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培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3 09:20:34

信息化培训总结

信息化培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培训;调研报告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7-0040-03

一、背景

教育信息化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教育信息化硬件环境建设和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应用的阶段,各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结合新技术的教育管理创新及教学模式应用的探索上,随着移动互联网及云平台等新的信息技术支撑平台及数字化学习环境的日益普及,教育信息化对教育工作者的信息化管理与教学支撑服务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教育信息化培训的现状

基于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系统各类人员的能力要求,我们对目前各级各类学校开展的教育信息化相关培训的现状做了一次调研。

1.调研目的

(1)了解近几年教育信息化培训的现状。对国内电大系统、中高职院校及部分高等院校以及企业等其他机构组织的与教育信息化培训相关的活动进行较大范围的调研,获得近三年教育信息化培训开展情况的真实信息。

(2)挖掘培训的真实需求。期望通过对这次调研结果的统计分析,发现培训对象结构、培训内容及培训方式上存在的问题与不合理之处,并从中挖掘出教育信息化培训的真实需求。

2.调研对象

有全国43家电大院校系统提供的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教育信息化相关培训、100家高职院校提供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100家中职院校提供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20多家教育服务类机构和企业开展的有关教育信息化培训活动。

3.调研方式

通过对调查对象公开网站的教育信息化培训信息、招生简章、通告通知以及学员公开发表的培训心得等进行搜集和整理,统计出全国44家电大院校、200所中高职院校以及多家教育服务类机构近三年来开展过各种级别和类型与教育信息化相关的培训情况,并对调查结果进行进一步的归类分析。

4.调研内容

调研信息内容涉及培训的主办单位、培训规模、培训对象、培训时长、培训方式以及全部能了解到的具体培训课程内容。

5.调研结果

此次调研涉及了43所电大院校、200所中高职院校及部分师范院校,另外一个重要部分是调研了20多家教育服务类企业,获得与教育信息化有关的培训共153期,其中以师范院校和电大开办为主,高职院校有不定期的内部培训活动,而中职院校一般是外派型培训。

(1)在开办规模上,根据培训班类别的不同会有两种较大的差别,一种是对外的招生培训,影响力较大。一般由电大和部分师范院校举办,诸如面向全省或全市的集体培训,也有定期和不定期两种形式,但规模都相对较大。另一种是对内的培训,影响面也较窄。主要是面向校内的教师或教学管理和辅助人员,培训规模基本在几十人以内。

(2)在培训方式上,除了湖北广播电视大学、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及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开展过为数不多的在线学习及视频会议方式的培训之外,其他院校和机构进行的均是线下的课堂面授培训,并且一般是一至两天的短期培训。

(3)在培训对象上,主体可以分为学科教师、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三类。这里培训对象是按照培训机构开设课程针对的目标人群进行的分类,其中,管理人员针对的是各院校校长、教务处领导及其他教学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包括教务教学系统管理人员、信息中心技术人员、图书管理员等,还有其他教育信息化相关工作人员、社会上信息技术爱好者。在此次调研获得的153期培训中,针对学科教师的培训有88期,面向技术人员的有63期,而面向管理人员的只有7期。

(4)在培训课程内容上,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培训内容也会呈现明显的偏向性,但总体可以分为三类――理论理念类培训、技能类培训及应用类培训。就目前的开展情况来说,以教学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培训居多,面向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以及面向管理人员的统筹规划与实践应用类的培训还比较少。

(5)对于培训内容的发展趋势,可以通过培训课程内容的三个分类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进行调整,并得到近三年教育信息化培训关注热点的转移情况。

A.理论理念类培训

从2011年到2013年,教育信息化培训课程经历了一个较为快速的发展和转变,从一开始对信息化教育教学的认知到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理念和思考,仅仅一年后的2013年在教师教育信息化培训行业便开始关注到信息化与课堂教学创新、信息化管理的反思与改进、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原则的研究、信息化学习方式的探讨以及在线学习、终身教育等构建学习型社会的知识领域。

B.技能类培训

技能类的培训也经历了从计算机基础、网络软硬件知识、多媒体制作技术、教育管理及教学信息化平台操作、网站设计与开发培训转向课程开发技术、互联网资源的高效获取与利用技能、课件制作与课程建设技术、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智能交互教学方式、移动互联网开发技术等更加精细化、智能化的培训内容。

C.应用类培训

应用类的培训主要集中在信息化教育教学管理平台的培训以及信息技术在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从统计结果来看,平台的应用和管理培训较多,而教育教学工作者的信息化能力提升上的培训还比较欠缺。

6.调研的不足之处

此次调研主要以网络调查的形式展开,没有进行培训主体的直接探访。只对公开发表的信息进行了系统的统计,对于没有在网站或其他公共渠道上消息的培训并未作统计,因此所搜集到的信息也可能是不完全的。但这只作为我们对教育信息化培训现状总体上的把握,而各院校培训开展的情况和总体趋势是基本一致的。

三、调研结论与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调研结果的总结分析,我们发现目前的教育信息化培训呈现以下特点:

1.培训项目缺乏长期稳定性

由目前的调研结果来看,短期的培训课程较多,定期的培训项目较少,缺少能够提供长期稳定培训的机构和组织。各级各类院校举办培训活动的随意性较大,外派培训对于参训人员的选择上也存在很大随机性,不能满足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升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的需求。

2.培训覆盖面较窄

教育信息化培训的对象主要有三类人员――学科教师、技术人员及教学管理人员,目前的培训活动主要是面向学科教师,针对管理人员和教学服务技术人员的培训目前还比较欠缺。

3.培训内容单一缺乏系统性

在调研得到的培训信息中发现,现阶段的教育信息化培训课程集中在网络化信息化软硬件的操作使用等新技能的培训上,缺乏涉及学校信息化统筹规划与设计实践能力的培训。

4.缺乏科学的培训教材

纵观历年来的教育信息化培训,学院学习的教材大都来自培训讲师个人制作的PPT,没有经过专家多方论证的统一学习资料,在内容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全面性上难以得到保证。

5.培训方式没能与时俱进

虽然现在网络学习已经成为成人教育的主流发展趋势,但从调研中发现现阶段的培训绝大部分是短期的面授课程,很少有通过线上学习的形式进行培训课程的引申和延续。

四、对教育信息化培训的建议

不管是国家教育部对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规划与部署,还是时代科技进步对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的能力要求,教师及教育管理和辅助人员对教育信息化能力提升都呈现出极大的需求,根据对提高教育技术能力的方式调研得知,受教育工作者欢迎的提升教育信息化能力的学习方式依次是参加培训(59.61%)、团体协作(16.94%)、专家讲座(13.68%),这与实际方式自学(56.68%)形成很大反差。因此,形成长期性、稳定性和有效性兼备的教育信息化培训渠道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切身需求。

1.形成长期稳定的培训体系

教育信息化发展到现在,规模庞大,所需求的教育管理、教学指导与应用能力已经远远超出了教育工作者当时所接受教育的能力范畴。应急性、零散的随机培训已经不能满足教育工作者提升自身教育信息化能力的需求。因此,对于教育信息化能力提升这一长期性的需求,必须建造能够满足教育工作人员需要的规范性培训体系,不仅要有传统的面授课堂培训,还应有与面授课程相关联的在线学习资源做培训的引申和后续应用及反馈,教育信息化培训现阶段亟需专门性的培训渠道来提供长期稳定的培训服务。

2.开发针对具体岗位和人员的专门性培训教材

教育信息化能力需求与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具有很高的一致性,但由于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差异,教育信息化程度也有较大的差别,同时,不同工作岗位对于教育信息化能力的职责和要求也不尽相同。要保证教育信息化培训的有效性,就需要开发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教材,不光要考虑地域和发展阶段的差异性,同时也要将职业教育信息化自身的特点纳入到培训内容之中。另外,在教材审核上,应将能否适应具体工作岗位的需求作为衡量标准,同时,由于科技更新速度的加快,培训内容也要跟上持续更新的节奏。

3.线上与线下结合

目前来说,市场上具有良好学习体验的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培训还没有较为典型的案例。教育信息化学习人员需要的不仅仅是门户网站上的招生通告和报名表,他们更多关注的是培训内容是不是所需要的知识,能不能找到相关的学习资料进行个人的预修,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没有一个圈子方便共同讨论困惑的难题,以及培训结束后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经验总结,能不能依托线上的学习通道反馈给讲师和更多的学院,进行持续性的讨论研究,共同进步。因此,在筹备教育信息化能力提升培训之初,就将培训的延续性作为设计的最重要原则。

4.培训资源共享

培训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是极其耗时耗力的事情,但大部分培训班在面授课程结束后便束之高阁,利用率与开发成本严重不相符,由于知识更新的加速,课程本身被再次利用的机会也比较小,也造成了培训费用昂贵的现状。在网络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学历教育如网易公开课等已经开始引进各种优秀资源,充分发挥学习平台的作用为学习者服务,作为教育信息化本身内容的培训工作也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通过线上的网络渠道将开发的课程通过免费或收费的方式进行有效传播,同时也将培训课程本身曝露于公众的审核与评判之下,大浪淘沙,优质的内容能够得到更多的肯定与推广,更有可能被应用于工作实践当中,进而获得更多的反馈和关注。

参考文献:

[1]陈涛,吴青青.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在教育信息化上的建设[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0).

[2]吕艳芬.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个案研究[J].科技资讯,2011(30).

[3]曹佩德,马林妹.创新教师发展之路――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1(9).

[4]杨渊云,周航.始终把教师培训贯穿于广西教育的全过程[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8).

[5]王海燕.教师培训的意义回归[J].教育科学研究,2011(12).

[6]网络环境下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探究[J].青海教育,2011(Z3).

[7]曹志国.教师培训,如何更有效地转化为“专业成长”[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2(1).

[8]侯晓红.探析当前教师培训学分制管理的信息化[J].河南教育(下旬),2012(2) .

[9]丹林.循序渐进:有效教师培训的必然要求[J].中国教师,2011(11).

[10]瞿凡.高职院校教师培训途径及策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15).

[11]王晶.教师实践性知识对教师职后培训的启示[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5).

[12]王明高.教师职后继续教育的几个误区及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15).

[13]张红.专业化背景下的教师知识结构[J].科技信息,2010(36).

[14]涂云海.基于胜任力的高职院校教师培训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0(22).

[15]粟艳玲.高职院校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10).

[16]唐丽萍.基于知识结构的高职教师培训模式的建构[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11).

[17]邹娅玲,王艳,邹艳梅.高职院校教师培训需求分析[J].经济师,2010(11).

