹层次较高的优秀作品,使他们体会到别人创作时的感受及一些绘画性的表现技法,以弥补其绘画表现语言的不足和贫乏,帮助初学者掌握一定绘画技巧。同时我们在临摹时积极引导学生,加入对外界事物的观察、理解对临摹方法的灵活处理,这样就会取得很大的收获。

2.写生训练

“艺术教育是表达内心的体验,渲染情绪情感的手段,它更是鼓励儿童热爱生活积极追求美好未来的理想教育境界”。学生生活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神奇丰富的,但是苦于自己的美术技能水平而知“难”而退。学生的“难”不仅要引起我们美术教师的重视,更需要帮助学生来突破。笔者在平时教学中非常注重学生对生活片段的写生来解决这个“难”,引导学生细致入微地观察、熟悉和体验丰富多彩的生活,最终为美术创作服务。儿童的生活内容是丰富的。从室内到室外,从人到物,都可以成为学生写生的对象。(如图3、图4)通过写生培养热爱生活的情绪,获得丰富的生活素材,充分享受美的信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各自不同的个性也会在写生中流露出来。学生写生的兴趣和记忆的表象,便会在接触中自然生成和丰富。不断积淀头脑中的客观表象,增大其储存量,同时,提高儿童对客观事物的表现能力,培养整体观察的习惯,提高绘画表现技巧,增加儿童的自信心,逐步追求绘画特有的审美境界。这也是解决学生跨越绘画“高原期”的有效手段。

3.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我们可以安排一定的课时,给学生创造合作活动的机会。例如,让学生创作《快乐的假日》的作品(如图5)。我们先组织学生进行秋游,分组进行(4~6人为一组,组员分工明确,各有任务),让学生在游的过程中把自己的体验记录下来(当然也可以拍照和拍录像、画等),然后回到课堂上进行创作,完成作品。具体步骤如下:

(1)回放记忆:让学生说说秋游中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情,可适当地提供照片和录像带。

(2)假设:①你是旅游者,假如你就是色彩使者,那么在一块的同伴碰到熟人,或者下雨、摔倒……会出现什么颜色;②画出秋游一天的心情变化;③创作碰到色彩的作品。(以上三个方面可以任选其一进行讨论、研究)

(3)讨论:小组之间互相讨论,理出创作思路。

(4)作业:运用多种色彩的手段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制作时可以随便走动、互相讨论,制作后可以互相观摩)

(5)学生作业:教师指导学生把自己最佳的状态表现出来。

(6)小结:有兴趣的小组可以搞类似主题的创作。

(7)课外作业:可以写一写有关春游及创作过程的文章;可以进行综合创作,如漫画、连环画等;可以进行秋游图片展、作品展等等的活动,所有的活动设计都是为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开发及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提高。

合作学习不但通过相互学习提高了绘画水平,还将学生独自面对的绘画“高原期”通过集体的力量来克服,是一个很值得尝试的教学模式。

三、全面评价――升华美

作业评价也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改变过去单一的作业评价方式,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全面评价,如自评、他评、互评等形式。通过对作业的评价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学习他人的优点,提高技能水平,增强绘画的信心。学生的作业评价应以鼓励为主,批评为辅。对学生的作品不可轻易否定,要从中找出闪光点,并加以肯定。对不足之处,教师要用鼓励性语言加以提示。

针对作业评价的多元化,笔者在日常教学意设计一款印章(如图6),印在学生作业纸上,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有时学生也可以对同桌、同学相互评价。在印章设计时就考虑对学生创作时的要求,也是教师对学生评价的几个关键点,即构图饱满、色彩丰富、创意巧妙、态度认真四个方面。让学生明白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及教师评价的依据。在这里学生不仅可以明白自己作品存在的问题与优点,还得到一个重要的信息,就是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创新,鼓励学生画出自己的风格的作品(如图7~9),也就间接肯定学生个性化的东西才是美术追求的。

在作业评价中教师的评价态度要和蔼,语气要温和,学生会从心理上接受教师和知识,教师亦师亦友。还可以运用一些激励手段,看谁的作业被教师表扬的次数多,谁的作品就能贴到黑板上来;谁画得好,范画就送给谁等等,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再通过学生之间作品的比较,优、缺点的互补,让学生觉得,像教师所表扬的作业“我”也一样能表现出来,这就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此时许多学生争先恐后地将作业展示给教师看,希望得到教师的赞扬,还有些同学会在课后来找教师指导。

(浙江省余姚市东风小学教育集团 315400)

上一篇:开展探究式学习活动要合情、合理 下一篇:真是例题惹的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