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前列腺增生术后膀胱痉挛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时间:2022-09-04 07:20:05

1例前列腺增生术后膀胱痉挛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7-0440-02

膀胱痉挛性疼痛是前列腺增生症(BPH)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的可因剧烈疼痛而诱发心脑血管意外。分析膀胱痉挛发生的原因,积极预防并控制膀胱痉挛的发生,对减少患者痛苦及促进患者康复有着重要意义。我院于2006年收治了一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对其实施了手术治疗,术后第三天患者出现下腹部持续性痉挛性疼痛,考虑为膀胱痉挛。

1, 病例特点:(1)老年男性,78岁,(2)起病缓慢病程长,约3年 (3)排尿困难:排尿费力,尿线变细,尿后淋漓不尽,夜间尿频,一周前出现肉眼血尿。辅助检查B超显示“前列腺增生”。

2, 治疗经过,:患者在连硬麻下行经腹膀胱内前列腺摘除术,手术顺利,术中留置三腔导尿管一根。术后第三天患者出现下腹部持续性痉挛性疼痛,膀胱持续冲洗滴速减慢,经654-2 10mg tid口服治疗及适当提高冲洗液温度后疼痛消失,膀胱冲洗引流通畅,后病人顺利康复出院。

3, 膀胱痉挛原因分析

(1)心理因素 :精神过度紧张、焦虑、恐惧易诱发膀胱痉挛,邓先锋等[1]研究认为,焦虑能严重影响膀胱痉挛的发生,焦虑患者过分担心自己的身体状况,对膀胱注意力过分集中,对痉挛性疼痛体验加强,使症状扩大化。然而膀胱痉挛又会加重出血,使患者情绪激动,恐惧感增强,导致恶性循环。

(2)不稳定性膀胱:李秀红[2]等报道,前列腺患者长期的膀胱出口部梗阻,膀胱逼尿肌代偿性肥厚、增生,膀胱内压力增高,以至膀胱壁缺血,支配膀胱逼尿肌的神经损伤使膀胱逼尿肌发生去神经改变,致使膀胱逼尿肌对乙酰胆碱呈超敏反应,强烈收缩,从而诱发膀胱痉挛。

(3)尿管刺激 膀胱的交感神经主要分布在膀胱三角区、颈部、后尿道、前列腺及精囊腺等部位,导尿管位置放置不妥,水囊过度注水或过度牵引尿管,压迫刺激膀胱三角区、颈部及后尿道创面水肿,易诱发膀胱痉挛。

(4)冲洗液的温度与速度 本例患者使用了室温下的生理盐水进行持续膀胱冲洗。而王卢萍[3]指出,老年人的基础代谢率低,用大量明显低于体温的生理盐水冲洗膀胱,可刺激膀胱发生痉挛。冲洗液与体温之间的温差越大,越易刺激膀胱发生痉挛;冲洗速度越快则膀胱区的感应越明显,膀胱痉挛的发生率越高。

(5)导尿管折叠、堵塞 前列腺摘除术后导管放置不妥可引起引流不畅,刺激膀胱引起膀胱痉挛;同时创面出血形成的凝血块,堵塞引流管,冲洗不畅,造成膀胱充盈,刺激膀胱收缩导致痉挛。

4, 护理对策

心理护理 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年龄较大,耐受能力较差,容易产生紧张、焦虑、忧郁失望、猜疑等不良情绪。因此我们耐心、细致地对患者进行了术前、术后指导,从而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术前向患者介绍膀胱痉挛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使患者懂得精神紧张与膀胱痉挛的关系,使患者有心理准备。术后采取措施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消除其紧张情绪,以期减少膀胱痉挛的发生。

尿管的护理 相关的文献都肯定了导尿管气囊的刺激和引流不畅均可诱发膀胱痉挛,李宏等[4]在临床观察中发现由导管刺激诱发膀胱痉挛的比例占40%。因此,本例患者术后48小时在冲洗液的颜色变淡红后调整气囊容量,同时将牵拉固定于右下肢的气囊导尿管放松,减少因牵拉移动引流管而刺激膀胱及前列腺窝。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引流情况,保持引流通畅,妥善固定导尿管于右侧,防止折叠、扭曲,每4小时挤压引流管一次,加快冲洗速度,避免由引流管堵塞引起的膀胱痉挛。

膀胱冲洗液的护理 膀胱冲洗液的温度调节是控制膀胱痉挛的重要因素之一, 膀胱冲洗液温度过高或过低均可增加膀胱痉挛的发生率,选择与生理体温接近的冲洗液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膀胱出血和膀胱痉挛的发生率[5]。目前一些临床护理体会大多认为21-30℃的温度即可。该例患者在提高冲洗液温度及解痉药治疗后膀胱痉挛症状得以控制。对于冲洗液的速度一般根据引流液的颜色进行调节,通常前列腺摘除术后患者前24小时内速度要快,目的是避免血块在膀胱内堆积,一般冲洗要进行3-5天直至患者排出的冲洗液颜色为淡红色、淡黄色或者冲洗液转清时,冲洗速度要改为间断冲洗或逐渐减慢,从而是避免造成患者的经济浪费。

5, 小结

前列腺摘除术后膀胱痉挛是其常见的并发症,而膀胱痉挛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减少膀胱痉挛的发生

上一篇: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误诊为急性胃肠炎一例 下一篇: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与健康教育