信息化培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信息化培训;核心竞争力;业务流程

[中图分类号] R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4(c)-0185-04

[Abstrac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raining is a branch of hospital training, and also a new direc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ospital training. In our country,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raining has gradually developed,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hospital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clarify the impac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raining on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hospital, and put forward the specific methods and steps of hospit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raining. With reference to the domestic training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aspects of research result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raining for the formation of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hospital according to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ospital's running efficiency and information level. Given consideration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nly with hospital leaders' full attention, dedicate personnel, appropriate training plans, clarified training targets, properly designed training contents, full commitment to training enhancement, and sensible training system, can hospit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raining in China be utterly achieved. During the "13th Five Year Plan", according to the training steps proposed by this paper, the effect of hospital'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raining and core competitiveness can be improved.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raining; Core competitiveness; Business process

医院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持续改进的复杂的系统工程[1],信息化培训的好坏直接决定信息化项目是否能够发挥作用,最终影响医院的管理水平与核心竞争力。在“十三五”期间,信息化对医院的影响,将逐步由支撑作用转变为驱动作用,信息化培训对医院核心竞争力形成,将产生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有效推进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需要深入分析医院信息化培训的实施,探索通过医院信息化培训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全面做好信息化培训工作。在影响医院信息培训工作的因素中,领导对信息化培训的重视程度以及医护人员的培训意识起到决定性作用,信息化培训计划、培训需求、培训内容、培训效果以及培训评估也是影响培训好坏的重要因素。在当今医院中,高效高质量的信息化培训是实现现代化医院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有力保障。

1 信息技术及培训对医院运营所起的作用

1.1 医院信息化程度对医院运行所产生的作用

医院的运行效率,与它的信息化程度有密切的关系[2]。现代医院要提供让患者满意的服务水平以及让管理者满意的运行效率,就离不开信息化应用能力的大力提升,信息系统在降低医院成本、节约人力与提升服务效率与服务质量方面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在“十三五”期间,信息化对医院的作用,将逐步由支撑作用转变为驱动作用,强有力地推动医院各项业务深入发展。在最近几年,国家卫计委加大对各级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的推动力度,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很大程度上加快了医院信息化的建设步伐。在判定医院综合管理水平时,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已经成为社会评判的重要指标,也以客观尺度体现了医院核心竞争力水平的高低[3]。

1.2 医院信息所包含的内容

在医院的信息平台上,信息可分为医疗信息、财务信息与决策管理信息,在这三部分信息当中,医疗信息是主体,财务信息是结果,决策管理信息是方向。医院的医疗信息,对减少医疗差错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医院的财务信息,可以让医生和患者更清楚地了解费用明细,减少因为费用而产生的医患纠纷,提高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4]。构建一个具有最佳质量和服务流程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提升医院的运行效率,为患者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

1.3 信息化对医院管理再造的作用

现代化的医院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先进管理模式与管理流程,信息化是医院管理流程再造和优化的推手[5]。通过信息化,对医院的流程进行再造和整合,改变管理模式,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医院管理机制。

1.4 信息化培训对医院运营的作用

信息技术在不断推动医院发展过程中,除了信息系统本身的可靠性外,起决定性作用的还包括医务人员对信息系统的认识、掌握和应用。医务人员所掌握的信息系统基本概念,对于正常发挥信息系统的功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医务人员的信息化培训,是提高他们信息素质及技能的必要条件。

医院不仅要为患者提供很好的服务,同时也是培养人才的单位,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应是高质量人才培训的附属品。医务工作者是否能够充分发挥其业务能力,对医院是否有归属感,信息化的培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伴随着着医院业务发展,信息化业务在同步更新,而医务工作者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提高,才能适应医疗改革变化的需要。经常性的信息化培训,能够对医务人员的工作技能产生持久的提升作用,让他们感到信息时代良好的文化氛围,有助于调动其学习热情,不断提高信息化素养[6]。

2 信息技术培训与医院核心竞争力

2.1 医院核心竞争力

医院核心竞争力是指能够使医院在某一或某些领域实现持续竞争优势的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组合,形成的一种难以被模仿的、优于竞争对手的能力[7]。核心竞争力在医院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直接关系到医院生存和进一步的发展,任何医院要在医疗市场占据主动地位,就必须培育并拥有医院独特的核心竞争力[8]。

2.2 信息化对医院核心竞争力形成的作用

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需要长时间人才、技术、知识、文化的沉积[9]。医务人员素质和学习能力是现代医院竞争力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素质和服务技能,已成为提高医院市场竞争力的必经之路[10]。

2.3 信息技术培训对医院核心竞争力形成的作用

医院信息技术培训是为提高信息工作者的素质所进行的一系列培养和训练的活动。随着信息技术在医疗行业的迅速发展,信息化技能在医务工作者整体技能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医院的信息化培训,能够提升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技能,适应现代化医院的发展要求,使他们具有成就感,将直接影响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当前医院科技创新对信息技术依赖与日俱增,通过信息技术培训提升医院整体信息化水平,为医院创新提供良好的氛围,会持续激发和推动医院的科技创新能力,将医院核心竞争力不断进行提升,从而为医院成长提供不竭的动力[11]。在医院核心竞争力培育与形成过程中,信息技术培训将起着重要推动和促进作用。

3 医院信息化培训的现状

3.1 对医院信息化培训缺乏正确的认识

一方面,对信息化培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对信息技术培训不太重视,往往会认为信息技术培训对于员工素质提升收效不大。另一方面,医院的工作人员经常以应付来对待信息技术培训,使信息技术培训流于形式。

3.2 培训内容没有与信息化现状相结合

3.2.1 培训需要紧密结合医疗服务流程 信息化培训有别于学历教育,应根据对医院培训需求的调研来确定培训内容,根据培训内容制订培训方案。基本上是,医院上什么信息系统,就需要进行相应系统的培训。

3.2.2 一些培训课程缺乏针对性 许多医院为使用者开设的培训课程缺乏针对性,只是注重理论培养,而缺乏对应的技能训练,培训对象不能形成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医院信息化培训没有专门指派的人员负责

很多医院信息中心没有设专门的培训岗位,从外聘请的信息技术培训教师,不了解医院实际信息系统运行流程及需要通过培训解决的问题,导致信息技术培训课程的开发,没有切实的针对性,培训收效甚微。

3.4 医院信息化培训形式单一

目前,医院进行信息化培训,还是传统单一的教师授课、学生练习的模式,这种模式对时间与地点有比较强的要求,对于工作很忙的医护人员,往往取得不了很好的培训效果。

4 医院信息化培训的实施

4.1 医院一把手要充分重视

医院信息系统保证医院业务有效流动,在其流动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医院各部门、岗位。因此,针对信息系统的使用而进行医护人员培训必然涉及全院,院一把手的亲自参加与组织是必要和重要的。当新系统上线时,院一把手要亲自在有关医院行政会议上做详细的部署和要求。如果一把手能够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信息化培训测试,对信息化培训所产生的影响力是非常巨大的。只给信息技术部门提供人力、物力,没有院领导的参加,是无法做好信息化培训工作的。在重要的关键点,一把手的示范作用更是起到别人无法替代的效果。

4.2 培训任务由专人负责

医院进行信息化项目培训开始之前,院主管领导应将培训任务指定信息中心的专门人员负责,由其负责组织制订培训计划、培训大纲,评估培训质量,组织实施全院职工的信息化培训工作[12]。

4.3 信息化分级培训

在医院,信息化培训按照不同的培训对象,可以划分为高、中、低三级。院领导的培训主要是以提高信息化战略决策能力为目的,一般通过参加国外、国内医院信息化领域相关学术会议、论坛进行交流,了解业内信息化的发展趋势,理清医院的发展思路,加速医院发展的决策过程。对中层管理干部的培训,应派中层干部分批到信息中心接受培训,不断从实践的总结和理论的指导上,提高信息化的业务技能。除了医疗信息业务系统必须掌握的技能外,主要侧重于管理信息系统的培训,使中层管理人员能够用信息系统,更好完成医院管理的相关工作内容。对于一线接触患者的医护、医技、收费和药房人员,侧重于本职岗位专业信息技能培训。针对一线工作人员,在使用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强化培训。在培训中对于潜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医护人员进行重点培训和强化培训,使他们成为一线培训中“传、帮、带”的老师,为新进入工作岗位的医护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使新来的医护人员的信息化技能得到提高。

4.4 树立正确的信息技术培训意识

4.4.1 院领导召开培训专题会议提高对培训的认识 首先,由院领导班子召开专题会议,院领导明确指示:建好、用好、管好信息系统的前提和基础,是医务工作者的培训。从院领导角度强调信息化培训的重要性。其次,利用院周会、医院宣传栏、讲座进行广泛宣传,树立职工信息化培训意识,调动全院上下每个人的积极性。

4.4.2 培训需要全院提高认识与通力合作 医务工作者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想要取得好的培训效果,前提就是让他们认识到信息化培训目的和意义,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自觉地以更高的热情投入信息化培训中,更快地接受新技术。另外,通过培训也能促使医务工作者更多了解信息领域发展趋势,提高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在医院要形成一个好的信息技术培训氛围,需要医院各相关职能部门通力配合,才能保证整个医院信息技术培训工作有序推进,形成全院信息化培训氛围,最终提高培训效果。

4.5 制订培训计划

信息技术培训计划包括培训目的、目标、原则、培训需求、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方式、方法、培训组织人、培训师、培训经费预算和培训效果预期等[13]。信息系统人员的培训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建立培训计划是必要的,可以防止随意性、临时性和简化性。科学制订培训计划有助于信息技术培训有序进行,保证培训质量,使培训项目顺利实施。

4.6 对信息化培训需求进行明确

①通过信息技术培训,消除员工信息化素质差距,在解决制约医院发展的问题中,能起到哪些重要作用;②为消除员工信息化素质差距,需要开发哪些培训项目,哪些项目是最紧迫的;③培训对象、培训的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考核方式是否在每一个培训项目得到明确的体现[14];④医院现有的培训资源;⑤可利用的外部资源;⑥培训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

4.7 科学设计培训内容

新员工培训、岗位培训和前瞻性培训是信息技术培训的主要内容。①新员工的培训:对于新员工,通过信息化方面培训,使他们熟练掌握工作岗位所要求的信息知识和技能,更好地使用信息系统为医院服务。②岗位培训:是指根据岗位要求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而为在岗员工安排的培训活动。做这种类型的培训在医院必须建立职工岗位目标,明确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医务工作者必须掌握的信息知识和技能。③前瞻性的信息培训:是指为适应医院未来战略发展而培训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4.8 提高培训效果的方法

4.8.1 信息技术培训和绩效结合 为保障培训效果,需要将医院信息技术培训和绩效结合起来,以提高培训效果。实践表明,信息系统的培训和绩效相结合,对调动医务人员培训积极性发挥了积极作用。

