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博士”在维也纳

时间:2022-08-21 04:50:57

“饮食博士”在维也纳

2013年1月22日,编者收到了谢宏先生从奥地利发来的电子邮件:“很高兴收到你的Email,尤其是因为来自老家,倍加感怀……奥地利国家电视台播出我的烹调节目‘沉默是金’(Silent Cooking)后,收到欧洲各国许多观众的积极反响。2011年春与奥国美食家佛洛兰・赫兹(Florian Holzer)合作出了一本烹饪书《维也纳唐人街Vienna Chinatown》,略叙中国饮食的原本……”

谢宏艰辛打拼,让中华饮食文化在异国开花结果,被誉为“来自温州的饮食博士”,他用自己的勤勉与智慧,写下了一个“浙江人走世界”的动人故事。

在走南闯北的温州人中,谢宏是个另类。他开饭店很成功,传播中华饮食文化不遗余力。“吃”在他这里具备了精神内涵,润物细无声地濡染了维也纳音乐之都的人文情怀。谢宏的成功不在金钱,而是一种文化渗透。

从此岸跨越到彼岸

谢宏是在杭州出生的,5岁才随父母工作调动迁徙温州。

他读重点高中,再考大学。考上了浙江中医学院。去杭州契合了他的人生指向。虽然对学医并不热衷,但5年校园生活却是满意的。

毕业了,谢宏依然憧憬远方,却不得已回到温州。他是母亲唯一的儿子,总该尽些孝道。分配在“附属二医”,改做西医骨科大夫。母亲乐意,儿子却觉得闷,心像上了锁。过了一年多,母亲察觉到儿子心上的锁,便说,你想出去闯,就去吧!母亲也是从年轻过来的。儿子对远方的渴望她懂。谢宏连夜写信,寄给远在奥地利的姐姐,并报名上了业余厨师培训班。人们都知道学厨艺是当时出国的唯一途径。

1988年维也纳多雪的冬天,25岁的谢宏告别故土来到奥地利。骨科大夫改行中餐帮厨,他不委屈,只因漂泊的灵魂终于栖息在远方的一抹曙光里。

三年多时间,打工挣来的钱都在电影院里流走。心像长了翅膀,在银幕上飞翔。他期望在别人的故事里认识并理解自己的人生,那也许是靠近陌生世界的捷径。

谢宏细细琢磨,奥地利人的生存智慧显然更为超拔。他想,既然栖息在维也纳,就不能枉做半个奥地利人。于是找份简单工作,工作于他并无贵贱,只为衣食所需,其余时间都用来丰富自己的阅历。行千里路,读万卷书,一切从德语开始。三期语言培训,加上锲而不舍的自学,有了与人对话的能力,愈发觉出学识修养的匮乏。原以为自己在大学也算一介才子,不料在维也纳文人圈里与谁比都显出审美的狭隘与苍白。不服输,加倍恶补。谢宏读了很多书,文化、历史、美学甚至宗教,了解欧洲文明的宏观走势及细部演变,都是德文书,读不懂就吞咽下去,再反刍出来,读到最后,竟学会了用德文思维,语言障碍迎刃而解。当然,喜爱的电影依然不可或缺,那是认识生活的另一种途径,恰如坐咖啡馆,听音乐会,看画展,交朋友。行走在历史遗迹与现代建筑的夹缝里,美,在这种时候预示未来。

它的名字叫ON

如此这般过了几年,谢宏又对自己不满意了。一个人,总不能一味享受生活而不思创造吧。于是伙同韩国的厨师小伙子,在维也纳中心老集市开出一爿亚洲餐馆。谢宏始终对“吃”怀有不减的热情。想起以前在杭州上大学,几个同学到西湖边的名店打牙祭,那种味蕾的使他感到饮食还是精神层面的一种文化。所以,当域外行医成为不可能的事实时,他唯一能做的便是饮食。但与韩国人的合作遭遇了语言难题,只好分道扬镳,各走各的路。

谢宏去了维也纳中产者、文化人聚集的街区,租下一间什么都没有的小屋,在里面构思自己的蓝图。这时,奥国文化界一位朋友走进来,人称天才设计师,年纪轻轻就得过国家最高的设计金奖。他听完谢宏的构思,把小店设计装潢成既温馨时尚,又低调另类的超现代空间,仅有24个座位,却冠上简洁而饶有意味的店名ON,堪称绝版。当年,奥地利德、英文版的权威刊物《当代设计》就把ON评为全奥最漂亮的亚洲餐馆。

谢宏在螺蛳壳里做道场,对中餐厨艺做了改良,从温州菜的原汁原味出发,融入粤、川菜系,并吸取日本、泰国等东南亚菜系某些精华,形成与文化氛围相辅相成的饮食品位。

白领、绅士、文人捷足先登,为那种文化沙龙才有的优雅情致,也为与街面上不一样的中餐口味叫好。小小的ON从开门伊始就日日爆满,加桌加凳把通道塞得水泄不通,还是接纳不了要来坐一坐喝杯薄酒啜口小菜的络绎不绝的顾客,每逢周末,更要早早电话预约,否则来了也是白来。好些文化人竟说:人生三个去处,一是家,二是职业场所,三是ON。话不无夸张,却足见对ON的钟情。媒体更是争相追捧,先写店,再写菜,然后写人,奥地利几乎所有报纸杂志都热捧过ON,作为焦点人物,谢宏也与那些记者编辑处成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然而,ON实在太小,太捉襟见肘,装不下谢宏的名声了。

