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惠农 要务实推进

时间:2022-08-21 02:20:40

信息化惠农 要务实推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各级邮政部门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深刻认识服务“三农”的重要意义,以高度政治责任感做好服务“三农”工作。围绕新农村建设的战略目标,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促进农民增收减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建立邮政服务体系是服务“三农”的有力手段

邮政服务新农村,在完善配送物流、储蓄保险、资金流通、信息传递服务体系方面大有可为。邮政部门将进一步拓展农村绿色流通通道和资金信息服务渠道,促进新农村文化文明建设,发挥农村邮政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一)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畅通的物流配送渠道

建设新农村的基本内涵是发展生产,推进农村产业化,发展高产高效的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稳定增长。目前,农村一些地区流通体系不畅已严重影响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不论是工业产品流入农村,还是农村的农副产品流出,都缺乏完整高效的流通渠道。因此,将适合我国农业生产的各种先进技术、农资产品送到农村,为农民提供不断完善、方便有效的培训、指导、销售和使用服务,需要加强农工商贸流通物流配送服务网络建设,建立一个有效运行的社会服务体系。

邮政依托自身独特优势,通过多方合作,优势互补,不断优化农村流通体系,在农村地区的农资配送、商品流通领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邮政覆盖面广、点多、线长,是沟通城乡联系的枢纽和桥梁,具有服务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的独特渠道优势。邮政现有1/3的职工、2/3的邮路、3/4的网点分布在农村地区,仅在农村就有3万多个营业网点。一方面,邮政配送使产品从生产企业只经过邮政一个环节就能到达农民手中,加快了流通速度,降低了流通成本;另一方面,通过邮政配送的农资产品将假冒伪劣产品挤出农村市场,维护了农民利益。

邮政系统可以依托遍布城乡的邮政服务网点和配送体系,从已经探索成功的种子、农资配送入手,逐步向农村地区适销对路的日用百货配送服务延伸,在原有网络上增加生产生活产品配送、农业信息、代订送火车票、代送单证照等服务项目,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二)为农业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服务支持

在农业发展面临转型与升级、农村经济增长进入新阶段的关键时期,农村金融体系中仍存在许多不利因素,成为制约“三农”问题的瓶颈之一。近年来,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农村金融体系呈现弱化趋势,金融产品单一,融资渠道狭窄,农村融资难问题较为突出。发展“三农”经济,必须优化农村融资环境,加大金融的资金支持力度。

邮政金融是农村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邮政能够为农民提供储蓄、国内国际汇款、绿卡消费、保险、代收付费等项基础性金融服务。特别是邮政储蓄资金自主运用以来,邮政通过协议存款、债券交易、小额质押贷款等项业务,直接为“三农”提供资金支持,保障农村生产和消费,支持农业生产,服务农民生活。

小额贷款、汇兑、绿卡缴费、送款等业务,及不断推出的各类信贷、结算、保险、中间服务等金融工具和产品,显示农村邮政储蓄正自主运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办理借贷服务,保障农村生产和消费,支持农业生产,服务农民生活。

邮政金融服务是农村社会公共事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参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可针对广大农村农民开发养老保险、简易人身财产保险、涉农产品保险等险种,发挥社会稳定器和农村经济保护伞的作用。建立、完善农村邮政储蓄信贷信用体系,创新农村邮政投融资体系建设,将城市开办的金融业务在农村推广,引领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意义十分重大。

(三)为农村文化产业拓展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我国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异不仅体现在经济上,还表现在文化方面。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文化事业、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供给不足,文化活动较为贫乏,城乡文化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邮政拓宽了文化产品服务“三农”领域,建立了农村文化产品流通、发行、配送和分销网络覆盖,增强农村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各地邮政通过农村出版物发行,为县、乡文化图书馆(站)配送书刊,配合农民文化设施建设,推荐农村适用读物,鼓励引导农村全民读书,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繁荣了农村文化市场。