4.8.2 线上与线下培训相结合 传统的培训方式是通过培训老师,对全院接受培训的人员进行现场培训。现场培训要求培训人员在特定的时间接受特定的内容。线上培训就是在网络上进行培训,这种培训模式紧密围绕医疗人员的需求展开,将文本、视频、图片各种资源整合到一起,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学习者提供针对性的学习体验,获得类似真实环境的操作实践,满足学员现实与未来的需要。线上培训教程可以反复观看,医疗人员可以利用碎片时间完成培训。线上学习方式过程中,学员可以参加线上讨论,加深对培训内容的了解。在学习过程中,培训系统通过要求医疗人员对所学内容随机答题,来检验他们是否已掌握所学内容。全部学习完毕,到现场接受面对面的培训,直到通过现场测试。这种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培训,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传统培训在特定时间很难集中医疗人员进行培训的弊端,使培训人员能够利用零散空闲时间进行学习。慕课与翻转课堂就是这种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培训模式的典型代表[15]。

4.9 建立信息化培训效果评估体系

4.9.1 教育评价的定义 泰勒认为,教育评价是一种测量课程和教学方案在多大程度上达到教育目标的过程。比贝认为,教育评价是系统地收集信息和解释证据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做出价值判断,目的在于提供反馈并指导评价者进一步的行动[16]。

4.9.2 信息技术培训各环节的评估 信息技术培训包括四个主要方面,一是确定培训主题,二是教学计划和课程的开发,三是教学的实施,四是检验培训的效果[17]。为了提高信息技术的培训质量,在各环节都需要质量评估。只有通过不断的评价和反馈,才能不断加强医院信息化培训的效果,提高信息化水平和综合素质,从而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18]。

信息技术培训评估过程包括:①培训前和培训后学员素质状况变化的评估。评估学员培训前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在培训后通过调查及测试,与学员未培训时的知识与技能状况做比较,对学员知识和技能的变化做出评估。②课堂学习效果的评估。要求学员填写教师课堂授课评价调查表,从课堂角度,直接了解教师授课的效果以及学生学习心得体会。③培训结果考核。通过采用笔试、答辩及技能演练的方式,考核学员是否掌握了培训内容,培训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④培训效果评估。员工在接受培训后,评价他的实际工作能力。通过培训前与培训后对比分析,评价员工的工作态度、知识、技能是否得到改善及在实际工作中产生的影响和变化。

5 小结

综上所述,医院的信息化培训是一个长期和持久的过程[19],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新的历史时期,医院应使传统培训方法结合互联网+技术,提升培训效果,将信息技术培训工作落在实处。只有常抓不懈,才能不断促进医疗服务水平与服务效率的提高,从根本上促进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提升[20-21]。

[参考文献]

[1] 李力,马敬东,李辉.医院信息化人才队伍现状及培养路径思考[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4,11(6):619.

[2] 王景明.五年四家医院信息化抓手不变[J].中国信息界:e医疗,2013(10):87.

[3] 李雪莉.浅析信息化建设对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的作用[J].现代商业,2013(7):80.

[4] 勾洋.急诊信息系统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及体会[J].现代临床护理,2008,7(12):46-48.

[5] 顾永生.基于信息化的企业管理流程再造分析[J].科技展望,2014(17):9.

[6] 于艳红,李树爱.中小企业管理人员信息化素养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3(5):36.

[7] 黎爱军,许苹,邢茂迎,等.医院核心竞争力与核心刚度[J].中国医院管理,2009,29(6):17-18.

[8] 马洪滟.试论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保持[J].现代商业,2013(2):81-82.

[9] 周炜,邵雪华.医院核心竞争力与医院文化[J].医院管理论坛,2009,26(4):8-12.

[10] 阎业海.推进信息化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J].管理学家,2012(13):602-602.

[11] 张玲玲.医院核心竞争力管理的特点、内容及获得[J].现代医院,2013,13(3):91-92.

[12] 李霞.关于职工教育与技能培训存在问题及对策[J].现代企业教育,2014(8):65-66.

[13] 江智霞,楼婷,李昌秀,等.初中生创伤现场救护培训方案的构建[J].全科护理,2014,12(26):2470-2472.

[14] 朱安江.提高员工剖训效果的几点思考[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2(2):23.

[15] 潘璋荣.慕课与翻转课堂琐谈[J].新课程研究:上旬,2014(9):38-39.

[16] 康宏.教育评价的价值反思与建构――基于规范认识的视角[J].现代教育管理,2011(4):82-85.

[17] 王红军,冯齐齐,史永杰.着眼信息化建设要求构建军队信息化培训质量评价体系[J].继续教育,2011,25(7):53-55.

[18] 张雯政.医院财务的可视化信息化建设及管理[J].商情,2012(2):13-13.

[19] 方昕.浅谈认知学习理论在员工培训中的应用[J].海峡科学,2010(11):82-84.

[20] 施旖旎,吴琛,吴小铃,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信息化管理实践[J].中国医药科学,2015,5(21):188-191.

[21] 金蓉.医院信息化的几个成功要素[J].现代医院,2009, 9(9):146-147.

信息化培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民警; 信息化; 培训; 金盾工程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5)09-69-02

Improve the police's computer application level by enhancing informatization training

Wang Yan

(Guizhou Police Officer Vocational College, Guiyang, Guizhou 550005, China)

Abstract: The "Golden Shield Project" the implementation and deployment, has promoted the public security departments at all levels to carry out the work by means of informatization. To carry out information training is for the purpose to improve the computer application level of polic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ree aspects of the training subject selection, teaching method and training effect evaluation,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ublic security informatization training.

Key words: police; informatization; training; the Golden Shield Project

0 引言

在当今时代,信息化是科技革命和社会变革的重要推动因素。从警务工作上看,依托公安网络资源优势,广泛开展各种公安信息化应用,对于提高警务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计算机的运用是信息化应用工作的基础,是实现科技强警的前提。要实现科技强警离不开具备现代科技化水平的公安队伍,在当前和今后的公安工作需要一大批具有一定信息化素质的公安民警,然而现有公安民警队伍无论在知识水平上,还是在信息化应用技能上,都无法满足现实工作需要,必须强化队伍素质建设,提高现有民警信息化特别是计算机应用水平,培养其成为真正的现代警务人才。面对民警参差不齐的计算机应用水平,研究如何加强民警信息化培训,切实有效地提高公安民警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从公安院校的角度,结合我院在职民警信息化培训的情况,探讨民警信息化培训的方法和途径。

1 信息化培训主题的选定

公安培训工作不是普通的学历教育。学历教育是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制定好的一系列课程来对学生进行各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而公安培训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培训的主要目的是使参训学员了解当前公安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培训的课程内容要紧贴实际,具有一定的实时性。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民警学习到实用、有效的技能和方法,信息化培训主题的选定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选题工作是顺利开展其他培训工作的重要前提。如何做好选题工作,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1]。

1.1 基层调研

调研工作是信息化培训主题选定的重要前提。我们需要了解参训学员所需求的知识有哪些,参训学员的基本情况及知识背景等,只有对学员有充分的了解,才能讲授好相关的培训课程。公安院校的教师只有通过调研才能对当前公安工作的需求和问题有充分了解。调研可以综合采用以下两类方法。

⑴ 实地考察法

利用寒暑假等比较集中的时间直接深入公安一线进行调研,采用多看多问多记的方式,以紧密贴近公安实战为原则,集中应用面最广、基层民警接触最多、对社会影响最广、对基层警务工作效率提高最快的内容作为主打教学内容。

⑵ 资料收集法

收集资料一般是收集现有的资料,不必每次调研都深入基层。由于时间所限、精力所限,每一次调研都深入一线是不现实的。可以充分利用民警到学校集中培训的机会,进行资料收集。一般是事先列好提纲、要点、调研要求,比如计算机使用情况、公安网应用情况、通过信息化培训获取相关知识和技能情况等,制成调查问卷,然后发到每期参训学员的手中,在培训结束前收集上来,汇总成篇,进行统计分析。这种方式的优点是调查警种全面,地域范围广,人员层次多,快速直接。

1.2 多方论证

信息化培训属于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与公安业务息息相关,学员构成也比较复杂。在选定专题的时候,最好由本专业相关的教师教官、实战部门专家和部分培训学员共同参与研究确定。在制定授课内容、授课方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 注重实用性

公安民警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应以实用性为主导,以使用频率高、能直接在工作中运用且具有明显效益的技能为主,同时还应根据公安民警所在岗位的业务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

⑵ 强调简明性

计算机是一种高科技武器,说到底,它仍然只是一种工具,只具有应用性的功能。因此,在强调对公安民警进行计算机培训时,必须以简明、概括为原则,做到深入浅出,并注意循序渐进,不必花过多时间深究其中的理论和原理,力求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⑶ 突出层次性

考虑到现阶段公安系统内部人员知识结构复杂,涉及业务范围广泛,计算机技能可能在不同的层次上发挥作用,我们在确定培训主题时也应该根据民警不同的知识结构、专业水平、职务职位、业务能力的具体情况,因人授课,做到授其所需,补其所短。

⑷ 兼及趣味性

求知的过程应该是在兴趣引导下能动地向着知识的更高境界迈进的过程。根据大多数民警的具体情况,在培训中还应特别注意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多向民警传授一些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可以用到的小技能、小本领,例如,如何收发电子邮件,如何利用搜索引擎,检索查询普遍感兴趣的课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2 信息化培训课程开展的有效手段

2.1 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先讲解一个经典案例,学员先学习解决这个经典案例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思路,然后模仿前一个案例对下一个案例进行自主探究从而巩固所学到的技能和思路。在公安信息化课程中也可以引用案例教学模式,主要的教学过程就是把公安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引入课堂,让学员带着任务和问题来学习相关内容,通过学习可以顺利地完成和解决问题,这样能够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激励学员独立思考,引导学员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通过案例教学模式,教官和学员之间能够建立双向交流,学员更了解公安的实际工作,教官更了解相关的知识体系,通过引入案例,使得学员和教官之间建立一个共同学习、探讨的平台[2]。

2.2 警务实训教学

警务实训教学,是根据培训学员特点和公安工作实际,对学员基本技能、综合应用能力进行的训练,是信息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开设实训课程是指结合课程理论教学,借助实验室、信息系统等软硬件设施,以课堂教学的形式模拟警务实践,组织学员进行专业技能训练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实训教学的基本方法。实训课程分为验证型实训课程和综合设计型实训课程两个层次。验证型实训课程主要是使学员在认识和理解理论课程各知识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分步骤地训练单项业务技能;综合设计型实训课程要求学员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科学整合所学各课程的知识,使各种单项技能相互融合,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民警短期培训班中,因为培训学员都从事公安工作多年,基础较好,采用综合设计型实训课程较为合适;而对于新入警培训学员,培训时间相对较长,一般是3至6个月,验证型实训课程和综合设计型实训课程交叉设置比较合适。

