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学生中的有效传播

时间:2022-08-21 05:20:21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学生中的有效传播

【摘要】大学生是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培养其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至关重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大学教育的重要任务和历史使命,思想政治教育要从深层次影响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与行为方式,提高教育的实效性,从而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思想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9(a)-0097-01

1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同志指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如何,不仅直接关系现阶段中华民族的素质,而且直接关系未来中华民族的素质。特别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如何,更是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想观念趋于成型,但仍具有较大的可塑性;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但鉴别力明显欠缺。在当今社会,新旧观念交织,中西思想交错,大学生作为比较敏感、前卫的社会群体,我们在看到其总体价值观念是积极进取、符合时展要求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到他们价值观念多样化中的迷失,思想观念混乱,对诸多社会现象的是非曲直认识不清,个人理想与奋斗目标模糊缺失。

价值观念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取决于社会的现实存在。而当社会存在发生了变化,那么,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原有的价值观念也就开始失去自己的合理根据。进入90年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初步建立,社会价值观发生了深刻变革,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也随之发生很大变化,从整体来讲,大学生群体价值观体系的建构,已经不是以某种价值观为核心的单一主导价值观为特征,而是以多元价值观为基础的兼容性价值体系。大学生是中国现代化的未来,他们的价值观念正确与否,直接决定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能否后继有人与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能否实现。如果不对大学生加以引导,势必会使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向,从而影响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的内涵及意义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此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乃至整个民族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创造力,进而形成我们的“精神家园”。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已经成为“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重要任务。

价值观念,是人们心目中关于某类事物的价值的基本看法、总的观念,表现为人们对该类事物相对稳定的信念、信仰、理想等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是和谐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只有立足国内现实、把握时代潮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集中反映我国和谐社会所追求的价值尺度和文化观念。在青年大学生中旗帜鲜明地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更深层次地影响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与行为方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3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实现大学生的自我价值,引导他们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建立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营造健康向上的氛围,反过来又以环境影响和塑造人,进一步增强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价值观。

3.1 强化外部教育功能,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校园文化是一种管理文化、教育文化和组织文化,它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内化的过程,需要全体师生员工的认同和外界的认可。在这个校园文化中,可重点发挥党团组织、学生社团、学生干部、教育管理工作者等的优势作用。

首先要优化外部环境,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同时充分发挥学校校园文化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实践表明,要建设优秀的校园文化,最根本的要求是加强教育者的自身建设。教师首先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对学生、对社会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发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的作用,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加强对校园网站的管理,规范网络内容,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手段。

其次,要重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随着社会的进步,要求思想政治课也要与时俱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必须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通过各种方式,客观理性分析和评价当代社会中各种现象及文化思潮,可以帮助学生从理论高度科学地认识复杂的社会意识现象,把握社会精神领域中的主旋律,起到以社会主义理想、价值观念和思想道德塑造人的灵魂的作用。

再次,新形势下,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必须注重在价值实践中培养。要把科学价值观渗透到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各种环节之中,经过价值实践的反复强化,形成良好的判断能力,让大学生在价值实践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通过开展“三下乡”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等,使大学生在与社会的接触中不断增加对社会的了解,找到个人与社会的结合点,提高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3.2 要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除了学校、社会的教育帮助外,大学生更应具有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成才意识,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途径,加强自我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学习中加强自我修养。学习的过程就是自我修养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同时在社会实践中和人际交往中加强自我修养,不仅调大学生要把书本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同时还注重要求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使每一位参与者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培养他们树立奉献的精神和服务的精神。

同时要正确处理一元与多样化的关系,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的内化。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经济成分并存,这反映在文化上呈现出多元化。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各种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才能建设和谐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外部教育和影响,同样需要大学生主动加强自我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成为国家合格的接班人。

总之,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不仅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外部教育和影响,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价值观;同样需要大学生主动加强自我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刘琴.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教育与职业,2008.(15).

[2] 龚启学,孙小群.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大学生价值观的树立.知识经济,2008.(04).

上一篇:毕业环节在学生实践技能培养中的作用浅析 下一篇:浅谈如何提高预防医学专业本科学生毕业论文(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