二、邮政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现状

长期以来,邮政部门一直高度重视服务“三农”工作。除了传统的通信服务和金融服务外,近年来邮政部门还充分利用邮政网络的优势,积极服务“三农”,不仅有效净化了农村的流通渠道,促进了资金向农村的流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初步建成渠道畅通、运作规范、服务优良的连锁配送体系

邮政部门针对广大农村流通渠道不畅的问题,初步建立一个覆盖全国主要农业省区、技术比较先进的连锁配送网络。

2005年,新增农村连锁配送网点6万处,服务网点总数达到19万处,覆盖全国27%的行政村。江西、山东两省行政村服务网点覆盖达到80%以上。目前,以乡邮员、代办员为主体、吸纳农村科技带头人、致富事业带头人、种植大户参与的配送队伍初具规模;由农技部门、研究机构、生产厂家等多方参与,邮政内部培养、外部引进、社会聘请相结合的技术服务队伍正发展壮大;“先示范、后配送”,“收订到农户、配送到家门、服务到田头”,“时间上跟进、产品上叠加”等服务模式不断完善。

依托这个服务体系,在全国20多个省份,邮政服务的农田面积达到2.9亿亩,直接服务的农民达到1.5亿人。邮政部门配送的产品日益丰富,已有8个系列140多个品种,涉及种子、肥料、农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酒水、乳制品、日化产品等领域,并向农村公共事业服务延伸,如农村第二代身份证寄送、火车票订送服务等。如在江西,邮政介入农资配送渠道后,种子价格每斤由9元降至不到6元,省邮政2005年配送种子3000吨,仅此一项就为农民减负近2000万元。

(二)通过邮政储蓄为“三农”提供金融支持

在商业银行大幅收缩农村机构的情况下,邮政部门一直在农村地区保持着两万多个储蓄网点和3.4万个汇兑网点,为农民提供储蓄汇总和多种代办服务。

目前,遍布城乡、贴近百姓生活的邮政储蓄和汇兑网点,成为沟通城乡居民个人结算的主渠道。据统计,2005年通过邮政储蓄和汇兑,实现的从城市到农村的资金流量为13000亿元。仅广东省春节期间就汇出400多亿元。邮政储蓄和汇兑两大渠道有效促进了资金从东部到西部、从城市到农村的流动。

为方便农村资金流动,邮政为外出打工农民免费提供绿卡,方便农民办理邮政储蓄异地交易、ATM存取款、POS消费等业务。河南邮政还积极探索代收农电费的新路子,为每个农民建立一个账户,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

此外,在邮政储蓄资金自主运用以后,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协议存款、购买农业发展银行等机构提供资金,积极支持“三农”。自2003年自主运用资金以来,累计向88家农村金融机构提供资金1861.52亿元。

三、健全邮政服务体系的主要任务

贯彻落实党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充分发挥邮政优势,为农业发展提供重要的渠道基础,为农村繁荣提供有效的资金保障,为农民生活提供丰富的文化服务,是我们面临的重大历史任务,必须积极面对,进一步提高邮政“惠农”的水平和能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2006年,山东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目标:到“十一五”末,基本构建起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信息化支撑体系。建成较为完备的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通信服务“村村通”向深层次推进,基本实现各类涉农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信息技术对于农业增加值的贡献率有较大提高,部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利用电子商务的普及率达到90%以上,全省65%的乡(镇)和50%的行政村基本实现农村管理信息化。如何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结合山东实际,概括来说就是“四个突出,两个加强”,全面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技术应用。

四个“突出”。一是突出农业生产信息化,积极探索发展高效农业新路子;二是突出农产品流通信息化,促进市场繁荣、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三是突出农村管理信息化,提高农村科学决策水平;四是突出农村社会服务信息化,促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两个“加强”。一是加强实用性信息产品和信息系统在农村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体系综合作用。以加强农村远教站点管理与服务,促进“管、学、用”为目标,通过使用客户端监控和远程开启软件等,保障农村远程教育网络的使用效果。二是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要制定出台《山东省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发展规划(2006~2020)》,引导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不断加大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努力提升农村信息服务能力。