通过实训教学,参训学员学过的理论知识得以巩固和提高,同时实践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在模拟实训教学中,让学员扮演不同的角色,进入实战状态,让他们感受到实战的气氛,指导教师进行点评,肯定成绩,指出存在的不足,通过反复实践,不断总结经验,使他们的实战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2.3 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⑴ 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扩展学员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搭建网络教学平台,使学员在课余时间或者培训结束回单位后,也能进行学习,有效扩展了学员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同时,有效整合信息化培训的教学资源,使学员实现自助选学,自主学习和自我增值。

⑵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通过制作各实训项目的操作视频,使学员对教学内容产生更为直观、形象的认识,让学员“眼、耳、手、脑”并用,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

⑶ 使用仿真训练系统,提高学员的学习效率。通过仿真训练系统的使用,营造逼真的学习环境,使学习过程和基层实战任务相结合,从而降低课程学习成本,提高教学训练性价比。

3 信息化培训效果的评定

培而不考,易流于形式。学习的自觉性是靠压力塑造的,在竞争机制不很健全,分配机制不很完善的现阶段,部分民警知识退化严重,缺乏再学习新知识的动力和能力,根本没有学习的自觉性可言,没有足够的压力不足以使他们警醒。考试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通过考试,把培训的内容加以消化、吸收和巩固、提高。培训与考试相结合是取得学习效果、牢固掌握新知识的有效手段。如何做好信息化培训效果的评定工作,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3]。

⑴ 统一标准的横向评定。采用入训前的资格测试和参训后的结业考核两种方式,加强民警对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无论是资格测试还是结业考核,都采用统一标准,统一题库。在入训资格考试中,考核内容可以相对简单,考核的知识点相对较少。学员参加培训后,通过教师的授课和专门有效的辅导,在结业考核中可以适当增加难度。通过统一的考核标准,使学员掌握必备的信息化技能。

⑵ 坚持技能本位的考核原则。考核中,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以实践技能为主。实践技能考核中,以基本技能为主,同时兼顾综合技能和扩展技能。一般考查理论性知识的试题占20%,考查动手发挥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试题占80%,实践操作性的内容应当是考试的主要方面。

4 结束语

在现阶段公安工作的要求下,信息化应用工作要上新水平,必须加快公安工作信息化建设步伐,同时不断提高民警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公安民警的信息化培训是一项长期而有序的工作,在信息化培训的过程中,只有采用先进的培训思想和教学理念,结合有效的培训手段,才能不断提升信息化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明彦.民警“督晋督”培训公安信息化课程目标实现途径的探索[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4.

[2] 刘玲.论提高公安信息化培训质量的有效方法[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2.

信息化培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web技术 B/S模式 struts tomcat

1.系统设计相关技术

基于web的信息化培训系统采用Tomcat+Oracle数据库的开发模式,使用Struts进行开发,采取B/S架构。数据库设计原则上符合第三范式,这样设计的最大好处就是能最大限度上保证规范,并且利于后期的维护。与此同时,为了保证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程序需使用MVC模式,采用三层架构。下面就信息化培训系统的相关技术进行简单的阐述。

1.1 Web技术

Internet采用超文本和超媒体的信息组织方式,将信息的链接扩展到整个Internet上。Web就是一种超文本信息系统,其中超文本连接是Web的一个主要的概念,它使得文本不再是固定的线性的。你可以从中获取更多的信息。可以转到别的主题上。想要了解某一个主题的内容只要在这个主题上点一下,就可以跳转到包含这一主题的文档上。正是这种多连接性我们才把它称为Web。Web有比较明显的特点,归纳起来不外乎四个特点,第一,Web便于图形化,易于导航。Web 之所以非常流行,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可以在同一页上同时显示色彩丰富的图形和文本的性能。同时,Web有着独特的导航性能,突出表现在它可以实现从一个连接跳到另一个连接,可以有效实现各网页以及各站点之间进行浏览了。第二,Web与系统平台没有任何关系 。无论你的系统平台是什么,你都可以通过Internet访问WWW。因为每个系统平台对浏览WWW是没有什么限制的。第三,Web是分布式的。大量的图形、音频和视频信息会占用相当大的磁盘空间,我们甚至无法预知信息的多少。对于Web没有必要把所有信息都放在一起, 只需要在浏览器中指明这个站点就可以了。使在物理上并不一定在一个站点的信息在逻辑上一体化,从用户来看这些信息是一体的。第四,Web 是动态的。由于各Web站点的信息包含站点本身的信息,信息的提供者可以经常对站点上的信息进行更新。如某个协议的发展状况,公司的广告等等。一般各信息站点都尽量保证信息的时间性。所以Web站点上的信息是动态的,经常更新的。这一点是由信息的提供者保证的。

1.2 B/S模式以及优势

在 B/S模式中,最核心的一点就是用人们熟悉的浏览器取代了原来的客户端程序。B/S 模式有着许多优势:一是应用程序在部署、升级以及维护时,只需要在服务器端进行配置就可以了;二是所有的配置工作都集中在服务器端,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1.3 Struts技术

Struts是一个基于Sun J2EE平台的MVC框架。由于Struts的简单易用,敏捷迅速,能充分满足应用开发的需求,所以在Web开发中颇受关注。Struts把Servlet、JSP、自定义标签和消息资源整合到一个统一的框架中,开发人员利用其进行开发时不用再自己编码实现全套MVC模式,极大地节省了时间。

1.4 Web服务器 Tomcat

Tomcat是在众多支持JSP程序开发的应用服务器中较受欢迎也较为流行的一种Web服务器。由于该服务器拥有先进的技术和十分稳定的性能,而且其代码完全免费,深受使用Java编程用户的喜爱,在软件开发业界得到了一定的认可。与此同时,Tomcat服务器的代码是开源的,在Tomcat中部署应用程序简单而且容易操作。

2.主要功能模块

信息化培训系统主要分为课程中心、题库管理、学员中心、统计分析、系统管理几个功能模块,现结合实际应用将各模块的功能介绍如下:

2.1课程中心

为了让员工在短时间内学到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我公司对课程上进行了有效管理,员工只须通过下载相关课程资料就可以进行学习了,极大地方便了员工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课程中心包括课程录入、二次培训等功能。课程录入包括录入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培训对象、资料上传等信息。二次培训是对省局的课程各地市再次对相关人员进行开放培训。

2.2题库管理

为检验学员的学习效果,我公司的信息化培训系统重点在题库管理上下了功夫。题库管理包括对相关课程进行出题和综合出题等功能。其中每个课程可出一套试卷,题数不限,出题完毕后学员可进行考试。综合出题更加科学规范,在综合出题中打破以往出题方式,对多个课程随机抽取试题进行考查,这样就能达到有效检验学员培训成果的目的。

2.3学员中心

此功能模块包括学员报名、下载资料、在线考试、成绩查询等功能。首先学员要先进行课程报名、再下载资料进行学习,然后参加考试、进行成绩查询。

2.4统计分析

包括课程统计、学习情况统计、成绩统计等功能。

2.5系统管理

包括部门管理、人员管理、公告管理、课程管理。

3.总结

我公司信息化培训系统上线以来,方便了全省员工的培训与学习。全省员工对于这套技术有了很浓的学习兴趣,大家不仅认真学习系统设计的相关技术知识,还不断钻研信息化培训系统中的课程中心、题库管理、学员中心、统计分析、系统管理等几个功能模块。通过系统而专业的培训,提高了全省员工的整体素质,对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从而为下一步我公司在市场中提高竞争力、立于不败之地奠定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桓,王殊宇等编著.《JSP项目开发全程实录》,清华大学

出版社,2008.6

[2]胡小林,刘晓东,王晓林编著,《基于web的信息管理平台

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1

[3]邱哲,王俊标,马斗编著,《Struts Web 设计与开发大全》,

信息化培训总结范文第5篇

大家上午好!

今天,山东中小企业信息化高峰论坛隆重开幕了,论坛主题是“应对金融危机,赢跑2009——危机下的中国制造转型升级之道”。应该说,国内知名经济专家、信息化资深专家,中小企业系统分管信息化的领导,各市县分网和部分信息化建设先进企业的负责人共聚济南,表彰先进,交流经验,研究分析中小企业借助信息化手段应对金融危机的举措,非常契合目前的形势,对于实现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我代表省中小企业办公室对各位专家、各位来宾表示热烈欢迎,对用友公司对我省中小个业信息化建设提供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近期来,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凸显,我国工业经济运行面临很多严峻挑战,未来一个时期,可能是明年上半年危机的影响还会扩大。如何坚定信心,划危机为机遇,以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是应对当前危机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2008年,在全省中小企业系统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山东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中国中小企业山东网的三大平台成效明显。一是及时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稳定持续发展的工作部署,指导中小企业准确了解和把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产业政策,调整生产经营方向,实现科学发展。同时,国家、部委、省内的关于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信息;及时反映了省办、各市县区的工作亮点和进展情况,总结推广了部分企业应对危机的好经验,使各地中小企业工作部门和广大中小企业可以迅速地了解借鉴好的方法和做法。截止目前共信息10436条。二是加强了担保、法律服务、投融资服务和校企协作等服务平台的建设和服务,这些平台已经成为促进担保机构规范发展、提供法律支持、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促进产学研结合的重要阵地。三是为了方便企业信息的查询和,对原来的会员注册、资助建站、供求信息、产品展台、人才招聘系统进行了有机的整合,根据企业需求,增加了企业商铺和广告自助系统,使各种商务服务更加人性化,吸引了更多的中小企业利用商务平台开展电子商务。一年来商务平台共各种商务信息77万多条,受到了企业的广泛欢迎。

二、网络体系进一步健全。目前已建成了132个市县分网,一个以省网为龙头,市县分网为基础覆盖全省的中小企业信息网络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并建立了一支以市县分网信息员为核心、企业信息员为根基的信息服务队伍,涌现出了一批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业绩突出的市、县分网及优秀信息员。服务面扩大到特色产业村、特色产业镇、优秀中介服务机构、信息化咨询等中小企业需求的领域。从三个季度的考核情况看分网共信息151836条,在各自的区域内真正发挥了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进一步深化。一是联合“用友集团”开展了“用友杯”2008年度山东省中小企业优秀网站评选活动。充分展示了我省中小企业网上企业品牌形象,提高了企业对网站功能与作用的认识,促进了全省中小企业网站的建设及运用,推动了全省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工作的开展。二是依托中企动力和26个中小企业信息化辅导站,开展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与咨询活动。针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行业和需求梯次不同进行了分门别类的指导。先后为3748家企业7025人进行了信息化培训与咨询,为532家企业提供了网络、系统集成、企业管理软件等层面信息化综合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与山东网通联合开展“成长从改善管理入手,百千万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提升活动”,针对微小企业、成长型中小企业、特色产业的信息化需求,与山东网通公司合作构建多功能信息化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软硬件一体化信息化解决方案和宽带商务平台ASP产品解决方案。

各位来宾、同志们:

