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误诊为急性胃肠炎一例

时间:2022-08-20 04:26:37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误诊为急性胃肠炎一例

【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7-0445-01

我院于2011年6月11日收治一急性胃肠炎患者,后诊断为发热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现将病情介绍如下:患者,女,66岁,农民,因腹痛、呕吐、腹泻4天入院。患者于6月8日起无明显原因及诱因的出现脐周疼痛,为阵发性绞痛,同时,恶心,频繁呕吐,呕吐呈非喷射状,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腹泻,拉黄色稀水样便,每日8-10次,无红色冻子及里急后重,伴发热,最高体温39°C,6月9日在一乡镇卫生院治疗,静滴头孢曲松、丁胺卡拉、奥美拉唑针后,病情稍缓解,6月11日来我院门诊就诊,门诊以急性胃肠炎收入消化内科。入院后查体:T36.3℃、P80次/分、R20次/分、BP110/60mmHg,神情,精神差,皮肤干燥弹性差,颈软,心肺体检正常,腹平软,脐周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亢进,双下肢无水肿。查白细胞2.2×10 9/L,血小板71×10 9/L,红细胞4.08×10 12/L;尿蛋白2+,尿白细胞1+,尿血细胞2+,凝血功能PT13.3S、APTT21.4S、FIB1.85g/L、TT23.2S。B超提示肝胆脾胰、双肾、下腹部均未见异常。入院诊断:1. 急性胃肠炎;2.白细胞减少症。入院后行护肝、抑酸、抗感染、支持对症处理。患者于6月13日仍持续高热,并出现意识改变、胡言乱语,查体T39. ℃、P112次/分、R21次/分、BP110/65mmHg,神情恍惚,精神差,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颈强三横指,全身皮肤粘膜可见散在瘀点瘀斑,心肺体检正常,腹平软,脐周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亢进,双下肢肌张力增高,病理反射未引出。临床考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败血症可能,并进行相应的治疗。经过治疗,患者病情并无缓解,仍高热,神智恍惚。于6月15日查白细胞1.5×10 9/L,血小板19×10 9/L,红细胞4.28×10 12/L;尿素氮10.8mmol/L,肌酐215.7umol/L,凝血功能PT19.6S、APTT35.1S、FIB0.19g/L、TT55.5S。肝功能SGPT278.1U/L,TSB 10.6umol/L,乙肝三系HBsAg阳性,抗-HBc阳性,抗-HBe阳性,抗-HCV阴性,伤寒试验阴性。经院内会诊,临床诊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征。并转入重症监护室治疗。患者于6月16日意识障碍更加明显、并出现大量便血,频繁抽搐,家属要求放弃治疗,自动出院,离院后死亡。

讨论

近年来,河南、湖北、山东、安徽等省相继发现并报告一些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感染性疾病病例,其中少数重症患者可因多脏器损害,救治无效死亡。该病暂命名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初步认定属于布尼亚病毒科的新病毒感染。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急性起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多在38. ℃以上,重者持续高热,可达40. ℃以上,伴乏力、明显纳差、恶心、呕吐等,部分病例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查体常有颈部及腹股沟等浅表淋巴结肿大伴压痛、上腹部压痛及相对缓脉。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出现意识障碍、皮肤瘀斑、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可因休克、呼吸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血常规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减少,多为1.0-3.0×10 9/L,重症可降至1.0×10 9/L以下;血小板降低,多为30-60×10 9/L,重症可低于30×10 9/L。尿常规检查半数以上病例可出现蛋白尿(+——+++),少数病例出现尿潜血或血尿。生化检查可出现不同程度的ALT、AST、BUN升高 [1]。该病例起病急,表现为高热、消化道症状及多器官功能损害,且病情进行性加重,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小板数进行性降低,临床可诊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误诊原因分析有二:1.该病例消化道症状非常明显;2.普通内科医生缺乏对该疾病的认识,需加强培训。

参考文献

[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2010版)

上一篇:1例sunct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下一篇:1例前列腺增生术后膀胱痉挛的原因分析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