“十一五”期间,山东将重点推动农业生产信息化工程、农产品流通信息化工程、农村管理信息化工程和农村社会服务信息化工程四大农业信息化工程,以加强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全面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

农业信息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要走的路还很长。但毋庸置疑,农业信息已经成为一种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渗透到山东省农业资源的各个方面,在山东省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电子商务+连锁超市――“好日子”打造农村电子商务新模式

河北省信息产业厅

尽管电子商务让人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购物的便利,但如何将保质保量的商品送到农民消费者手中却一直是困扰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瓶颈之一。而品牌效应、良好信誉、密集的物流配送体系和广泛分布的终端网点,恰是农村连锁超市的优势。能否将“实体店”与“虚拟店”两者结合起来,优势互补呢?

答案是能。

河北好日子公司推出的“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就是这样一种连锁超市实体网络与电子商务虚拟网络结合的新型商业体系服务平台,只不过其服务对象主要在农村。

好日子公司立足河北中小城市、县、镇村市场,建设社区便利型商业网络,以经营快速消费品和餐桌食品、农资、农具为主,主要针对城镇及农村家庭消费市场。由于好日子公司具有遍布河北农村的连锁超市实体网络,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可以配合密集的乡村连锁网点,以数字化、信息化的手段,通过集约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成体系地跨区域跨行业联合,构筑紧凑而有序的商业联合体,降低农村商业成本,扩大农村商业领域,使农民成为平台的最大获利者,并使商家获得新的利润增长。

目前,好日子公司通过连接上下游供应商,搭建了产、供、销三者相结合的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民提供了各类生产、生活、技术信息。

好日子农村电子商务平台依托好日子公司的资源,采用连锁形式对农村连锁店实行采购、配送、经营、核算、价格、管理及形象的统一管理和集中监控,实现了经营资源、品牌资源、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相互共享。同时对传统农村商业流通体系改造和重组,输出一整套管理制度、管理技术和操作规范,全部乡村门店都建立POS系统与总部联网,实现了直放式商品服务管理。

好日子的店铺也由此成为当地农民的信息中心,为优化农村商业流通机制,规范农村农资市场体系,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化进程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好日子电子商务平台的定位是通过网络平台嫁接各种服务于农村的资源,拓展农村连锁超市业务服务领域,使之进而成为遍布乡、镇、村的三农服务站;以店养站,并作为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的实体终端直接扎根于农村,服务于“三农”,真正使“三农”服务落地。

这种新型的商业服务体系可以缩短商业供应链环节,扩大跨行业服务应用领域,充分挖掘农村市场潜力,并广泛传播服务于农村的实用商业信息、科技信息、生活信息和生产信息。由于该平台的渠道模型为一级渠道模型,所有乡村门店就是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的唯一渠道,也是末稍渠道。通过建立统一管理、统一配送、统一服务的现代流通连锁模式,好日子公司为农民提供廉价、优质、安全、可靠的放心商品同时,不仅满足了农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还进一步使假冒伪劣产品失去了生存空间。

在好日子公司的蓝图中,将以70个河北省县级供销社为核心分中心,建立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服务于“三农”的农村新型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系统,并在两年内实现河北省全省联网,三年内将系统推广到整个华北地区,实现3000万农民在网上进行交易,交易额实现30亿元以上。

目前,各地都在进行信息扶农的实践和尝试,河北好日子公司推行的“农村电子商务平台” 服务模式和思路无疑是一种创新,值得其他地区学习和借鉴。但各地情况千差万别,跟农业相结合的信息化模式还须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这样才能实实在在为“三农”服务,使信息化发挥最大威力。

上一篇:让MP3连放100小时 下一篇:东方宽频欲“杀鸡儆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