08年即将过去,09年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扩大内需的战略部署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扎实工作,紧密结合中小企业实际,努力拓展全省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深度和广度。

一是加大落实中小企业信息化政策力度。认真贯彻落实有关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针对当前中小企业信息化存在主要问题,加强调查研究,采取有力措施,帮助中小企业解决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充分发挥政府中小企业主管部门的组织协调优势和大型IT公司的人才、技术优势,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成长,从改善管理入手”——“百千万”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提升活动。为中小企业提供分层次、分阶段的信息化服务和信息化解决方案,加快我省中小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进程。

二是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坚持政府倡导,整合社会优势资源,进一步完善中国中小企业山东网的服务功能,发挥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联盟的服务作用,建立更多的基层中小企业信息化辅导站,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社会化服务,推动企业资源管理、供应链管理和客户管理的信息化,增强中小企业的配套协作能力,帮助中小企业低成本、高效率地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需求问题。

三是加强信息化示范企业的带动作用。选择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信息化示范企业做标杆,总结他们的经验和教训。加强企业间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交流,对成功的案例加以推广,增强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的信心与主动性。

四是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的主体作用。引导中小企业在加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把信息化的应用放在突出位置,推动企业业务流程的改造与重组,实现企业内部各部门协同办公和客户管理服务的信息化,促进电子商务的深度发展。

五是开拓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软硬件开发、信息化服务的融资支持,支持信用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提供贷款担保,帮助中小企业解决信息化资金制约问题。

六是建立公益性与市场化相结合的培训机制。通过培训机制的建立、培训工程推动,加快人才培养,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活动的开展。要特别加强对中小企业决策和管理人员的培训。继续整合资源,坚持每年为1万家中小企业进行免费培训,在重点行业开展实用管理软件的推广性培训,不断提高信息化培训工作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七是研究制定信息化应用水平绩效评估体系。鼓励中小企业加大投入,积极应用信息技术,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综合效益,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实现健康快速发展。

信息化培训总结范文第6篇

一、电子政务是1项战略,它的终究目标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实现政治体制改革.

早在二000年,当时的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总理就已经指出:电子政务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首要措施之1。这实际上已经经赋与了电子政务的战略地位,因而,电子政务在我国1开始就是与政府机构改革联络在1起的,就是政府机构的发展战略之1。作为电子政务建设决策者的各级领导,必需从战略高度来思考、计划以及推动电子政务。

二、电子政务建设要贯彻“以公民为中心”的思想。

在中国,要政府建立以公民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很不易,中国几千年来官本位的思想根深蒂固,而实际上,“以上级领导的态度为中心”、“以部门职能为中心”、“以信息技术为中心”来设计以及建设电子政务系统的例子比比皆是,电子政务建设中“重内网轻外网”、“重提高内部工作效力轻改善外部服务质量”的做法至关普遍。如何将电子政务建设纳入到“以公民的中心”的正确轨道上来,是中国政府面临的1个巨大挑战。

三、政府信息化建设胜利的症结不是技术而是组织与管理。

信息化的成败,可以说是3分技术,7分管理。由于政府信息化建设中触及到大量的利益变动,因而,与企业信息化相比,政府信息化触及的利益变动更大、更深入,组织与管理的难度因此也更大。

这1理念,对于于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实际工作有首要指点意义。第1,政府信息化建设必需有高层领导领导的延续推进;第2,需要设计1个有效的利益调和机制;第3,需要赋与主管部门以及领导更高的权利(政府信息化的管理部门必需拥有必定的层次,必需是1个综合部门,必需有必定的行政权利,只有这样奢能保证其调和职能的有效施行);第4,在提拔信息化主管领导时,应该更多地强调对于其业务素质以及组织、调和能力的请求,而不是技术违景的请求。

四、政府信息化建设是1把手工程。

“1把手工程”的本色含意是领导注重,尤其是高层领导的注重,这1点大家都懂,常常说不清、道不明的是怎样才算领导注重,要啥给啥算不算领导注重?

笔者认为,衡量领导对于信息化建设是否真正注重的症结标准有两条:1是主动性,2是成效性。前者直接反应领导的工作态度,后者从结果反应领导的工作态度。要甚么给甚么这样的注重从态度上讲显然是被动的,是不够主动的。真正关切信息化工作,必然会成立强有力的机构,支配适合的人,提供足够的资源,来推进信息化工作。此外,信息化建设的成效可以很好地反应领导是不是真正注重信息化建设。真正注重的领导,必然会踊跃投入必定的精力去学习以及研究信息化建设的1些内在规律,从而建立正确的信息化建设理念,也会去及时总结以及分析工作中的经验以及教训,尽量防止工作中的失误,进而信息化建设的胜利率也必然会高。

五、利用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信息化装备不等于信息化。

1些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决策者已经经习气了用投资的大小来证明自己对于信息化建设的注重以及政绩,还存在着“1步到位”、“盲目先进”的误区,特别是盲目寻求信息化装备的1流事实上,大量的1流装备,尚无来患上及有效使用,就变为后进装备了。中国当前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问题,是培育以及提高全民的利用信息产品以及装备能力问题。在利用信息产品以及装备的能力较低的情况下,寻求近期的1流设施,事实上是极大的挥霍。不把提高全民的利用信息以及信息设施能力放在首位,而把重点放在建设1流的信息设施上,是不能发生经济效益的。信息化的经济效益,是在使用信息以及信息装备中发生的,而不是在建设1流设施中发生的。没有效益的经济行动泡沫,迟早是要幻灭的。信息化的经济效益,是信息化持之以恒的基础以及不灭的动力源泉。

六、信息化不是花钱就能够办到的。

信息化建设需要花费大量的钱,但信息化不是花钱就能够办到的。缘由有良多,最首要的1点是这些“软”件的建设中触及到大量繁杂的利益调和工作,这是1项最为难题的工作。不幸的是,咱们的信息化决策者、管理者,尤其是其中的1些高层领导,却没有真正意想到调和的首要性,也没有充沛估量到它的难度,所以良多政府信息化建设项目实际上是交给技术干部在推进(名义上多是高层领导,乃至是1把手)。这反应了他们认识上的1些误区;信息化建设主要是1个技术问题、装备问题,只要资金落实,交给技术人员办就能够了。

七、信息化是1项没完没了的工程。

有1种流行的说法,“没完没了的信息化,不见不散的项目组”,形象地描写了信息化建设的长时间性。

跟着技术的发展,原本的装备以及系统需要不断地更新以及进级;现有的业务流需要不断地调剂以及改造;新的利用系统需要不断地开发;数据以及信息需要不断地保护以及更新;人员也需要不断地培训以及提高。所有这些,都需要不断地有人去做,不断地有人去管理,不断去投入,依据经济、技术、社会环境的变化不断地加以改良以及调剂,才有可能把与信息化有关的事情做好。为了实现信息化建设的可延续发展,咱们在信息化项目的计划、需求分析、可行性钻研中必需对于项目后续的保护、完美、进级及培训有充沛的斟酌,在工作支配上要有相应的长时间规划;必需苏醒地认识到,信息化项目1旦启动,其投入是长时间的,后续投资要远弘远于建设投资。

八、信息同享是信息化建设的灵魂,同享基础数据库以及同享机制的建

设是信息化建设的症结。 信息化建设是“3分技术,7分管理,102分数据”,信息化建设的本色就是要实现信息资源最大程度的同享,而信息同享的核心是基础数据的同享。

为了确保基础数据的同享,树立1套有效的同享机制已经经刻不容缓。这样的1套信息同享机制必需在技术、法律政策、经济、组织管理4个层次上树立。技术机制由基础数据的技术标准形成,是确保同享的基本条件;法律政策机制由1毓基础数据有关的法律以及行政命令组成,既保证基础数据的开放,又保证基础数据的安全以及知识产权;经济机制是依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树立的调和信息同享供需双方利益的市场机制;组织管理机制是1种通过人为干预与调理来促进信息同享的行政机制,它在前3个机制的制约下施展作用,前3个机制是基础性以及主导性的,但组织管理机制是前3个机制融洽运转的保证机制,而且是制订以及完美前3个机制的节制机制。

九、咨询在信息化建设中有着10分首要的作用。

咨询是信息化最首要的服务,国外信息化咨询10分流行,从计划到施行、保护,咨询是全进程的。但我国的信息化咨询市场很不成熟,业主方没有认识到咨询的价值是信息化咨询市场发展迟缓的主要问题。咨询可以匡助业主端正认识,可以填补业主本身IT气力不足,也能够匡助业主制订有效的1系列信息化管理轨制。

政府信息化咨询的潜伏需求是很大的,在信息化建设的战略与策略、计划、管理、技术、培训、实务等各个层次都存在旺盛的潜伏需求。政府信息化确当务之急是,借助外部的客观、中立、第3方的信息化咨询机构的知识、经验以及气力,切实掌控以及解决好信息化计划以及建设进程中的1些带有规律性、普遍性以及策略性的问题,以确保其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并获得胜利。

一0、信息化培训不管如何强调都不为过。

有3个因素对于信息化建设成败10分症结:1是信息化的认识水平,尤其是领导人的认识水平,2是国民的总体信息化素质,3是信息化人材。而培训是提高信息化认识水平、晋升信息化素质和培育信息化人材最首要途径,仅从这个意义上说,信息化培训不管如何强调都不为过。而且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培训是时常性的,不管是领导、技术人员等信息化建设的直接介入者,仍是普通的信息化利用者(每一1个人至少都是信息化的利用者),都需要依照本身的角色定位,不断通过培训有选择地接受新的信息化理念、知识、技巧以及技术,因而,信息化培训又是1项触及全社会的、长时间的战略任务。

但目前的培训普遍存在针对于性差、系统性不够、规格与层次不高、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如何树立1个包含培训内容、培训轨制、培训资金保障、培训方式、培训大纲、培训教材与培训机构等在内的较为完美信息化培训体系,构成信息化培训的长效机制,以确保信息化培训的可延续良性发展,是各級政府必需着手解决的1个重大问题。

