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驱动的研究型教学模式探究

时间:2022-08-20 05:16:28

基于项目驱动的研究型教学模式探究

[摘要]基于项目驱动的研究型教学模式顺应了国内外教育改革的要求,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科学态度和创新品格的形成具有积极的意义。要建构行之有效的研究性教学模式,需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及考核机制等多方面进行变革。

[关键词]项目驱动研究型教学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1975-),女,安徽涡阳人,桂林医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孙莉(1960-),女,广西柳州人,桂林医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医学教育管理;李荔(1967-),女,广西桂林人,桂林医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广西桂林541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新世纪教改工程“十一五”第六批重点资助项目“西部老少边穷地区医学人才‘订单式’培养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0JGZ026)和2010年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构建服务西部老少边穷地区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0C12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1-0082-01

项目驱动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德国,项目驱动教学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新方法,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驱动,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基于项目驱动的研究型教学,以科研课题或者项目为驱动,采用讨论式、探索式、开放式、调查分析等方法,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到科学研究中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能有效地推动了学生的研究性、探索性、交流性学习,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需求,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科学态度和创新品格的形成具有积极的意义,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基于项目驱动的研究型教学的意义

1.顺应了国内外教育改革形势的要求。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普遍对教育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主要围绕大学生应当具备的素质教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我国为与国际教育改革形势相对应,也将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本科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作为这一体系的重要内容,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也越来越得到我国高校的广泛重视。

2.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实施基于项目驱动的研究型教学,学生可参与科学研究,了解所学专业的学科前沿,可参与社会调研和实践,从社会的角度深入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关系,关注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基于项目驱动的研究型教学模式通常是围绕一个课题展开,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和启发,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学习和实践,发现规律,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

3.有利于学生科学态度和创新品格的形成。研究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而正确的科学态度和求实、创新、献身的科学精神是最重要的的一种科学素质。在基于项目驱动的研究型教学模式中,学生的目光和兴趣越出书本,课内学习和课外研究融为一体,学生内部释放出未知的热情、强大的能量和探究的潜质。

二、基于项目驱动的研究型教学模式的特征

1.教学理念的先进性。基于项目驱动的研究型教学是一种崭新的教学理念,使学生不仅获得科学知识和技能,还提高了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培养了终身学习的本领,适应科学技术综合化的发展趋势,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则根据自身的科研经验帮助学生寻找探索的方向,起到组织、引导和启发等作用。

2.教学目标的多维性。首先,不但重视传授知识,而且更重视培养能力。在科学研究中,培养学生的发现、评价和运用学习资源的能力、逻辑思维以及书面表达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次,不但重视学生对科学研究过程的亲身体验,而且重视在研究过程中学生对科学方法的掌握以及探索能力的形成。最后,学生通过团队和小组分工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及人际交往能力。

3.教学主体的自主性。基于项目驱动的研究型教学倡导重视学生特长、兴趣爱好及个性的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自己设计研究课题、自己制订研究方案,也可以自由选择科研课题、课题负责人。因此,可以说在这种教学方式中,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4.教学环节的研究性。基于项目驱动的研究型教学模式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起来。通过项目驱动,使教学与科研、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理论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在实践中深化理论知识,从而经历科学研究的全过程,体验科学研究和实践创新的乐趣,最终使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科学素养得到实质性提升。

基于项目驱动的研究型教学的这些特征,是对现有的继承性教学模式的突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现代大学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的基本职能。

三、建构基于项目驱动的研究型教学模式

1.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理念直接决定教学模式的选择并进而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我国国民素质的提升。如今高校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是通过研究型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首先校领导要转变观念,只有校领导的观念转变了,重视研究型教学,才会去调动学校各方面的积极性,使师生转变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使学校本着对学生负责、对教育事业负责的精神,提高开展研究性教学的自觉性。其次,教师将改变了以往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他将同时成为学习者、组织者、协作者、研究者和指导者。

2.教学内容与组织形式的转换。研究型教学倡导全新的教学内容,强调教学内容与学科发展及经济与社会发展保持紧密联系,要求教师能始终站在学科的前沿指导学生由已知到未知、并对未知进行探索的过程中。基于项目驱动的研究型教学模式运行时将打破了学科界限,需要学生围绕课题进行主动学习、研究,这就要求教师由传统教学的学科化向综合化转变,进而实现个体化教学向合作化教学的转变。对于教师而言,这是工作方式的根本转变,也是对自己知识与能力的再造与重塑,有利于高校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3.教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角色不仅只要比学生早一步获取了系统知识,而要在科学研究中积累独特研究体验和科学情感。教师通过科学研究,掌握学科领域的前沿知识,跟进最新研究成果,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和业务素质。在项目驱动的研究型教学中,教师不再以知识的传授作为自己教学的重点,取而代之的将是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传授科学研究方法。教师的研究能力直接影响研究型教学的质量,教师树立研究的意识和具备研究的才能至关重要。

4.教学资源的支持。为更好地开展基于项目驱动的研究型教学,学校应不断加强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的建设,为学生的研究提供必要的硬件支持。学校加强对学生科研的训练、指导,提供广泛的研究机会,也是开展研究型教学的重要条件,如设立大学生科研协会,提供研究经费,进行研究的指导,接受研究活动的咨询;制订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给学生提供广泛、开放的参与研究工作的机会等。学校应利用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的特点,在校园网上建立“研究性教学专题网站”,使其成为师生了解“基于项目驱动的研究型教学”的重要渠道。

5.评价考核机制的优化。由于研究型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考核机制也应作些改变,这样才能保证研究型教学效果。研究型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评价考核应根据其开展模式,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评价考核,考核方式可采用撰写论文、实践报告、口试答辩、操作性考核等。对教师的评价考核,重点应放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组织情况、指导频率,课题或项目设计的实际关联性和创新性等方面。

[参考文献]

[1]吴越,屈瑜君,刘申.基于项目驱动导向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研究[J].财会月刊,2010(7).

[2]丁邦平.探究式科学教学:类型与特征[J].教育研究,2010(10).

[3]王宏甲.中国新教育风暴[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4]苏丽,兰海.试论研究型教学模式——基于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视角[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2).

[5]边洁,施宙.略谈研究型教学的内涵与特征[J].理论高地,2010(4).

[6]叶国荣,陈达强,吴碧艳.高校本科生教育中研究型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9(3).

[7]汪霞.大学研究型教学中的“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7(22).

上一篇:军校学员自主学习可行性初探 下一篇:浅析现代陶艺教学中主体创新意识的自我实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