杯里盘外的沙龙文化

谢宏不得不搬家。

2006年6月,新版ON在维也纳夜生活最活跃的五区一条看似僻静的小街上全新亮相。新版ON比开创店大了好几倍,后花园里也能坐上几十位,可容纳上百人从容就座,这样的规模在欧洲城市的心脏地带不算小了,谢宏满意。饭店前主人是奥地利颇有学术声名的一位社会学家,谢宏初来乍到就嗅到店堂里浓郁的文化气息,他喜欢这样的气息。所以,装修时没改变原来的格局,只做了局部细节修正。设计还是那位天才的手笔,还是ON原来的简洁、唯美,只是更文化了。若不是常有吃饭的人在外排队,那扇轻轻开闭毫不张扬的门,肯定会被不经意的眼睛错过的。谢宏就要这样的效果。

新版ON一开张就满堂红。这得感谢媒体,让热爱它的老朋友知道它迁徙新址,让未谋面的新朋友循着指引找上门来。来了,尝过谢宏不断求异翻新的菜,感觉过沙龙式的氛围,便不再离弃,成为新一拨客人。

欧洲任何都市都有许多单身贵族,谢宏也离了婚,女儿长大了,回北京上了“中戏”,所以他理解单身贵族的生活方式。ON是不是该给他们独处的温馨和自在?谢宏找到奥地利最知名的白葡萄酒“绿维特灵”酿酒商,专门为ON制作了一种小瓶装的“绿维特灵”,命名为“单身贵族”,包装也是浅绿色ON的风格。谢宏与所有来ON吃饭的单身贵族都爱上了这款“绿维特灵”醇香的口感,独斟独饮,享受心的高远与旷达。

因为是夜生活区域,谢宏搬过来时没准备中午营业。但街区附近许多大公司白领、文化单位的职业文化人有意见了,抱怨午餐没有充满情调的去处。于是ON在奥地利某一天上了午餐菜谱。媒体立即叫好:ON终于让喜爱它的人有了午餐去处!

“来自温州的饮食博士”

ON独辟蹊径,似乎并未参与市场竞争,却有了名牌名店的品相,被誉为奥地利最好的中餐馆、上了十大亚洲菜系排名榜、东方菜系(包括阿拉伯、南美诸国)创意第二名,等等。真是酒香不怕巷子深,谢宏不经意打造的一扇小门,居然融进了最摩登的文化时尚。媒体人在这时都是他的朋友,与那些设计师、作家、音乐人、哲学教授等一样,所有话题会从盘里的色香延伸出去,形成精神层面的一个气场,覆盖了小小餐馆原本的意义。关于ON的文字多了,老板谢宏自然也被推搡出来,频频亮相媒体。人们称他为“来自温州的饮食博士”。

奥地利最权威的生活类出版社“阿拉卡特”找上门,约请谢宏以ON的菜系为主体,追踪溯源发掘文化底蕴,为他们做一套图文并茂的中国菜谱大系。这是一项大策划,正在洽谈筹备中。

为上海世博会奥地利馆揭幕式出版印制的《非常维也纳》一书,也用了三个页面把谢宏的ON作为维也纳中国移民的翘楚推介。

“无言的烹调”是奥地利国家电视台2010年2月开拍的烹调节目,又名“沉默是金”,介绍中国菜的原本、可能和应该的改变。每集30分钟,3道菜,由谢宏独自担纲,创意、操作、实拍,共28集,已全部杀青。每周播放一集。因含蓄、丰厚,传播中华饮食文化,深得文化人青睐。续集也在洽谈中。

同时,奥地利国家电视台一周一期的“周一文化”,还专门对谢宏作了专题访谈,述说菜盘子内外的文化精髓。节目得益于谢宏对东西方文化的参悟与渗透,做得十分精致且富有内涵。

在奥地利拥有数个城堡的商界地产大亨也对谢宏和他的ON发生兴趣,邀他加盟旗下,在总理府附近一座老宫殿典雅奢华的回廊里再造带有贵族气息的文化食廊。

当谢宏穿一件与ON同色调的衬衣坐到面前时,我感觉他的另类、他的儒雅,也感觉他内心的温柔与强悍。

他说,不是所有奥地利人都能与中国人做朋友的。一旦坐到奥地利人圈子里,民族自尊心便膨胀起来,为一些鸡毛蒜皮也要脸红耳赤争个全赢。他说,人都一样,祖国就是母亲,容不得别人玷污。

谢宏爱故乡,但也不讳言爱维也纳。维也纳是他迄今为止住得最久的城市,给了他最多的阅历,他相信自己是在这里真正成熟起来的。他学会了表达,学会了参与,也学会用行走替代驾车,只为减少城市污染,回归绿色。

二十多年岁月一晃而过,谢宏开着餐馆,却成为居住国文化圈里的中国名人。回望身后深一步浅一步的脚印,他甚是感慨。他走的路固然与他的乡人不同,心理历程其实也相差无几,其精髓还是奋斗,漂泊中的奋斗。他是中国知识分子,出来后仍在知识层面深造,便把餐馆做成文化沙龙,学习别人的,传播自己的,使东西方文明在他的ON里水融。

链接:

鲁娃,女,温州人,报告文学作家,发表、出版一系列非虚构文学中长篇,获奖多项。曾供职于温州媒体。上世纪90年代移居法国,发表、出版短、中、长篇小说与散文,如《那个时代的肖像》《诺曼底的红色风景》《他乡回眸》《欲望之桨》等作品,共计100多万字。

上一篇:浅谈地域主义与现代主义建筑的关系 下一篇:穿层消突钻孔水力冲孔防喷孔装置的研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