一一、信息化必需以人为本。

信息化培训总结范文第7篇

加入WTO后,我国IT业的屏保将被打破。尚未完善的中国IT业,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在世界信息技术升级换代和信息产业结构开始调整的前提下,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IT业是个国际性很强的产业。加入WTO后,我国将放宽国外资本进入国内市场的准入限制,通过引进外资,开展竞争,不断降低信息产品成本和服务成本,提高信息产品的质量和服务质量,从而带动网络互联、技术兼容、电子商务的发展。而外商参与经营国内电信服务业,会加快我国网络产业和通信产业的发展,也会在破除垄断、促进竞争、提高服务质量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当前,政府有关部门正在加紧制定和修改有关政策、条例和规定,加快电子商务及信息安全方面法规的研究,完善竞争机制,深化管理改革,从而促进资源有效利用。电子商务要根据自己的国情切实有效地发展,要以信息产业的发展为基础,与传统产业的改造密切结合,通过试点广泛积累经验,循序渐进。同时,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一、信息产业高速增长为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和技术基础2001年以来,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国经济持续低迷,经济环境的恶化直接影响IT产业的发展,但我国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指导下,金融、教育、电信、社保等行业的信息化继续深入。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工程的实施,为我国IT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我国IT产业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今年上半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持续高速发展,生产增速为32.9%,高于全国工业增长23.3个百分点以上,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达15.6%,拉动全国工业增长2.5个百分点。1-8月份电子全行业生产增长30.3%,产品产销率为97.7%.程控交换机生产7119万线,增长105.2%,销售增长114.2%;移动通信手机生产5111万部,增长65.9%,销售增长879%;自主品牌微机生产424万台,彩色显示器生产2126万部,彩电1-8月产量2221万台,同比减少1.8%,销量增长4.5%.信息产业一直保持2-3倍于GDP的速度发展,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逐年增加,电话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技术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成为我国工业制造领域和外贸出口的最大行业,程控交换机、手机、彩电等产品的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支柱产业和战略产业。对外合作成效显著,电子信息产品成为国家外贸领域最重要的领域之一。截至2001年底,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吸引外资总额超过700亿美元,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万多家,外资已逐渐成为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主要力量。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吸收外资最多的国家,加入WTO以后,我国利用外资的环境将更宽松,利用外资政策法规将更趋向于与国际接轨,总体上将更有助于外商扩大对华投资。信息产业是国际性很强的产业,只有在广泛的国际合作中才能取得快速发展,我国的计算机、软件、通信产品制造、集成电路、通信运营等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国际合作。目前我国信息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因此在相当长时期内还需要大量引进国外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开展广泛的技术合作。二、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及WTO的加入,为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使信息技术在全社会得到广泛应用。电子商务深入开展,政府上网、企业上网、家庭上网快速推进,网络媒体、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各类信息服务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我国加入WTO后,国内电子商务将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对我国的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更加有利。同时,开放的国际市场,也为中国的企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当前困扰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问题有基础设施问题、支付问题、法律问题、信用问题等,随着我国与国际接轨的程度不断加深,信息基础设施与信息技术相关法规不断完善,这些问题将会逐渐得以解决。电子商务是新生事物,规律正在探索之中,没有现成的“包医百病”的模式可以套用。在这种情况下推进电子商务,我们采取的是通过试点方式积累经验。为使电子商务在中国健康地发展,我们抓好通过重点地区、重点企业的电子商务试点,通过电子商务示范工程,总结经验,逐步推广。目前,从行业看,民航、轻工、医药、电子、铁道、烟草等行业的投入占总资产的比例较高;从企业性质看,非国有企业的投入占总资产的比例较高。电子商务采购比销售做得好,B2B比B2C做得好。电子商务在一些行业和企业中,已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例如,全国19个省市20个行业的201家企业完成了CIMS应用示范工程,建立了现代集成生产制造系统,实现了管理控制一体化,平均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36%,减少库存13%,降低成本20%.如中国煤焦数字交易市场,由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煤炭分会发起单位山西省源通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并营运。以山西省内煤焦生产和运销企业为依托,实现煤炭交易2000余万吨,交易额近40亿元人民币,成为规模和交易量均居全国首位的煤焦数字交易市场。煤焦网的迅速崛起,将为提升煤炭行业的竞争力提供卓越的服务。三、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的成立有利于推进我国电子商务进程为了营造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加强行业自律,由信息产业部提出申请,经国务院领导同意,国家民政部批准注册,成立了中国电子商务协会(ChinaElectronicCommerceAssociation简称CECA)。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坚持“为政府服务、为会员服务、为企业服务、为社会服务”的宗旨,按照“公证、团结、服务”的原则,在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政策法规、CA认证体系研究、国内外技术交流与研讨、国家信息化测评与培训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在政府和企业之间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的成立,在政府指导与行业自律相结合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对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了规范和管理我国电子商务认证机构,信息产业部成立了“国家电子商务认证机构管理中心”(信部信[2001]881号文)(ChinaStateE-commerceCertificateAuth-orityAdministrationCenter)。国家电子商务认证机构管理中心由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承担具体的日常工作,主要职责是:1、统筹规划我国电子商务认证机构的总体布局,规范国内电子商务认证机构的建设。2、组织研究和提出有关电子商务认证的法规和技术标准,为制定电子商务认证法规和技术提出建议。3、组织制订国内电予商务认证机构的有关管理、运行和安全等规章制度,管理和监督我国境内的电子商务认证机构。4、组织协调国内电子商务认证机构之间的交叉认证。根据主要职责,管理中心的主要工作是:1、调查、研究国内有关行业、地区、企业已建电子商务CA的情况,研究我国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发展对电子商务身份认证服务的需求,提出我国电子商务CA的基本总体布局;开展电子商务CA试点工作。2、研究国内外有关电子商务CA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规范发展动态,积极参与国内有关电子商务身份认证法规和技术标准制定工作,并提出相关建议。3、根据电子商务CA试点的工作和经验,制订有关电子商务认证机构的管理、运营和服务规范,从电子商务CA的管理规范和服务着手,帮助电子商务CA建立规范性的管理规章和服务体系,加强对电子商务CA的管理,提高服务水平。4、研究电子商务CA的互通认证的技术、规范和管理问题,组织国内有关电子商务CA的互通实验,制订互通接口标准和管理规范。5、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鼓励和推动电子商务CA认证服务的应用,参与有关电子商务身份认证应用系统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工作。国家电子商务认证机构管理中心已经制定出《电子商务认证机构建设、运营和管理规范指南(试行)》,并发给有关电子商务CA认证机构。为了落实规范指南和探索对电子商务CA认证机构的管理经验,管理中心正在选择有代表性的电子商务CA认证机构开展试点工作。建立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在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建立项目机构-国家信息化指标测评中心(NationalInformatizationEvaluationcenter)对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指标体系开展研究测评。2000年11月7日,由吴邦国组长主持,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第三次全会会议专题研究了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工作。为了贯彻落实领导小组纪要精神,信息产业部会同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国家质量和技术监督局、国家统计局、国务院新闻办、国家广电总局和文化部等部委局办,研究提出了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并以信息产业部434号文件形式正式。经原国家信息化推进工作办公室国信函(2001)17号、18号文件批准,组建了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开展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的测算和评价工作。目前,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已完成了企业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和城市信息化指标体系方案,该指标体系在亚太地区城市信息化会议上被确定为亚太地区城市信息化测评标准,已经在国内10余个信息化试点城市内开展了试算。四、在各行各业广泛开展国家信息化证书培训充分发挥技术和产业优势,调动一切社会力量,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国家信息化培训工作是十分必要和急迫的。为建立国家信息化培训标准、加强培训渠道建设、完善信息化考试系统平台和考核标准,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推出“国家信息化计算机教育认证项目(ComputerEducationAuthorizationandCertification)。国家信息化计算机教育认证项目由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直接领导,下设国家信息化培训认证管理办公室。该项目按照国际规范,依托Internet技术,自主开发“协同教育国家信息化标准考试管理系统”。另外,国家信息化培训认证管理办公室正在全国大中型城市选择规范的、有实力的、具备教育经验的机构,授权建立“国家信息化培训认证中心”,作为信息化人才培养的认定机构。电子商务是当前信息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发展电子商务最重要的是必须加速电子商务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网络建设、电子文件的生成并安全地传送、电子记录的方法和电子记录的随时跟踪和确认、电子签名法的制订以及电子支付。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及我国加入WT0,为发展电子商务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电子商务是一件新事物,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它对国民经济增长,提高企业乃至国家的竞争力,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信息化培训总结范文第8篇

现任无锡产业发展集团信息主管的杨蔚红从事信息化的经历丰富:曾任无锡机械联合会副秘书长,参与建设国家863项目——无锡机械行业面向网络化制造的ASP开发与应用,承办过无锡地区百万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谈到CIO这个职业时,她语气中满满的自豪感:“现在看来CIO就是组织信息化的领军人物哦!”

信息化大潮成就信息主管

进入21世纪后,世界经济信息化的大潮一浪高过一浪,原本只有大型强势企业光顾的信息化,因全社会的意识提高和价格下降,向广大中小型企业涌来。“政策导向在企业信息化推进中非常明显。”杨蔚红说。一方面,国家对符合政策导向的企业给予项目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广泛树立典型示范,通过引领和推广效应,促进信息化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90年代,政策导向推动了制造业企业纷纷开展“耍图板”的CAD工程,先进企业开展了CIMS项目和MRP项目等。政策还支持对社会支撑环境的建设和配套等,如对云计算、对无线宽带等的建设,企业用网环境越来越好。

杨蔚红回忆道,当时国家对中小型企业的信息化实施十分重视,从2006年7月正式启动了“国家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国家发改委指导、国家中小企业信息网和机械工业信息中心主办了公益性的“百万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形成了政府倡导、协会承办、IT企业支持、中小企业响应的局面。杨蔚红参与承办了百万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无锡班,连续办了很多期,来参加培训的是各企业正副总经理、信息主管和网管员,信息化专家培训了信息化实际应用知识,也宣讲了IT厂商的最新成果。

在谈到如何看待CIO这个职业的时候,她坦言:“CIO职业当时在我的脑海里很模糊,比较向往,认为只有大中型企业有这个职位,相当于信息中心主任(或IT经理),小型企业就是网管员。”在经历了从网管员到信息主管的职业生涯后,杨蔚红明白信息主管应该是复合型人才,首先要懂业务、会管理,其次才是有技术、能动手等,应该是信息化的领军人物。杨蔚红对CIO的职责作出详细总结:1、为公司信息化建设找方向、制规划;2、搭建平台、广积资源;3、定流程、建制度;4、培育文化、协调沟通;5、培养人才,锻炼队伍。财务是纲,纲举目张。把资金流管住了,倒逼信息流、业务流服务周到。

国企转制与国企信息化

国企转制是市场经济的一次大变革,影响了很多的产业和领域,而国企作为“市场中的国家队”,不可避免地面临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问题。国企转制催生了很多的大型企业集团,在建立企业集团资源集约优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管理课题,比如如何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如何对“三重一大”事项进行监管等等。“三重一大,主要是指对重大决策事项、重大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和重大人事任免要求一事一报,集团审核和回复,办理结果由集团通过国资监管信息系统上报市国资委。“三重一大”事项监管,应该算是一个国企特色,依据是财政部、国资委等国家有关部门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所要求实施的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也是无锡市对国有资产的一个管控要求。”杨蔚红解释道。

在杨蔚红看来,国企信息化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革:第一阶段是业务数字化阶段,第二阶段是信息网络化,第三阶段是管理信息化。而在这个过程中,基础网络设施、信息系统都经历了创新性的变革。谈及信息化对在国企集团建设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的核心价值,杨蔚红认为,信息化对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价值是建立集团管控,辅助集团战略管理、精细管理和建立学习型组织等方面。

无锡产业发展集团的信息化发展

无锡产业集团组建之初,面临着很大难题。改制以后成立的产业集团要消化改制过程中必然存在的历史矛盾,要服务原改制企业的退养、协保、精简、保养、遗属、工伤等各类人员,有企业人员,还有事业补差、机关退休人员等。产业集团建立之初,接收了全市因国企改制、身份置换出的12000多名各类人员。这么多人的工资福利、走访慰问、档案管理、各项证明等管理起来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后来建立了IT业务平台,建设了数据库,才解决了这个难题。

另一方面,对很多大型企业集团,都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子公司先于母公司存在,在管理上、信息化上都会有一些冲突。“子公司先于母公司存在,有的还是上市公司,在管理上、信息化上难免有不顺的地方。但集团有政府(出资方)的委托,该管的还要管好,管资产就要管领导班子,纲举目张,‘三重一大’事项要监管好,经营上的权限放手给子公司,而信息系统可以规范集团、下属单位办事的流程和每个人的权限,事事都留有痕迹,是和谐发展之道。”杨蔚红说道。

无锡产业集团在成立之初,即根据企业和集团的紧密程度,因地制宜,以战略型管控为主,兼顾财务型管控和操作型管控,在集团层面,上线了用友NC、portal和泛微OA大系统。

现在集团下属所有企业均使用用友NC管控信息系统, 对2家上市公司实行财务型管控,只录财务报表,做集团合并报表、分权管控;对新成立的集团全资、控股的企业实行操作型管控,有录资产的,有OA流程的,除上市公司以外的,均在NC中有总帐,基本都有流程管理。系统上,NC包括财务、资金、预算、资产、报表等,协同OA包括了流程管理、知识管理、人事管理和与NC对接,还有移动审批系统、应用容灾系统等等。在IT助力下的集团管控效果应该说是在走向深入和广泛。

杨蔚红清楚地认识到,集团推广信息化的切入点是财务内控,集团明确了战略管控模式,要防范风险,全资和控股企业派出财务总监监管,财务统一纳入NC管理,IT因其“信息与沟通”贯穿其中。

说到信息化发挥的作用,杨蔚红很有成就感:“信息化使工作又快又准又好地开展。IT管理优化业务,避免风险和错误,促进了社会稳定。在信息化上,也同样需要关注如何更好地面向公司战略服务。产业集团在发展难题的破解上大胆探索,在资产经营、资金运营等方面增加效益,破解制约集团发展的难题,信息化围绕公司战略,强化集团可持续发展。 ”

相关链接

信息化培训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教育信息化;数字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信息技术的全面渗透以及在国家所倡导的“互联网+”社会发展前提之下,“互联网+教育”必然成为当前社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主旋律。而且在这种社会背景和教育背景之下,数字资源的广泛使用和各种学习媒体的大众化,必将深刻地影响教育的发展,引起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变,甚至不久的将来会在教育界引起一场革命[1]。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非常时期,今后一个时期,特别是“十三五”建设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期,这对我国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和数字资源的有效利用及快速推进等方面来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这也是继续深化数字教育资源在农村小规模学校建设的关键期。面对农村小规模学校在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价值和发展问题,利用数字教育资源项目的建设来提高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育质量,解决城乡数字教育鸿沟,促进义务教育以及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是一个新的突破口[2]。因此,继续深化农村小规模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的建设不容懈怠。

一、农村小规模学校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的现状

自从《关于全面启动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的通知》颁布之后,全国28个项目省份开始响应,各地积极主动、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和数字教育资源进行教育教学。首先,开齐了国家规定的课程;其次,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后,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开拓了视野,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安徽和湖北等地探索了同步课堂、传递课堂等针对教学点的教学组织模式,中心学校或县镇学校教师通过视频互动方式为教学点学生开设过去无法开设的国家规定课程[3];贵州印发文件指导全省教学点开展资源应用;海南组织全省教学点应用现场观摩活动;福建、宁夏等地开展了送教下乡活动向教学点无偿发放优质资源;河南建立了“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支撑平台”提供适用本地教学需求的配套资源;甘肃、宁夏举办了送教下乡的活动,对农村小规模学校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和投入使用进行思想指导和技术扶持;四川万源市在探索实践中形成了“人停机不停,师生堂堂用”的局面。各地自创模式、普及应用,对促进“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全面实施做出积极努力。尽管数字教育资源的使用在农村小规模学校初见成效,但是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技术领域内作为一项刚起步的新生事物,在建设和发展运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难题,但是要实现数字教育教学在农村小规模学校健康、科学、持续的发展,必须解决好当前数字教育资源在实践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1.教学点数字教育设施配置不理想,经费问题受到限制

首先,各个教学点配置好所需的信息化多媒体设备是进行数字化教育的基础,其核心问题在于网络是否畅通无阻,如若不是,则优质教育资源就不可能达到共享的效果。但我们发现这些处于偏远地区学校的多媒体设备五花八门、来源不齐,而且使用问题也比较大;同时宽带也没有完全开通,有些开通了宽带的地区网速也比较慢,基本无法进行教育教学。还有一些交通不便的地区因为开通宽带需要学校独自承担铺设线路和维护费用,因而也没有开通,这些问题都严重阻碍了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其次,在一些学校多媒体设备安装良好、网络畅通的情况下,是否能够充分利用网络优质教育资源也面临一些问题,比如教师在使用示范课程时发现,示范课程既无法在线看也无法下载,必须进行注册,更有甚者都不知如何使用。由此可看出,优质教育新资源并没有得到合理的应用[4]。最后,就是关于经费的问题。由于各个学校多媒体使用的电费、网费都要学校自己承担,为此有些学校的信息化教育流于形式,有名无实,这也是一些教学点无法安装宽带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些问题都严重阻碍了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

2.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教师培训缺乏实际操作方面的内容

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教师的信息化培训是决定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能否充分有效利用的决定性因素。但是在进行教师信息化培训过程中,由于数字教育资源在农村小规模学校建设中缺乏经验,没能把握住教师信息化培训内容的侧重点,进而使得农村教师的信息化培训流于形式,没有达到应有的目的。其主要问题在于对教师进行信息化教育教学的培训过程中过于注重理论和指导思想方面的培训,而忽视了实际操作方面的内容,进而使得教师的信息化培训脱离了实际操作。其结果便是教师在培训之后并没有真正学会对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反倒感觉使用多媒体进行教育教学难度太大、对教学没有太大的帮助[5]。由于教师信息化培训没有真正落实而流于形式,致使一些本来就不愿意使用多媒体授课的教师严重丧失了对多媒体设备的使用热情,从一定程度上减弱了数字教育资源的使用频率,造成了优质教育资源的浪费。

3.教学点教师对使用数字教育资源缺乏兴趣,数字教育资源应用能力低

由于地理环境的局限性,偏远地区教学点条件艰苦,缺乏优秀教师,师资问题比较多:如老龄化问题、兴趣问题、低学历问题、配置不合理问题、信息素养低等问题,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有效、合理、充分的利用。首先,教学点师资问题的薄弱性是农村教育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再加之许多客观原因,山区教学点极其缺乏优秀的年轻教师,主要还是由代课教师、转正教师以及大专毕业生构成。因此他们与正规的师范类本科毕业生具有本质上的差别,他们缺乏基本的信息技术能力以及能够满足与信息化教学相对应的学科基础。同时对信息化教学缺乏热情与兴趣,面对新生事物不够积极、不愿意去学习,在教学方面更加注重讲授。其次,教学点教师的数字教育资源应用能力低,这主要是由于其教学点教师配置不合理所引起的[6]。其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正规院校毕业的年轻教师,他们的专业知识、信息化教育教学的技能都比较全面,可以给教学点带来新的理念,促进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的发展;二是教学点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语文和数学教师比较多,而英语、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的教师则严重缺乏。

4.教学点信息化教学设备缺乏专业维修的技术管理人员和指导人员

从目前农村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项目的建设来看,其共同的不足之处是每个学校几乎都没有专业的多媒体设备维修人员。所以每当教学点遇到多媒体设备的维修问题时,学校便只能上报教育局委派相关的技术人员进行处理,或者停用。根据案例中农村教学点多媒体的使用情况来看,各教学点的信息化教育设备都缺乏这类人才的引用,不能保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及时、有效、充分地利用数字教育资源进行教育教学。

二、农村小规模学校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的改进策略

以目前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中所出现的问题为研究对象,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地分析、讨论,从而研究出相应的改进策略,是当前深化和持续发展数字教育资源建设项目的必要举措。面对基础教育数字教育资源在建设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我们不仅要严格按照国家项目的实施要求,同时也不能忽视在利用数字教育资源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结合有效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思想的重要性。有效结合数字教育资源在农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和使用过程中的政策依据与理论依据,联系实际,把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在建设中所出现的问题作为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持续深化数字教育资源项目的建设,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从而研究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1.加强农村各教学点教师使用数字教育资源的思想观念

加强教师积极使用数字教育资源进行教育教学的思想观念是数字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7]。特别是对于那些年龄比较大的教师,他们对多媒体教学缺乏兴趣,也不主动去尝试,甚至都不愿意去学习多媒体的使用。还有些教师只在公开课或者评优课的时候才迫不得已去使用,主动性不够。这一切教师的问题基本都可以归结为他们对于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思想观念不够积极,总觉得利用多媒体进行教育教学耗时耗力,容易让学生分心。因此,我们必须打破这种落后的思想局面,力促农村教师积极使用数字教育资源。

2.选择性能良好、操作简便一致的教育信息化设备

对于数字教育资源的设备问题,建议选择其工作性能良好、操作比较简便而且统一的信息化设备。尤其对于农村小规模教学点而言,尽可能配置新的一致的多媒体设备。统一的数字教育资源设备有利于教师之间进行使用经验的交流,促进教师对教育信息化技术的掌握。操作简单的设备可以提高教师使用数字教育资源进行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同时操作简单的设备也有利于信息技术比较薄弱的教师进行教学。尤其是在教师老龄化严重的农村学校,教师的信息素养不高,学习新技术的能力相对落后,因此操作简便的多媒体设备也有利于这些年龄较大的教师学习和使用。

3.进行信息技术扶持,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针对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教师培训缺乏实质性内容的问题,建议当地教育局加强实践方面的培训,只注重理论与指导思想的培训是明显不够的,甚至可以说是肤浅的。数字教育资源建设项目的核心问题就是有效充分地利用比较前沿的信息资源,因此加强教师的信息化技术就明显重要于其理论的学习。通过理论的学习,在实际的操作中掌握多媒体设备的使用[8]。对于这种操作技术比较强的培训,应该力促一些专业人员到学校进行现场指导,开展实地操作演练。比如,近些年兴起的送教下乡,在一线教师队伍中帮助教师进行学习。

4.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使用数字教育资源的积极性

充分调动起教师和学生使用数字教育资源的积极性才能进一步保证数字教育资源建设项目的真正落实,否则光有设备而无人使用,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也就流于形式,多媒体设备和优质教育资源也就造成浪费。鼓励教师使用数字教育资源进行教育教学,逐渐让他们感受到使用数字教育资源所带来的便捷和高效,从而充分利用数字教育资源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大力发展农村小规模学校在“互联网+”背景之下的教育信息化强度,促进农村学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以便在长期的数字资源教育工作中可以与教师相互探讨,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教学相长。同时,数字教育资源的大众化也对于农村学生更好地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变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5.实行对口管理原则,加强多媒体设备的维修和看管力度

对于多媒体设备的维修和看管方面,必须加大培养力度。目前各教学点都缺乏相关人员,各地方教育局应该对多媒体设备实行对口管理原则,引进这方面的骨干教师和技术人员负责日常教学工作中多媒体设备的正常运行,以保证每一位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育教学时不受技术的限制。实行对口管理的另一个好处是在引进相关技术人员的同时,也引进了信息技术教师,他们不仅可以进行技术方面的扶持,而且还可以负责学生基本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如此一来,也就培养了一支促进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第一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2]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0-2020年)[EB/OL].

[3]李英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科学经济导刊,2016(19).

[4]刘鲜,王瑛,晓晓东.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基础设施的发展战略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4(5).

[5]张文波.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新阶段问题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5).

[6]郭涛,王亮.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和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2(2).

[7]肖雯.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分析[J].求实,2006(S1).

[8]张晓红,张军征.农村远程教育条件下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的探讨[J].现代教育技术,2009(10).

信息化培训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互联网+教育 教育信息化 数字教育资源 均衡发展

信息技术的全面渗透以及在国家所倡导的“互联网+”社会发展前提之下,“互联网+教育”必然成为当前社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主旋律。而且在这种社会背景和教育背景之下,数字资源的广泛使用和各种学习媒体的大众化,必将深刻地影响教育的发展,引起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变,甚至不久的将来会在教育界引起一场革命。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非常时期,今后一个时期,特别是“十三五”建设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期,这对我国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和数字资源的有效利用及快速推进等方面来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这也是继续深化数字教育资源在农村小规模学校建设的关键期。面对农村小规模学校在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价值和发展问题,利用数字教育资源项目的建设来提高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育质量,解决城乡数字教育鸿沟,促进义务教育以及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是一个新的突破口闭。因此,继续深化农村小规模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的建设不容懈怠。

一、农村小规模学校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的现状

自从《关于全面启动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的通知》颁布之后,全国28个项目省份开始响应,各地积极主动、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和数字教育资源进行教育教学。首先,开齐了国家规定的课程;其次,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后,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开拓了视野,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安徽和湖北等地探索了同步课堂、传递课堂等针对教学点的教学组织模式,中心学校或县镇学校教师通过视频互动方式为教学点学生开设过去无法开设的国家规定课程;贵州印发文件指导全省教学点开展资源应用;海南组织全省教学点应用现场观摩活动;福建、宁夏等地开展了送教下乡活动向教学点无偿发放优质资源;河南建立了“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支撑平台”提供适用本地教学需求的配套资源;甘肃、宁夏举办了送教下乡的活动,对农村小规模学校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和投入使用进行思想指导和技术扶持;四川万源市在探索实践中形成了“人停机不停,师生堂堂用”的局面。各地自创模式、普及应用,对促进“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全面实施做出积极努力。

尽管数字教育资源的使用在农村小规模学校初见成效,但是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技术领域内作为一项刚起步的新生事物,在建设和发展运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难题,但是要实现数字教育教学在农村小规模学校健康、科学、持续的发展,必须解决好当前数字教育资源在践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1.教学点数字教育设施配置不理想。经费问题受到限制

首先,各个教学点配置好所需的信息化多媒体设备是进行数字化教育的基础,其核心问题在于网络是否畅通无阻,如若不是,则优质教育资源就不可能达到共享的效果。但我们发现这些处于偏远地区学校的多媒体设备五花八门、来源不齐,而且使用问题也比较大;同时宽带也没有完全开通,有些开通了宽带的地区网速也比较慢,基本无法进行教育教学。还有一些交通不便的地区因为开通宽带需要学校独自承担铺设线路和维护费用,因而也没有开通,这些问题都严重阻碍了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其次,在一些学校多媒体设备安装良好、网络畅通的情况下,是否能够充分利用网络优质教育资源也面临一些问题,比如教师在使用示范课程时发现,示范课程既无法在线看也无法下载,必须进行注册,更有甚者都不知如何使用。由此可看出,优质教育新资源并没有得到合理的应用。最后,就是关于经费的问题。由于各个学校多媒体使用的电费、网费都要学校自己承担,为此有些学校的信息化教育流于形式,有名无实,这也是一些教学点无法安装宽带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些问题都严重阻碍了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

2.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教师培训缺乏实际操作方面的内容

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教师的信息化培训是决定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能否充分有效利用的决定性因素。但是在进行教师信息化培训过程中,由于数字教育资源在农村小规模学校建设中缺乏经验,没能把握住教师信息化培训内容的侧重点,进而使得农村教师的信息化培训流于形式,没有达到应有的目的。其主要问题在于对教师进行信息化教育教学的培训过程中过于注重理论和指导思想方面的培训,而忽视了实际操作方面的内容,进而使得教师的信息化培训脱离了实际操作。其结果便是教师在培训之后并没有真正学会对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反倒感觉使用多媒体进行教育教学难度太大、对教学没有太大的帮助。由于教师信息化培训没有真正落实而流于形式,致使一些本来就不愿意使用多媒体授课的教师严重丧失了对多媒体设备的使用热情,从一定程度上减弱了数字教育资源的使用频率,造成了优质教育资源的浪费。

3.教学点教师对使用数字教育资源缺乏兴趣。数字教育资源应用能力低

由于地理环境的局限性,偏远地区教学点条件艰苦,缺乏优秀教师,师资问题比较多:如老龄化问题、兴趣问题、低学历问题、配置不合理问题、信息素养低等问题,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有效、合理、充分的利用。首先,教学点师资问题的薄弱性是农村教育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再加之许多客观原因,山区教学点极其缺乏优秀的年轻教师,主要还是由代课教师、转正教师以及大专毕业生构成。因此他们与正规的师范类本科毕业生具有本质上的差别,他们缺乏基本的信息技术能力以及能够满足与信息化教学相对应的学科基础。同时对信息化教学缺乏热情与兴趣,面对新生事物不够积极、不愿意去学习,在教学方面更加注重讲授。其次,教学点教师的数字教育资源应用能力低,这主要是由于其教学点教师配置不合理所引起的网。其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正规院校毕业的年轻教师,他们的专业知识、信息化教育教学的技能都比较全面,可以给教学点带来新的理念,促进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的发展;二是教学点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语文和数学教师比较多,而英语、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的教师则严重缺乏。

4.教学点信息化教学设备缺乏专业维修的技术管理人员和指导人员

从目前农村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项目的建设来看,其共同的不足之处是每个学校几乎都没有专业的多媒体设备维修人员。所以每当教学点遇到多媒体设备的维修问题时,学校便只能上报教育局委派相关的技术人员进行处理,或者停用。根据案例中农村教学点多媒体的使用情况来看,各教学点的信息化教育设备都缺乏这类人才的引用,不能保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及时、有效、充分地利用数字教育资源进行教育教学。

二、农村小规模学校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的改进策略

以目前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中所出现的问题为研究对象,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地分析、讨论,从而研究出相应的改进策略,是当前深化和持续发展数字教育资源建设项目的必要举措。面对基础教育数字教育资源在建设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我们不仅要严格按照国家项目的实施要求,同时也不能忽视在利用数字教育资源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结合有效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思想的重要性。有效结合数字教育资源在农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和使用过程中的政策依据与理论依据,联系实际,把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在建设中所出现的问题作为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持续深化数字教育资源项目的建设,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从而研究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1.加强农村各教学点教师使用数字教育资源的思想观念

加强教师积极使用数字教育资源进行教育教学的思想观念是数字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特别是对于那些年龄比较大的教师,他们对多媒体教学缺乏兴趣,也不主动去尝试,甚至都不愿意去学习多媒体的使用。还有些教师只在公开课或者评优课的时候才迫不得已去使用,主动性不够。这一切教师的问题基本都可以归结为他们对于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思想观念不够积极,总觉得利用多媒体进行教育教学耗时耗力,容易让学生分心。因此,我们必须打破这种落后的思想局面,力促农村教师积极使用数字教育资源。

2.选择性能良好、操作简便一致的教育信息化设备

对于数字教育资源的设备问题,建议选择其工作性能良好、操作比较简便而且统一的信息化设备。尤其对于农村小规模教学点而言,尽可能配置新的一致的多媒体设备。统一的数字教育资源设备有利于教师之间进行使用经验的交流,促进教师对教育信息化技g的掌握。操作简单的设备可以提高教师使用数字教育资源进行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同时操作简单的设备也有利于信息技术比较薄弱的教师进行教学。尤其是在教师老龄化严重的农村学校,教师的信息素养不高,学习新技术的能力相对落后,因此操作简便的多媒体设备也有利于这些年龄较大的教师学习和使用。

3.进行信息技术扶持,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针对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教师培训缺乏实质性内容的问题,建议当地教育局加强实践方面的培训,只注重理论与指导思想的培训是明显不够的,甚至可以说是肤浅的。数字教育资源建设项目的核心问题就是有效充分地利用比较前沿的信息资源,因此加强教师的信息化技术就明显重要于其理论的学习。通过理论的学习,在实际的操作中掌握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对于这种操作技术比较强的培训,应该力促一些专业人员到学校进行现场指导,开展实地操作演练。比如,近些年兴起的送教下乡,在一线教师队伍中帮助教师进行学习。

4.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使用数字教育资源的积极性

充分调动起教师和学生使用数字教育资源的积极性才能进一步保证数字教育资源建设项目的真正落实,否则光有设备而无人使用,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也就流于形式,多媒体设备和优质教育资源也就造成浪费。鼓励教师使用数字教育资源进行教育教学,逐渐让他们感受到使用数字教育资源所带来的便捷和高效,从而充分利用数字教育资源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大力发展农村小规模学校在“互联网+”背景之下的教育信息化强度,促进农村学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以便在长期的数字资源教育工作中可以与教师相互探讨,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教学相长。同时,数字教育资源的大众化也对于农村学生更好地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变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5.实行对口管理原则。加强多媒体设备的维修和看管力度

上一篇:传染病培训总结范文 下一篇:普通话培训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